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图书馆的多元化学术性社团建设路径探究
——以武汉某高校学术性社团为例

2021-01-16 18:43熊云梅许欣茹刘葆瑞刘德钰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35期
关键词:学术性社团多元化

熊云梅 许欣茹 刘葆瑞 刘德钰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高校学术性社团是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以及繁荣校园学术文化、传播知识的一种有效模式。[1]多元化学术性社团成员有不同专业背景,传统的学术性社团运行机制是以专业、课程为架构形成的“校—系—教研室”管理体制和教学、行政一体化的教研室组织模式,[2]与多元化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不相匹配,亟须探索出适合多元化学术性社团组织运行机制的新模式。基于此,本文通过武汉某高校学术性社团的现实案例,结合其培养模式特点,探讨高校多元化学术性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模式。以期达到促进学科交叉融以及学术性社团朝全面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效果。

一、多元化学术性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者对学术性社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涉及学术性社团经费、价值取向以及内部人才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供给不足

从天津一高校的调查情况来看,高校学术性社团建设总体存在两个问题:在经费上,学术性社团没有单独的经费支持,很难为学术性社团筹集经费支持;在指导老师上,社团所必须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教师数量与精力并不能满足社团开展活动的需要。[3]可见指导老师、经费是学术性社团建设面临的两大难题。

(二)价值取向多元

今天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社会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价值观念趋于务实,在此情形下,他们更热衷于将精力置于学习实用性技能上,而非需要艰苦、严谨、扎实精神的科研。[4]加之学生自身水平,这造成了学术性社团招新难的问题。

(三)人才梯度不合理

社团内部人才梯度不尽合理,参加社团的学生以一年级为主,二年级次之,三年级以上则是以负责人的身份参与,没有形成“以老带新”的局面;其次活动内容缺乏有效引导,[5]活动形式仅停留在参观展览、聆听讲座等表面性的活动,没有扣住学术性主题,没有注重活动的内涵和深度,使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停滞不前。

二、依托图书馆建立多元化学术性社团的优势

(一)满足社团学术需求

图书馆作为高校学习资源的聚集地,拥有丰富的纸质图书和各类学术电子资源,涉及的领域多、学科覆盖面广,能够很好地满足全校师生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对各类文献信息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丰富的学术资源不仅是学术性社团进行学术科研活动的基础与起点,更是科技创新灵感之源。

(二)支持社团日常工作

开展学术研究需要相应的经费作支撑,依托于图书馆建立的学术性社团,运行经费可以由图书馆来提供支持,避免了社团成员到处拉赞助开展对外活动的尴尬局面,使得成员的时间和精力能够集中到学术研究上。

(三)提供专业导师指导

参与学术性社团管理的图书馆员,科研能力较强,与各学院老师接触机会较多,能够通过其与各学院间的联系,为团队搭建学术科研社交网络,让成员能够获得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同时,他们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够为社团成员提供多方位的基础性学术指导,引导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多元化学术社团的研讨质量、丰富学术成果、促进学术性社团的高质且有序建设。

(四)给予科研场地支持

学术性社团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安静的研讨空间。多元化学术性社团人员组成比较分散,不适合在某个确定的学院建设社团的活动场所。图书馆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和聚集地,设有硬软件设施齐全的学生自主研讨空间,为社团的活动开展提供了最佳的场地。

三、多元化学术性社团建设案例分析

为探索依托图书馆建设的学术性社团,2014 年,武汉科技大学老师和学生联合组建了“武汉科技大学学术之家”(以下简称“学术之家”)。学术之家是一个以多元学科成员为主体,多元学术项目为驱动的大学生学术性社团。截至至2021 年,社团已累计获得国家级赛事获奖40 余项;专利10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 项;各学科学术论文6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 篇。以下就其培养模式、指导模式、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一)培养模式

