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实践探析

2021-01-17 15:04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建设

王 玲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实践探析

王 玲

(莆田学院 组织部,福建 莆田351100)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多年努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取得了硬、活、强等实效。要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就需要做到:目标品牌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实施工程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性;申报项目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性;管理网络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基层党建;党建工作;品牌建设

1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时代背景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理念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在当前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进行创新和升级的需要。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引入品牌理念,以品牌意识、品牌思维、品牌创建的品质要求去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是新时代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1.1 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更加明确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政治生态下,抓好党的建设已经成为评价和衡量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最重要的指标。习近平总书记也不止一次地强调,各级党委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首先,坚持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是我国长期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是在始终坚持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中不断成长和强大起来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紧紧地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数次生死存亡关头作出正确的决定[1]。其次,坚持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新中国成立一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党长期以来自身建设的优秀传统和成功经验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在新时代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依靠党的领导取得改革开放新的伟大成绩是当前我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客观需要。最后,坚持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全体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实现的,作为执政党,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根主线,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统筹推进。

1.2 抓基层、打基础的导向更加鲜明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党委要重视基层、关注基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固本培元、夯实基础,加大对基层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2]。首先,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各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现象,都直接影响着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发挥,这种情况下从严管党治党也就无从谈起了。其次,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越是深化,就越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大多任务主要集中在基层,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和成效[3]。最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环节。各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各个领域的“神经末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执政的奋斗目标,各基层党组织必须要进一步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1.3 高校基层党组织地位更加凸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牢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这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发挥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全面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首先,建设好高校基层党组织,能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高度”。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统筹推进的,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成为提升广大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4]。其次,建设好高校基层党组织,能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广度”。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服务广大师生的重要抓手,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建在实验室、建在学生社团和公寓中,确保党支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避免出现“盲区”和“漏洞”。最后,建设好高校基层党组织,能让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温度”。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重点把解决师生最急最忧最盼的实际问题作为服务师生的切入点,不断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1.4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更加迫切

党的建设质量关乎党的生命,是保证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动力源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也是强党兴党的必要举措。首先,巩固和发展党建成果需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正是因为及时总结和巩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正确主张和思想,不断在党内开展纯洁性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在不断巩固和深化党的建设新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其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打虎、猎狐、拍蝇”成效卓著,但目前党内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着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存等突出问题,淡化了党的宗旨信念,因此强调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也彰显出了党中央将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决心。最后,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需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化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质量直接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党的建设持续抓好抓强,以强党引领强国。

2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实效性

近年来,随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深化,高校各级党组织都开始重视本单位党建工作的品牌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升级,在总结提炼过去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价值,通过树立导向、整合资源、增强功能,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及党建工作在广大师生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现实意义

2.1.1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新时代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

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建,这是从中央到基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创新是建设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前提,它体现在高校各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在完成上级党组织的统一要求和规定动作的同时,还能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中心任务,开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组织活动,将教学科研、立德树人与新时代高质量党建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党建工作品牌一般都具备推广性和借鉴性,党建工作品牌必然是在党建工作经验和成果比较成熟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可供其他兄弟单位党组织学习借鉴。一方面,这种影响力代表的是广大师生对这个党建工作品牌的认可度,能够满足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党建工作品牌的推广性也体现了整体优势,而不是追求某个单位个体的最优化,是实现党的先进性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

2.1.2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创新工作

打造高效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既是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内在运行规律的一次再认识,也是对以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的一个总结和凝练。党建工作品牌的创立,把党的自身建设工作的创新贯穿到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始终,丰富高校基层党建新内涵,这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更是工作理念的创新。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抓手、新载体、新模式,党建工作品牌的创立,对于应对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具有显著成效。同时,党建工作品牌作为各基层党组织工作成功经验的推广,结合高校内部各二级学院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推陈出新,不断提高党建工作品牌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各二级学院业务工作“双促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1.3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激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的鲜明旗帜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着眼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而提出来的。通过树立品牌理念,整合党建资源,梳理组织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各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和活力,带动、推进党建工作创新,促进基层党建更好地服务和推动高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5]。大量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品牌不仅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域典型实践和优秀成果的代表,而且是引领基层党组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自身建设的鲜明旗帜,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与推进。

2.2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实效性分析

2.2.1 树立导向,让基层组织“硬”起来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的创立,通过总结凝练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在工作思路、机制、内容及载体上寻求突破点和创新点,切实解决高校基层党建中经常遇到的“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广大师生看得见、摸得着。同时高校党委通过强化项目实施、监督和考核,推动各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积极作为,转变“重业务、轻党建”的错误观念,自觉重视基层党建工作,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的过程中,高校党委应树立起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像抓品牌、抓项目、抓工程一样抓党的建设,有效推动“一切工作到支部”,在全校上下形成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建的浓厚氛围。

2.2.2 整合资源,让基层组织“活”起来

打造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整合党建资源,切实将高校内部资源挖掘和利用最大化。一是党建工作品牌的打造要整合组织资源。从纵向看,通过体现各自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高校党委构建“学校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位一体、上下联动、分工负责、齐抓共推的党建工作格局;从横向看,各二级党组织以实施党建工作品牌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打破学科、专业、年级、支部等分割,让党员在参与项目建设中锤炼党性、加强组织,从而建立起顺畅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党建工作品牌的打造要整合教育资源。以党建工作品牌为平台,全校各二级党组织能够把思想教育、业务指导、实践锻炼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约利用,构建开放、互动的党员教育体系。三是党建工作品牌的打造要整合保障资源。以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为抓手,高校不断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经费投入制度化、阵地建设标准化、激励保障长效化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

