克孜尔石窟帛舞壁画图像在龟兹乐舞教学中的探索研究

2021-01-12 01:01杨婷
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杨婷

摘要:龟兹舞蹈种类丰富,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手持道具的舞蹈形象尤为丰富,龟兹帛舞是古西域热土上的一部分。文章借由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开设专业技能课程“龟兹乐舞”,在教授组合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出于使教学内容更为完善丰富的目标,将对克孜尔石窟83、77窟壁画中帛舞形象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帛舞造型的研究、完善道具组合帛舞课程教学内容。

关键词:龟兹帛舞 动态探索 教学实践

龟兹乐舞在古西域乐舞史上是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以“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著称,克孜尔石窟壁画就是一部再现古代龟兹乐舞的巨幅画卷。随着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龟兹舞蹈的动态原型现已无迹可寻,这使得探寻龟兹帛舞的动态风貌十分艰难,帛舞的原型动态也已经无迹可寻,但是龟兹石窟中千姿百态的伎乐舞人却为笔者提供了无限遐想。

一、克孜尔石窟帛舞图像考释

“我国隋、唐时期宫廷用于宴享典礼的成套乐曲包括《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而龟兹乐便是这些乐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历代的君王纳入国乐之中,加以修整为己所用并以各种方式流传于中原各地。”由此可见龟兹乐舞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龟兹舞蹈种类丰富,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手持道具的舞蹈形象尤为丰富,龟兹帛舞是古西域热土上的一部分,在克孜尔石窟77窟、83窟及86窟等均有壁画记载。克孜尔石窟83窟内甬道侧壁图像,舞者双手持帛在头顶舞动,倾身出胯,向右侧首,身体呈“S”体态,左脚后翘脚,呈现与现今古典舞小射燕下肢舞姿相同的体态,低头回眸,似在跳跃,舞姿优雅动人。又如克孜尔石窟77窟帛舞图像,舞者上肢动态与83窟帛舞相似,同样是双手持帛舞动,腆腮出胯,唯一不同的下肢体态呈右脚前端腿,动势似在旋转,舞姿动态感十足。壁画所记载的帛舞形象并不是画师自己的臆想,必然是对世俗社会现实生活中所见的一个呈现,可见帛舞壁画图像的频繁出现,便是对当时的龟兹帛舞普遍存在的一个有力依据。

二、帛舞图像的艺术特征

随着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曾经辉煌的龟兹乐舞文化艺术已随着龟兹古国的灭亡而逐渐消逝,龟兹帛舞的动态原型便也无迹可寻,这使得笔者在探寻龟兹帛舞的动态的原貌变得尤为艰辛,要想一睹龟兹帛舞的风貌,便只能借助刘建老师提出的“左图右书”的方式,在龟兹石窟壁画与史籍文献记载中探寻帛舞的踪迹,总结其艺术特征如下:

1.腾挪跳跃的节奏性

以克孜尔石窟83窟帛舞图像为依据,结合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中对龟兹乐舞的记载:“皆初声颇复闲缓,度曲转急躁或踊或跃,乍动乍息,跻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分析可知龟兹帛舞具有丰富的节奏性,舞蹈节奏多变时快时慢,慢板部分舞者持帛曼舞,舞姿优美婀娜,而到了快板部分“或踊或跃”便出现像77窟图像所示的腾跳动态舞姿,“踊”在舞蹈中为小跳,而“跃”则为幅度更大的大跳,壁画中便是舞者后翘脚的小跳舞姿,帛作为道具在舞者跳跃舞动时,随舞姿飘落,呈现出“舞带当风”的更为灵动之美。

2.左旋右旋的技术性

以克孜尔石窟77窟帛舞壁画为依据,结合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胡旋舞是古代西域舞蹈形式之一,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并获得了广大在位者的喜爱,白居易所描述的便是胡旋舞的盛况。结合图像及文献资料,分析可知龟兹舞蹈具有较高的技术性,通过帛带飘动的线条我们可以推断舞者的这一帛舞造型是画师在看到舞者持帛旋转中的一个静态提取,壁画所示的便是舞者双手持帛原地交脚端腿转的静态舞姿,帛带随舞者的高速旋转呈现螺旋状的质感,加之旋转状态的可持续性,加强了帛持续飘浮的流畅性给人以飘逸之感。

