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2021-01-16 18:43罗波合肥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肥东分中心
环球市场 2021年35期
关键词:集料骨料摊铺

罗波 合肥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肥东分中心

沥青路面属于我国公路常见的路面形式,由于受到了车辆荷载和自然因素的长期作用,路面材料比较容易产生老化的问题。要是还是选择传统的养护措施,难以满足公路养护管理需求。在沥青路面养护施工的时候,通过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能够有效地应对路面病害,而且可以充分地使用旧路面材料,节省资源的消耗,减少施工成本。所以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就地热再生技术的使用,增强技术水平,完善施工工艺。

一、就地热再生技术优势

根据施工场地,热再生可分为两类,即植物混合热再生和局部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是指先对旧路面进行碾磨,然后将碾磨后的旧材料运至拌和站,通过破碎、筛分等一系列工序将旧材料、新沥青、骨料、水等材料均匀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并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地热再生是指在施工现场通过专用机械设备对路面进行加热软化,然后按照设定的配合比对再生剂、新沥青和骨料进行碾磨、均匀添加和混合,形成再生混合料后,对路面进行摊铺和碾压,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抑制和治理路面病害。

沥青油含量降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增加,是沥青老化的根本原因。在旧沥青中加入适量的新沥青材料和再生剂,混合均匀,即可形成再生沥青。这种材料在性能上比普通沥青材料更具优势。地热再生技术是在沥青再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通过专用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碾磨和再拌和,以达到修复路面病害的目的的施工技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的基本理论是全连接弹性系统。如果层间连接不好,层间剪应力将大大增加。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旧路面与路面再生层之间的热连接,改善路面级配,降低空隙率。根据原路面级配恢复设计,可以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延缓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控制裂缝或延迟,充分利用工程材料,实现节能环保。

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流程

为了优化沥青路面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量化。在具体施工中,可借助加热器将沥青集料加热至标准温度,再利用加热铣床加热翻松,将松散的沥青集料收集并放入搅拌装置。同时用自卸汽车添加再生剂和新沥青骨料,用混合沥青均匀摊铺路面,并用压路机压实。沥青路面地热再生施工技术的类型有成型、再拌和型和加固型。

(1)成型过程借助加热器对路面进行加热和软化,通过试验全面掌握路面原材料,根据原材料明确再生剂的种类和用量,并使用平行松动耙对喷洒再生剂的加热路面进行松动。

在再生热路面上摊铺少量新沥青混合料,将新旧沥青集料混合,并采取一次性压实措施形成路面。根据病害处理效果,整形型适用于路面车辙、表面沉陷、松散、麻面、网裂等病害。

(2)在复拌施工过程中,路面加热器用于加热和软化路面;路面采用平行松耙翻松,加入外加剂,收集松散沥青骨料;提升机用于将沥青骨料运输至搅拌机进行重新加热和搅拌。沥青集料拌和均匀后,用摊铺机进行路面沥青摊铺;当采用压路机碾压路面时,需要优化原路面的沥青材料或补充沥青含量时,应选择再拌和工艺,最终路面为磨耗层。

(3)钢筋类型细分为优化钢筋和基本钢筋。前者是施工工艺的综合优化。后者以成型类型为基础,增加新沥青集料的掺量,提高成型沥青路面的标高,并在路面层上摊铺新沥青混合料,形成防护效果。

根据病害处理效果,本加固工艺适用于轻度车辙、重度车辙、麻面、路面裂缝、路面下沉、微面剥落、桥头跳车、沥青薄层的处理。与前两种工艺相比,加固工艺将增加新沥青骨料的用量和原有路面的厚度,并可更新路面标高,提高路面承载力。

三、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某国省干线公路工程于2004 年建成投入使用,2014 年时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采用稀浆封层工艺进行处理,但从实际情况看,这次预防性养护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对该路段进行调查后发现,路面局部沉陷,坑槽严重积水,稀浆封层大面积脱落。因国省干线公路的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为确保交通安全与行驶舒适性,必须对该路段进行重点养护。结合路面的现状,经过研究后,决定在养护过程中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下面重点对该路段养护中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先做好施工区域的交通管制工作,并对施工机组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保证机械运转正常。同时,要清理干净原路表,不得存有杂物、垃圾等。

(二)准备再生沥青材料

(1)针入度是指沥青集料的粘度。在具体的测试活动中,必须将探头与特定负载的作用结合起来,科学地控制相关的温度和时间。试验中探头的穿透深度与沥青一致,单位为0.01mm。

沥青的针入度越小,沥青集料的粘度和硬度越高;贯入值越大,沥青的粘度和硬度越低。在实验研究中,负载为50g,探针和连杆的重量为50g,总试验重量为100g,水浴温度为25℃,保持时间为1.5h,穿透时间为5s。试验研究是在不同再生剂用量中加入AC-13 和SMA-13 旧沥青集料,提取老化沥青,分析再生剂用量,避免影响再生沥青集料的针入度。结果表明,再生剂的加入量越大,再生沥青集料的针入度值越高。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再生剂将软化老化沥青,降低沥青粘度。

