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1-15 10:01王舒舒洪星辉邹莹莹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科基础医学跨学科

王 靓,王舒舒,夏 丹,洪星辉,宋 睿,邹莹莹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党的十九大将“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任。“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注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要求医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知识体系和跨学科背景、更强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基于临床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1]。安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立足新时期医学高等教育的新需求、新特点,积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于构建“跨学科、多层次”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本文聚焦当前形势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的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经验,以期为“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1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挑战

整合医学强调从整体出发,将各医学学科有机整合,并融合心理、社会、环境等领域,形成更加符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医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践特色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是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医学实验更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和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石[2-3]。当下开展医学教育的院校大多成立了独立的实验教学管理部门或者实验教学中心具体负责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同时,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在实验教学的软件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很多院校仍然沿用依附于各基础医学理论教学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期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在进行实验平台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加强培养体系、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软件建设,从改革传统的实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做起,着力构建符合新医科背景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4]。具体来说:(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不应仅仅作为理论课的辅助,在原有课程实验部分的基础上,还应该独立设置一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的跨学科实验课程,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和思维;(2)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早已突破原有学科的界限,注重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所以,将原有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实验课程整合,系统地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势在必行;(3)新医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综合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学习[5-7]。这些都对实验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教学改革目标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健康中国战略对高素质卓越医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注重跨学科的“新医科”建设,要求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框架和模式,建立新的跨学科的、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8-9]。注重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以高素质创新性医学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教学过程中贯穿整合医学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整合式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创新课程体系[10-11],形成“多层次覆盖、多学科融合、多阶段贯通”的立体综合的实验教学模式。

2.2 整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覆盖、多学科融合”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2.2.1 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跨学科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验课程体系实际,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平台,将原有各学科实验室整合为机能、形态、病原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四大实验教学平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融合多学科内容,构建创新性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群。一方面,为促进学生对基础医学理论的理解和形象化认识,保留与基础医学理论课程相互衔接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另一方面,独立设置实验性课程——“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淡化学科界限,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形成从生理到病理、从功能到代谢、从病理损伤到药效功能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老师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利用实验中心平台,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开放性实验。在具体的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地整合,而是要遵循医学生培养的科学规律。实验教学模式的设置要符合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要求,既要保持各基础医学学科的整体性、完整性,还要注重跨学科的具有紧密联系内容的融合,构建从基础到综合、从单纯知识讲授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层次覆盖的实验课程新体系。具体实验内容的设置体现基础验证、综合思考、创新设计的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避免各学科实验内容的简单重复,体现出知识的连贯性和实验技能的综合性,使实验教学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更贴近临床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2 编写与跨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相适宜的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建设和实验平台建设一样,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教材的创新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实施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是将知识建构和创新能力培养观念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平台。因此,结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编写与新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系列教材,在教材编写中既保留原有的经典实验项目,又改善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视新技术的应用,设计出“以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形成集理论验证、综合分析、设计创新于一体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将基础与临床相联系、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多层次创新教材。目前已正式出版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教师主编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教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机能学实验教程》和《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等系列丛书。该系列教材的撰写旨在确保与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理论课程体系相互衔接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优化整合实验内容,分层次设置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创新性实验多层次贯通的实验课程体系。

2.3 积极探索多元化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

“新医科”建设强调交叉学科,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融入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培养运用交叉学科知识体系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近年来,以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仿真实验教学与现实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虚实结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实验的空间和时间[12]。以机能学为例,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了机能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进入实验室前先针对性地进行仿真实验和测试,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后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在平台模拟开展许多需要大型仪器设备或高难度实验技能的实验项目,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2020年疫情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积极拓展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学习通平台给学生提供大量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给学生提供模拟操作的平台;通过腾讯课堂实现师生沟通,构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多元化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圆满完成疫情特殊时期的实验教学任务,并获得师生一致好评。目前,“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网络点击量已超过130万。

2.4 学以致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积极探索开放性实验的形式,积极鼓励学校教师以自己的科研项目为依托,设计创新型实验项目,通过每学期发布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开放性课题组,让学生在科研过程中掌握医学研究前沿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认识到实验方法和技术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实验教学过程围绕“兴趣驱动”开展,具体来说:教师提出若干问题,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主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组织方案讨论,开展实验,全过程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穿插师生研讨。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获得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体验,深受学生好评。同时,为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运用学到的科研思维和试验方法,以科研团队的形式自主申报各级各类创新项目,这样的实验教学过程就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变为“学生探索、老师引导”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和创新实践者,极大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多次在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

3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索

“新医科”建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基础,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卓越医学人才。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作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基石,要主动适应新要求,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探索新时期实验教学的体系和方法,更好服务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来说,要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贯穿现代医学整体系统的教学理念,将基础医学、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构建“多层次覆盖、多学科融合”的立体综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思维和职业胜任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4 结语

整合医学视域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构建有利于高素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特色,既是推进新医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相信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覆盖、多学科融合”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必将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医科基础医学跨学科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基础医学背景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医者难自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