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考与探索

2021-01-12 00:59汪军成,姚立蓉,司二静,孟亚雄,马小乐,王化俊
关键词:农业院校专业课程乡村振兴

汪军成,姚立蓉,司二静,孟亚雄,马小乐,王化俊

摘 要:培养专业能力过硬与思政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从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学科层面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体系,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等方面对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探索进行总结,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乡村振兴;农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75-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脱贫攻坚相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更长、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打赢这场持久战[1]。实现乡村振兴,合理的资源配置是核心,人才振兴是关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5类人才,并对涉农高校全面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提出了新要求,为我国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高校是培养乡村振兴高质量人才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发挥好人才培育功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2]。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因此,价值塑造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在坚持传统思政课程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旨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对学业进展具备自我评估的能力[5]。把“以课程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开展符合学情特点、认知特点的多维度课程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6]。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17年,在2020年实现一本招生。本专业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研究方法,围绕植物遗传改良、植物生产管理、生态环境及植物产品质量安全、植物保护和植物产品贮藏与加工等方面对学生开展综合能力尤其是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该专业核心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试验设计与分析、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基因工程、植物种质资源学、植物生态学、种子学等。这些课程围绕我国现代农业服务人才培养而精细设置,蕴藏的思政教育资源丰富,但其育人功能发掘和利用并没有充分显现。如何从学科专业建设层面,把课程育人资源有机融合,实现价值引领贯穿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凝聚思政价值,造就一批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后备力量是该专业教学核心任务,现将该校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从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思政素材、课题实施、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初步总结分析,以期为兄弟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育人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农学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虽然我国目前在农业科技、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依然在经济、教育、生活等方面与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在传统观念中考上大学,即意味着走出农村,学生高考填报志愿主动选择农业院校的意愿不强;我国农业院校受多重因素影响,高考招生分数线比同层次院校一般低10分以上,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農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历来比较严峻。这些因素导致部分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先天不足,入校后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农学类课程学习的热情,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7]。

当前随着“00”后进入大学,农业院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持续提高,尤其是女性大学生占比越来越大,已成为大学生主体并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些群体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是信息技术的原住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入到日常生活,经历了城镇化显著推进,现代农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历程。如何提高大学生在中西方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之间的认知和鉴别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高校以学生为中心“三观”塑造的重要内容[8]。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更需要高质量创业就业,需要有热爱农村之心,吃苦耐劳之举、胆大创新之能,坚守寂寞之行的乡村振兴人才梯队。

所以,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为我国乡村振兴培养人才生力军,是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与实施

(一)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

2020年,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分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甘肃农业大学启动202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此为契机,对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与补充,特别是强调把专业课思政教学纳入到教学全过程,在各门专业课教学目标中设置思政目标,针对每门课程特点,必须要做到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教育问题。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对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从专业培养方案总体上做好规划,强调每门课程的差异性,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行有效分解,理清每门课程思政教育的重心,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塑造职业道德、培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打造大国工匠精神等方面展开,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将育人与育才目标落到实处,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实现立德与树人的融合。

(二)从学科层面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体系,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有效挖掘与整合课程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自课程思政实施以来,各科教师从自身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所授课程特点,在思政元素捕捉和挖掘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积累了大量优质素材,但限于自身局限、专业课程的关联性以及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复等问题,以各自课程为政的思政元素发掘注定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且存在高度同质化的问题,既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与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匹配。再者,各类课程蕴藏的思政资源很难通过课程专业的眼光得到充分挖掘,需要教师突破单一的课程视角,从专业视角转换到政治视角,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提取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9]。为克服此类弊端,我们从植物科学专业的角度入手,构建思政元素挖掘体系。首先,对各门专业课程内容存在交叉与重复的进行整合,规范各门课程思政间的相对界限,确定每门专业课课程思政任务重心,形成系统、连贯、一致的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接着,各位专业教师对各种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发掘汇总,从政治品格和精神气质高度出发,邀请学校思政教师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把关,整合、修改与补充相关课程的思政元素;最后,加强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专业课教师整体思想境界,从源头上提高课程的思政元素质量,从学科層面构筑高质量、共享、互利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确保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切实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立德树人成效。

(三)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作为对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总体要求,强调课程需要把自身所蕴藏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10]。课堂教学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促进课程思政落到实处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未有效贯穿课程思政于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专业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不仅仅只是思政元素的嵌入专业课,而是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到专业课课堂教学各环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堂思政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丰富和拓展思政教学课堂。首先,在兼顾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引导、组织专题活动与丰富教学手段方法等把思政元素融入传统课堂教学;其次,以构筑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开展线上线+线下混合式教学,创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联动学习体系,为思政教育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平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宽教师与学生交流途径,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传播与推广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协同育人信息化交流平台,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思政育人课堂环境。同时,注重教学反馈,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访谈的形式不断改变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营造思政教育浓郁氛围

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1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考核传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外,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素养的考察,把考核中心倾向于关注学生成长进步方面。基于此,我们把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评价体系,注重结果性评价、过程化考核和动态评价的相结合,建立植物学科学与技术专业课协同育人评价标准。结果性评价包括卷面考核成绩、线上课堂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等部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习态度、讨论发言、平时测验等方面,动态评价主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趋势,涉及学生在日常课堂、实践过程中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特性等内容,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他评与教师评价3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最后,结合学生评教、督导评价和教师自评的结果,对课程思政教学再次进行评价,以科学评价系统提升教学效果。

(五)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厚植立德树人的情怀

育人育才是教师的职业操守,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情怀所在。具有深厚思政底蕴和政治情怀教师才能够把课程思政实施好,做到育人育才。因此,我们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求各位专业课教师不能只埋头自己的专业,更要在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上下功夫。以学校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每年指定1-2门专业课参与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1-2门专业课参与学校课程思政讲课大赛,并以课程性质为基础,组建老、中、青搭配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实现全系教师全员学习、全员探讨、全员提高的思政学习新局面,同时要求邀请思政教师定期为本系全体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学习、教学思政研讨会等活动,丰富教师思政理论知识,培植教师育德能力。

持續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我国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培养专业能力过硬与思政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是高校发挥教育主阵地的功能体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应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持续性推进农学类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后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新论)[N/OL].人民日报,2021-01-20(7)[2021-06-1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1 /20/nbs.D110000renmrb_07.htm.

〔2〕程华东,惠志丹.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农业教育,2019, 20(06):34-41.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30-31.

〔4〕戴少娟.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解构与系统集成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1(06):58-62.

〔5〕娄慧玲,杨熙,尚凌月,周逸人,吴燕华.以“学”为中心的基因工程实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08):1-11.

〔6〕陈宝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N/OL].中国教师报,2017-02-15(01)[2021-06-16].http://www.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17-02/15/node_22.htm.

〔7〕杨育智,刘玲.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20(06):55-59.

〔8〕李雨辰.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 33(03):56-60.

〔9〕王莹,孙其昂.高校课程思政教师的政治底蕴:学理阐释与厚植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1,14(02):88-97.

〔10〕齐再前,林妍梅.以课程思政推动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21(02):30-32.

〔11〕金枚.语言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和探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07):103-10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inking and Exploration of Student Centere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aki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Jun-cheng, YAO Li-rong, SI Er-jing, MENG Ya-xiong, MA Xiao-le, WANG Hua-jun

(Agronomy Colleg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with excell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Tak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in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to the specialty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evision of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ning system at the discipline level, the innov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s, the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ility.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gronomy course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Courses; Reform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专业课程乡村振兴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