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021-01-15 08:21
戏剧之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品汉语艺术

(江西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语言教学,也包括一定的文化教学。通过认知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助于语言能力提升。小品艺术是中国新型的戏剧表演形式,蕴含较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观念。近年来小品类节目得到“井喷式”发展,国内许多学校都设置了相关课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小品艺术应用到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创新意义。

一、小品艺术简介

小品一词最早现于晋朝,原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明朝王纳谏编撰的《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小品作为戏剧表演艺术最早用于考查表演人员的艺术素质和基本功,20 世纪80 年代初小品作为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春节联欢晚会中,陈佩斯与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被认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小品。此后小品以其活泼幽默的演绎形式深受观众喜爱,众多专业演员将这个新的表演形式带向辉煌时代。中国小品艺术形态多样,包括话剧小品(如赵本山的《卖拐》)、歌剧小品(如潘长江的《过河》)等。小品作品首先需要一个优秀的剧本,继而是演员、道具、服装和音效等。编排小品需要表演者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对人物形象的心理、动作、行为等多方面进行仔细揣摩,表现出人物张力甚至“成为形象”,表演者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能力来应对现场突发状况。关于小品的特征,陈继儒在《<苏长工小品>叙》中概括为“短而隽异”。小品内容比较简单,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在短时间内以“笑点”、形体、语言等来反映社会现实。小品艺术以新颖的角度看待生活,发现细微处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并以精练的语言来针砭时弊。当代小品艺术呈现出表演主体明星化、艺术表现喜剧化、表演方式效果化、故事题材平民化等特点。在小品艺术十分钟左右的演绎中既包含着“包袱”与“笑料”,也存在着哲理性的思考。小品不同于相声的“说学逗唱”、“一捧一逗”,主要通过夸张的语言和形体表演来取得效果。

二、小品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及可行性

(一)小品艺术进入国际汉语课堂的意义

1.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通过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语言学习富有乐趣。小品艺术能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将语言、文化与乐趣结合在一起,如《人到礼到》、《投其所好》、《天网恢恢》等作品,所涉及的社交、家庭、教育等都是能让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汉语中高级水平的国际学生具有用目的语进行讨论、表达内心想法的能力,编排、表演小品的教学活动深受其喜爱。通过编排表演小品活动,学生可以穿上中国风的服装,对肢体动作进行精心打磨,对台词进行深入品味,塑造所理解的中国人物形象,这将极大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有助于增强其学好汉语的信心。

2.提升汉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提升汉语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编排表演小品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小品艺术能帮助国际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学习小品中的语言并亲自进行表演实践,能真正将语言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语言能力。编排小品需要表演者读懂剧本,理解作品内涵,懂得如何去塑造人物角色。学生编排小品时要使用目的语去交际,这就创造了“中国化”的教学和活动场所。教师可以通过视听法和交际法进行前期教学,如通过观看经典小品让学生抓住小品艺术的精髓。编排小品时教师应讲解台词、走位、人物特点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感受汉语魅力,体验中国的社会人情。

3.增进中国文化体验

小品艺术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艺中的二人转、相声等艺术形式,在新时代得到了创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文化内涵,小品艺术可作为很好的媒介来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在小品中扮演特定的角色,学生就将自我投入到具体的语境和情境中,使用鲜活的语言来进行交际。通过学习小品艺术能使国际学生有机会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体验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种设身处地的、体验式的学习,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真切,具有对现实交际场景的逼真模拟效应。

(二)国际汉语课堂表演小品的可行性

1.服装道具等易于准备

通过网络购物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到服装道具,且选择性大,并可实现个性定制。小品艺术的题材丰富多样,教师要在排演前分析设定人物的背景、性格及形成原因等,选择符合角色的服装道具。表演者要对人物角色理解透彻。服装道具能将表演者带入特定情境,帮助其更好地融入角色。通常情况下,现实题材的小品对服装道具要求不高,表演者在很多时候无需借助外物,仅通过自身的台词、形体、神态、声音就可呈现出一个良好的作品。当然出于对服装道具简易化的考虑,教师也可选择一些情节较为简单的小品进行教学和排演。