3.“帛”的弧线形态

观龟兹壁画中帛舞图像,在提取壁画舞姿形态的时,我们可以发现帛带飞扬的线条大部分为弧线形态,大致按其方向可分为上弧线和下弧线,舞者呈上弧线舞姿时造型空间感强,舞姿飘逸;而呈下弧线时舞者舞姿含蓄,沉稳内敛。舞者双手各执帛带的一端执帛炫舞,帛随舞而动,展现出了时飘时浮,时起时落之感。

4.婀娜多姿的“S”体态

王泳舸教授提出龟兹乐舞的基本特征为“具有龟兹乐舞独有的交脚、出胯、拧身的“S”形姿态。”2龟兹帛舞中,舞者体态多呈“S”形,一方面是因龟兹地区整体舞蹈体态风格,克孜尔石窟壁画舞姿均呈現为出胯腆腮、拧身翘脚的基本体态,龟兹帛舞也受其基本体态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帛带这一特殊道具的弧线舞动轨迹,双手扬帛形成上弧线后自然垂下时,上身配合上扬动势必会形成坐胯拧身的体态造型。舞者持帛而舞,配合“S”形体态特征彰显出了女性的妩媚轻盈之感。

三、克孜尔石窟帛舞壁

画“静态—动态”转化探索笔者有幸参与了王泳舸教授2016年主持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龟兹乐舞的图像表达与教学呈现》,在2018届研究生毕业晚会《龟兹乐舞的图像表达与教学呈现》中担任资料整理、组合编排及汇报演出的任务,积累了相关研究资料,后于2018-2019学年于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担任舞蹈表演专业“龟兹乐舞”课程任课教师,从事龟兹乐舞的教学研究工作,龟兹帛舞作为道具舞蹈的一部分,掌握和丰富舞蹈动作是丰富教学内容必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主要问题笔者在经历了

“研究—实践”的过程后,试图从理论方面进行“再研究—再实践”,从而对克孜尔77窟及83窟帛舞壁画进行“静态—动态”的进一步探索,总结方式如下:

1.帛舞图像造型的动态探索

对龟兹石窟壁画中持帛而舞的图像收集整理,在壁画之中不同的持帛舞姿形态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密切相关。任意一种或两种形态相连接,就能够保存其典型的帛舞风格并能使其形成动态化的舞蹈短句,在组合编排中提取典型的舞姿形态,以这些典型图片为原型素材进行链接,进一步探索舞蹈语汇,将侧重点放在“帛”这一舞蹈道具多元性的运用,按其道具可发展的运动线路区分归纳基本动态舞姿,总结出了帛的直线、斜线、弧线三种运动方式,而每一种路线方式中又可划分出双手持帛及单手持帛两种持帛方式。

(1)直线

帛的直线运动方式在教学组合的慢板部分中更为多用,所呈现的舞蹈形态风格更为端详平稳。双手持帛直线的运动方式按其可舞的空间方向可分为:左右方向的横推帛动态造型、上下方向的举帛及放帛动态造型;单手持帛直线的运动方式主要为单手抛帛,按可舞空间方向进行划分可分为:上直线抛帛、横直线抛帛。

(2)斜线

帛的斜线运动方式在教学组合中的运用最为普遍,壁画中的这一形态舞姿出现频率极高,帛的斜线舞姿最能体现舞者的婀娜多姿,配合胯部的出胯体态最大限度的呈现舞者的“S”形态。双手持帛斜线的运动方式与直线大致相同,主要可体现为不同空间方向的侧托帛造型,如:左右上侧拖帛、左右下侧拖帛及斜上拉帛;单手持帛斜线的运动方式主要为侧抛帛。