1.以老带新,培养人才

社团采用老成员一对一对接新成员的“师徒模式”。在专利申请、论文写作以及科技竞赛等方面,老成员以负责人的身份带领新成员开展学术活动,传授自身经验。在实践中,新成员遇到问题时向老成员寻求帮助。与单一专业的老师进行学术科研指导相比,该种模式具有更强的自主性,能激发新成员的能动性;传授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传授效果明显。

2.成果导向,实践促学

社团的培训不单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的理论教学,更多是鼓励成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成员在实践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学习新的技能。社团以成果为导向开展学术活动,并用历届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吸引新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习热情。

3.头脑风暴,激发灵感

为给社团创造一种畅所欲言、自由思考的氛围,诱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学术之家每双周举行头脑风暴交流会。会上成员就个人学术科研方面的想法进行交流分享。成员可以提出一些自己发现但尚未解决的问题在会上寻求解决方案,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以使其更具有说服力,最后由全体成员共同投票选择可行性的方案形成新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采取“谁解决谁负责”的办法,以此激励成员积极参与其中。

(二)指导模式

1.职能部门对接项目,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社团根据“业务”需要设立以论文、专利以及科技竞赛为主体的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配备两名在相关领域知识储备完善、经验丰富的负责人。对于新成员提出的项目想法经过职能部门评估可行性、创新性后确定其去留,对于可行的项目,则由相关的职能部门提供专业指导,保障项目顺利完成。如想要申请专利需要撰写专利说明书,而专利说明书多数需要绘图,在新成员绘图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负责绘图的职能部门会提供协助。由专业的职能部门对接具体的项目,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效率。

2.专业老师指导,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依托图书馆建设的学术性社团,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程度普遍较高。一方面指导老师会组织开展信息检索、信息素养培训、文献管理软件学习等活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成员的信息素养能力。另一方面社团成员通过参加信息检索大赛,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巧妙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等实践活动对理论知识加以运用,最终使成员获得较强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形成具有图书馆特色的学术性社团。

(三)管理模式

1.激励方式多样

完善的激励机制在激发社团成员的潜力、促进科研成果转换和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外部激励方面,在社团成员协作下完成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学术成果的,学校相关部门制定奖励办法,如在创新学分申请、奖学金申报、评优评奖、免试入学等方面对成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认定或予以奖励。在内部激励方面,不仅仅包含奖品、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重视等精神奖励。

2.保障措施多元

学术之家具备三个层面的支持:第一,社团指导老师专业多样化,能满足多元化学术研究需要。第二,社团不仅有理事会对成员加以指导,还有历届前辈为其提供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创新方案。第三,学校鼓励学生学术研究,并成立专项部门,设置奖金、学科保研等若干奖励措施。第四,依托图书馆建立,日常的活动经费由图书馆承担,项目经费得到保障。

四、多元化学术性社团建设对策

(一)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提升社团整体实力

社团成员具备自身独有的追求目标,他们来自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自学能力较强,能在社团的各类学术活动中弥补自身的不足。[6]学术性社团可以利用成员专业分布多样,专业技能各有专攻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社团整体学习水平,鼓励并组织成员在创新创业的学术研究实践中将跨学科交流转化为学术科研成果。

(二)加大图书馆员参与,提高指导老师动力

以老带新的培养形式是一种较为灵活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但是老成员的经验有限,难以对新成员给出高屋建瓴的建议。针对此种情况,指导老师应更加频繁的对成员进行定期培训,从专业的视角帮助团体成员加深对学术科研的理解,在组织学术性社团成员更多地参加学术比赛、论文写作等实践过程中,与项目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获得图书馆员更多的指导。

(三)加入考核测评机制,激发社团成员活力

学术性社团同其他性质的学生社团一样,其成立、建设和发展多数是由学生自发、自治来进行,所以管理较为松散。[7]社团管理以成员的自我管理为主,缺乏考核与约束,存在部分成员始终游离在学术性社团组织边缘,未深入参与学术科研活动等问题。完善社团骨干奖惩制度,通过优秀社团和个人的评选和奖励活动,促进和督促社团及成员的发展。[8]

猜你喜欢
学术性社团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缤纷社团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育儿必读的宝典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