2.学习者的性格优势

大多数欧美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性格外向、活泼开朗,善于并勇于表现自己,行动能力较强,注重团队合作,这对于排演小品来说是极大的优势。表演时教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都安排角色并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可在排演之前让学生用汉语交流对作品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融入小品情节中,仔细揣摩小品语言。对性格内向的学习者来说,如果教师安排妥当,排演小品对其语言学习也有促进作用。总的来说,小品排演活动能够增强学习者自信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天生的优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

3.国内小品发展迅速

当前以小品艺术为核心所创作的竞技类节目、真人秀等喜剧节目成为我国互联网综艺节目的主流。小品艺术在教材编撰、专业师资、课程结构等都取得很大进展,国内很多学校也开设了相关课程,这些都为国际汉语课堂引入小品教学提供了条件。国际学生可在课堂上学习中国小品艺术的专业知识以及编排表演技巧,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这种直观高效、体验性强、带有沉浸式理念的教学方式深受欢迎。学生可以在文化节、艺术节等场合表演自己的作品,展现自身的才艺。国内小品艺术在编排和教学方面的迅速发展为国际汉语课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实施可行性。

三、小品艺术在国际汉语课堂的应用分析

(一)教学环节建议

小品艺术课程属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实践课,语言表达、编排、表演都是重要项目,教师需要进行示范表演,并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1.文化介绍

在小品艺术实践课前,教师可让学生先自主了解中国小品,然后再介绍小品文化知识,时代背景、民俗概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等都是要提前介绍的重要内容。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发展其高级汉语交际能力。教师可借助视频、PPT 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小品艺术的印象,让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对共同的疑惑进行统一讲解,并引导大家对某些关键问题的看法达成共识。

2.编排小品

编排小品需要讲解、示范和指导,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表演能力,在示范沟通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可引导学生从剧本出发,融入自己对人物的想象,在理解中记忆台词。各小组成员之间应该进行配合练习,多多交流沟通互动,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人物情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编排时间和练习空间,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时,注重其表演技巧的掌握,包括语音、语调、语气、速度、站位、走位、节奏等。

3.作品展演

作品展演是小品艺术课程的最后环节,这是对学生在近段时间内的学习汇报总结。教师可通过小品展演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展演过程利用拍摄、录影等方式记录下来。每一个小品都是学生努力的成果,这种展示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同时也有利于其对汉语运用能力进行自我审视和反思,通过互相学习借鉴进行查漏补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汉语言、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一步明确目标、高效学习。

(二)教学注意事项

1.服装道具准备

小品艺术作品的题材不同,所需的服装道具也有所不同。服装道具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强化人物性格,有时会起到情节推动作用。教师需提前准备好道具服装,让学生熟悉表演场地,并对场地进行一定的布置。完备的服装道具能增强学生表演小品时的专业感,场地布置能起到衬托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最佳表演状态。

2.稳定课堂秩序

小品艺术作为语言文化实践课程,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让课堂张弛有度,在编排表演时维持课堂秩序。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习动力,但过度自由散漫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应对课堂秩序有较好的掌控能力,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

3.编演中的语言教学

小品的编排表演是课程的中心,包含了大量言语技能和交际技能的训练,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可将语言教学与文化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注重语言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如暗示法、默教法、语法翻译法等。小品编演过程中也需要多种教学法来提升效果,在这方面教师备课时要多下功夫。

综上所述,将小品艺术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中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品艺术课程能够丰富文化实践内容,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国际汉语教师应重视小品艺术这种训练形式,并不断为之实验摸索,为其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开拓新思路。

猜你喜欢
小品汉语艺术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小品)《加班饭》
纸的艺术
追剧宅女教汉语
(小品)《一年又一年》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