(2)延性是指沥青集料的一种延性。当沥青受到外部荷载压力时,它会变形,但不会损坏路基结构。在试验活动中,沥青样品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以相应的拉伸速率拉伸,沥青的断裂距离为延性值。试验温度为10℃,将沥青试样置于水浴中恒温2h,然后以1cm/min 的拉力进行试验,并做好记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剂用量的增加,再生沥青集料的延性将继续提高,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沥青延度越高,公路的后期使用性能越好。

(三)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

再生混合料主要采用旧路面材料,现场再生施工过程中按比例加入再生添加剂和新拌沥青混合料。通过对原路面沥青材料的取芯钻探和取样,为确定再生剂和新骨料的掺量提供了参考依据。钻芯取样后,将上层与芯样分离,提取筛选后确定级配和沥青集料比。经分析确定,原路面上层沥青含量为5.2%,新骨料采用粒径分别为0~3mm、5~10mm、10~19mm的石灰石碎石。

通过对原始路面芯样的分析,得出路面结构上层混合料级配细,细骨料含量多,粗骨料含量少的结论。为了提高上层的使用性能,调整原路面混合料的级配,并添加适量的新拌沥青混合料。选用的新材料粗骨料含量高,骨架结构稳定,可弥补原路面混合料级配细造成的稳定性不足。同时,路面调查结果表明,路面结构中存在严重的车辙,表明原路面上部结构的高温稳定性不足。结合路面病害和地热再生施工要求,确定新材料掺量为再生混合料质量的12%。新拌沥青混合料应为重型普通沥青,沥青集料比为4.7%。

(四)加热处理

(1)当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完毕,加热设备按照预先设定好的顺序前进,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原路面进行加热处理,这样能够防止温度过高烧焦路面的情况发生。当加热墙点燃以后,相关人员应对加热墙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要对碎石进行观察。热再生机组向前行进的过程中,行驶导杆应沿着预先确定好的标线前进,不得偏离,行进途中不可随意转向或改变速度。

(2)热再生机组在原路面上开始加热,在这一过程中,应对加热工艺进行控制,加热车辆应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施工速度,保持匀速的状态向前行进,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缩短车辆的距离。为减少热量散失,可在车底与车辆之间的空隙处加装保温板,以此来确保加热温度。该路段原本的微表处较厚,为使加热达到预期效果,用四台车辆进行加热处理。

(五)摊铺与碾压施工

摊铺机与复混机同时施工,行驶速度一致,尽量缩短安全距离。摊铺时,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20℃~125℃,以保证中上层具有良好的热粘合性能。摊铺应始终坚持连续、均匀、缓慢施工的原则,严禁中途停车。如果混合料分离或铺设不均匀,需要及时处理。如果摊铺不满足施工要求,可适当调整,摊铺速度一般控制在1.5~4.0m/min,并初步完成找平工作,用夯锤进行路面找平,保证压实度在85%左右。与新沥青混合料相比,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较低,可增加熨平板的振动功率,尽可能提高压实度,降低散热速度。为保证纵缝平整,必须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松铺系数。

对于地热再生施工,压路机的压实分为三个环节,即第一压力、第二压力和最终压力。当初始压力大于12t 时,振动压路机可进行2~3 次施工,其中静压1 次,振动压路机2~3 次,碾压速度2.0~2.5km/h,温度不低于120℃。碾压4~6 遍,采用25t 以上的胶辊碾压。碾压速度为4.0~5.0km/h,温度不低于110℃,最终压实次数可超过2~3次。路面应采用12t 以上的振动压路机压实,以有效压实路基。在路基碾压的整个过程中,路面再生层应始终保持湿润,但应控制水量。

(六)质量检测

在该路段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养护施工中,确保热再生的整体质量尤为重要,因此,分三个阶段加强质控,即施工开始前路况巡视检查与试验,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观测。在上述三个阶段中,施工过程的控制是确保质量的关键,除对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如实记录外,还应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按照分析所得的结果,对后续的热再生施工进行指导。要对再生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试验指标应与原路面的马歇尔试验指标进行比较,以此为依据对再生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对路面的改善状况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应对热再生后的路面外观、接缝进行检查,可以采用目测的方法,接缝必须平顺。摊铺时,应对再生混合料的温度进行随时检查,可通过红外线温度计进行检测,温度应保持在110℃以上,最高控制在190℃以内。再生剂的加入量应每天检查一次,确保与设计要求相符。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开展公路养护工作,应注重优化施工流程,科学制备再生沥青集料,合理控制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最佳掺量等,明确再生沥青相关参数指标。科学控制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比,做好试验路段验证工作,严格控制公路养护施工质量,顺利完成公路养护工作,保障路面行驶的安全性、稳定性。

猜你喜欢
集料骨料摊铺
国道320线上高墨山至万载段(宜万同城)改建工程开始沥青上面层摊铺施工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环氧水磨石湿法摊铺与干法摊铺的对比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再生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研磨功对再生集料性能改善的量化评价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