(3)弧线

帛的弧线运动方式在教学组合中多用于动作的衔接,在快板部分更为多用,配合跳跃及旋转动作从而展现“帛”的轻盈、飘逸之感。双手持帛弧线的运动方式常见动作为双手由左至右上弧线甩帛,这一动作起到了连接舞姿与舞姿之间的修饰性联结作用。而单手持帛的弧线运动较为丰富,单一方向的后抛帛、上弧线抛帛、下弧线抛帛,配合翻身动作的翻身飘帛,配合旋转动作的旋转绕帛等。

2.道具“帛”在舞蹈中的力效运用

古文中描述的龟兹乐舞“皆初声颇复闲缓,度曲转急躁”“乍动乍息”均可以清晰地看出龟兹乐舞兼具了“闲缓”和“急躁”两种舞蹈风格节奏。在帛舞的教学组合动态探索中舒缓平稳和迅速急躁两种风格,舞蹈动作在平稳时呈现出优美、雅致的风格特点,而转急后又应呈现出奔放、明快的风格特点,这使得运用拉班的力效理论来探索帛舞的动态质感成为了可能。拉班认为“力效”是由四种基本要素综合而成,即时间值、空间值、重力值、流畅度。时间值是指动作完成的速度,其质感两端为快、慢;空间值是指动作运行时,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其质感两端是“直接”和“延伸”;重力值指的是动作的“力度”或“重量度”,其质感两端对比是“重”和“轻”;流畅度是指动作过程有无力量的控制,有控制的为“限制”,无控制的为“自由”。在总结出的帛舞中直线、斜线、弧线三种运动方式的基础上,直线与斜线的运动路线在空间占有上是直接的、干脆的,没有任何迂回婉转的余地。组合中的“闲缓”部分应在时间上动作完成为慢,重力上为轻。组合中的“急躁”部分在时间上动作完成速度为快,重力上应加强力度。弧线的运动路线在空间占有上本身就是延伸的、间接的,极为柔和也富有变化。配合时间和重力的交替变化,力效质感的运用,使整体舞蹈动态极富灵动、敏捷之感。

3.帛舞“弧线运动”动态尝试

帛舞教学组合中进行了“弧线运动”的动态尝试。基于“帛”这一道具的特殊性,它的材质不同于敦煌舞中的长绸,长短更为短小,但宽度是长绸的两倍之多,相较于长绸的飘逸,帛在使用过程中更为厚重。长绸的表演更多的是划圆,而帛舞更多使用弧线运动形态。组合中呈现的“弧线运动”大致有单手持帛的上弧线抛帛,结合旁腰动作增进帛的可舞性;前后方向配合胸腰动作呈现的后抛帛及前甩帛,使整个抛帛动态顺畅连贯、一气呵成;配合翻身动作的翻身瓢泊,配合旋转动作的绕帛,表现了帛带飞扬的绚丽舞貌;双手持帛的上弧线甩帛,结合了撼头弄目动态,配合翘脚的下肢体态,表现出了舞者风情百媚的舞态样貌。

结语

提取龟兹壁画中帛舞形态作为研究素材,通过汇总、分类到动态研究的路径,得出了帛的直线、斜线、弧线三种运动方式,在帛舞教學组合中融入“撼头”“弄目”“旋转”“跷足”等龟兹舞蹈典型元素,使其最大限度的贴近龟兹舞的风貌,为龟兹帛舞的动态探索提供了重要依据。

注释:

1王克芬.中国舞蹈通史—隋唐五代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2王泳舸.释读龟兹壁画形象再现龟兹乐舞姿容(第16卷)[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9).

3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朴永光.舞蹈文化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2]王克芬.中国舞蹈通史—隋唐五代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2).

[3]王泳舸.释读龟兹壁画形象再现龟兹乐舞姿容(第16卷)[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9(9).

[4]刘潇.从“飞天”舞蹈看长绸舞的艺术表现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1).

[5]吴梦.龟兹石窟中的龟兹乐舞风貌[J].四川戏剧,2016.

注:本文系新疆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青年项目-克孜尔石窟帛舞壁画图像在龟兹乐舞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课题编号:2019XYKY-QN18。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低年级卫生习惯的培养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