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在黄河滩上的青春鸟

2021-01-16 07:41杨承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滩区黄河家长

杨承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践行教师誓言,找准成长路径,享受职业的幸福……本刊特开设《成长感悟》栏目,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聆听他们的成长感悟。

怀揣着传道授业的梦想、扎根基层的信念,我从千里之外的甘肃省天水市来到河南省濮阳市,成为特岗教师,扎根于黄河滩区。十多年来,我与孩子们、家长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激励着我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远离家乡,孤独成为考验

我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2009年6月,从郑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我有幸考上了农村特岗教师这一神圣的岗位,被分到了位于黄河滩区的濮阳县徐镇镇六市小学。

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初到学校时的景况仍让我大吃一惊。因为位于滩区,村庄比平地高了许多,进村子就得上很高的坡。进入村子窄小的街道后,根本没有看到学校在哪里,村民不时地和老校长打着招呼,校长见人就介绍我:“这是新来的老师。”拐进了一个狭长的街巷后,远远望见一个小铁门,写有“六市小学”四个大字。学校只有五间教室和一间潮湿不堪的小办公室。我来之前,全校只有4位教师,最年轻的教师都已53岁。学校共有150多名学生,5个班,每位老师都是包班教学。这一切让我心里产生了很大的落差。但看到一个个淳朴的孩子,用渴望求知的眼神趴在窗户上看着我时,我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学校校舍有限,学校的一间电教室便成了我的小家。虽说是家,但这个家最初带给我的是孤独。学校没有电脑和电视,只有靠手机与外界联系。每当听到放学的铃声响起时,我都有点害怕,因为又到了人去校空的时候。有时我听见黄河大堤上有车鸣喇叭时真想冲出去看看,让它把我的寂寞带走。吃饭问题也令人头疼。学校位于两个集市的中间,往哪边走都得走近5公里,因此我只能趁周末一次性购买一周的菜,一遇到雨雪天就得断菜。第一年冬天因为一场大雪,我靠着4个土豆、2根葱过了5天。由于学校地势低,一下雨地面就积满了水,要是雨水中带着塑料袋等垃圾,下水口就会堵塞。刚到学校时我不知道,结果有一天晚上下大雨,半夜一睁眼,屋子里漂着洗脸盆、拖鞋,令人哭笑不得。

爱与信任,异乡亦成故乡

许多人曾问我,是什么让我选择了留下。我的答案很简单:是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是家长对我的信任。这样的答案不是虚伪。

为了让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我在学校后面的小树林开辟了一块场地。孩子们有地方举办拔河比赛、武术操比赛等活动了,校园开始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虽然有时很累,但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学校的变化,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许我没有和同龄人一样去收获或者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但我收获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我认为的意义所在。

就这样,我慢慢适应着环境、适应着生活,也努力改变着环境。我开始在双休日走出学校,去看看田野里栽种的各种农作物,去感受泥土的气息,甚至在农忙时捡过田地里遗落的麦穗换取馍票。我也学会了坐在黄河大堤上数着来往的车辆感受时间,甚至还用流进学校的泥沙堆积了一个小土台,在上面栽种了菠菜、丝瓜、豆角等蔬菜。10多年过去了,我从那个青涩的小伙儿变成了30多岁的人,在当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切切实实地扎下了根。

身份转变,和村小一起成长

2011年,国家实施黄河滩区移民计划,学校搬迁,我被调到了邻靠黄河大堤的前范寨小学,并有了新的身份——校长。来到这里,我深感肩上的压力很大,虽然条件相比原来的学校好了很多,但学生少得可怜,加上我带来的孩子总共才70余名。

那學生都去哪里了呢?答案是私立学校。当我看到孩子在寒冷的清晨等待集市上私立小学的校车时,我都会问自己:“为什么这些家长宁愿花钱把孩子送到很远的学校就读,也不愿让孩子在附近的学校免费就读?学校的发展到底怎么了?”我制订了家访计划来搞明白这个问题。我的家访并不是去宣传我的到来会把学校变得多好,而是将一段时间内我在学校看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告诉家长。家长一听校长都这么说,就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说学校这方面做得不好,那方面做得不足等,这样我心里也有了个底儿。

为了改变村里小学的面貌,我和几位年轻教师做了很多尝试。在课程设置上,我们补齐了音体美等学科,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活动开展上,我们定期安排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不断进行摸索与尝试。学校还举行了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刚开始有些家长宁愿打麻将也不愿意来学校,但通过老师们不断地沟通、说服,他们来到学校感受学校的教育教学,回到家后这些家长就是学校最好的宣传者、评价者。通过这些家长的不断监督、不时参与,通过每位老师发挥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各门课程的开设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学校终于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学生从当初的70多名增加到现在的300余名。我始终告诉自己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不图落个好名声,只求无愧于家长、学生。”

2015年9月,随着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号角吹响,我被调到昆吾社区小学任教。这对我是一个新的挑战。我首先便面临学校团队的组建,以及接收移民搬迁中的适龄儿童(其中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的问题。为了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环境,我提议在学校开创关爱留守儿童读书吧、关爱留守儿童科技吧和留守儿童之家等。其中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被民政、工会等部门评为示范性工作室。学校从5年前的4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1400多人。

黄河,黄河!它在我的特岗教师经历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我在黄河大堤上跑过步,在黄河边上教过书,也因为它去到了不同的学校。黄河的自由与壮阔已逐渐融入我的精神信念中,让我在天地中为自己的生命存在而欢呼,为教师的角色信仰而无畏!

(作者系濮阳县徐镇镇昆吾社区小学校长、2016“河南最美教师”,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滩区黄河家长
家长错了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黄河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河南省黄河滩区移民搬迁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