2.2.3 增强功能,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打造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通过项目建设,以实实在在的组织建设工作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尤其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功能。一是增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功能。高校各基层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可以探索实施如“党员承诺制”“党员挂牌亮身份制度”“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党员责任区”“党员义工队”等做法,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二是增强基层组织促进和谐的功能。各基层组织开展活动更加经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在促进校园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增强基层组织推动发展的功能。以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为旗帜,全校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创先争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推动发展上取得了优异成绩。

3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般而言,党建工作品牌的建设需要经过策划、实施、维护、推广、升级等几个阶段,这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属于一种新的尝试,通过品牌效应,形成基层党建工作一面新的旗帜。在实际工作中,应从目标品牌化、实施工程化、申报项目化、管理网络化四个方面,将品牌化模式应用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之中,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

3.1 目标品牌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性

一个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品牌草创、品牌维护、品牌规划等。高校党委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品牌的内涵,制定中长期党建工作品牌工作目标,使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有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6]。一是突出特色。特色是品牌的标志,创建品牌首先就要做好品牌的规划。高校各基层党组织要在落实基层党建的共性要求基础上,着力立足学院的学科、专业实际,分析本单位党建工作需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明确党建工作的创新点和优势点,集中优质资源,发挥优势力量,体现优异效果,在服务中心和大局中彰显党建特色。二是突出创新。创新是品牌的核心。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必须着眼于基层组织建设的不同方面,以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解决基层党建的实际问题,切实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比如在学生党建工作方面开展“党建工作进公寓工程”,以系部为单位组建学生公寓党小组,设立公寓“党员之家”,推进学生公寓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格化管理。三是突出广泛。群众认同是品牌的根本。高校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强调广泛性和覆盖面,必须最大程度动员、吸引党员和群众参与,让广大师生党员在品牌建设中受教育、强组织。

3.2 实施工程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性

党建工作品牌的建设要坚持“工程化”实施模式,采取定人员、定事项、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的“五定”工作法,以工程化推进品牌创建。一是突出计划性。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创建过程中要有详细科学的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步骤、建设内容、推进方式、组织措施、预期目标及经费预算等,项目实施均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和落实,同时在打造本单位党建工作品牌的过程中,要层层落实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责任,突出各二级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责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有序开展。二是突出程序性。学校党委要制定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管理办法和基层组织建设考核标准,为各二级学院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项目提供“操作指南”,加大协调和领导力度,指导各单位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时制定品牌项目的实施办法、指标体系和操作程序,及时处理和解决创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三是突出系统性。基层党建特色品牌的打造要覆盖学校各级党组织,“学校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上下联动、齐抓共推,制定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长期规划,确定党建工作品牌的各阶段创建方案,同时根据基层党建工作规律,各个党建工作品牌在实施过程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切实通过特色品牌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3.3 申报项目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性

学校党委在指导各二级党组织积极创建党建工作品牌的过程中,坚持对“创新探索型、典型示范型、制度推广型”党建工作品牌进行立项管理。一是抓好项目组织。学校党委要指导各二级党组织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立足本单位实际,围绕当前高校基层党建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党建工作品牌项目申报。同时在立项审核上坚持“确有创新、实际可行、好中选优”的原则,通过专家评审和群众测评择优立项,扎实抓好党建品牌项目申报的各个环节,确定建设期限,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抓好项目推进。学校党委要根据自评自查、跟踪考核、群众监督、总结验收等程序,通过多元化的定量、定性考核方式,对立项建设的党建工作品牌进行全程督导检查,并将各二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情况纳入二级单位业绩考核,确保品牌创建的质量。特别是,学校要加大对各基层单位党建工作品牌的经费支持力度,在正常党建经费外,每年还要划拨专项经费,深入推进特色品牌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深入、扎实、有效开展。三是抓好项目推广。积极做好党建工作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对于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党建工作品牌,要注重对成功案例经验的提炼和升华,在此基础上学校党委层面要通过媒体宣传、现场观摩、经验推介等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营造党建工作品牌推广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其他各二级党组织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的积极性。

3.4 管理网络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着眼建设“智慧党建”系统,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网络化”。在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互联网络的支持,通过党建工作“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也能够事半功倍。一是做好资料收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在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初期,有针对性地收集计划树立的品牌的相关资料,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及时共享信息,加强经验交流,在深入分析调研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党建工作基础和特点,才能够制定出最适合本单位的党建工作品牌。二是协同开展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在建设党建工作品牌过程中,善于运用网络化手段,把品牌思想融入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强化线上线下双重手段,比如在各基层党组织党课教育中引入网络直播,开展线上测试等形式,增加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深化理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形成横向覆盖全校,纵向延伸到各基层党支部的“网格化”党建格局。三是建好党建工作品牌队伍。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关键在人。高校党委及各二级党组织党委要着力打造一支熟悉“智慧党建”、善于学习最新理论、能够把品牌思维融入基层党建的党务工作干部队伍。通过这样一支队伍,积极主动地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与“互联网+”充分融合,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践创新、格局创新,不断增强品牌实效,形成品牌合力。

[1] 姜玉原.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体系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23-25.

[2] 赵莹.基于专业特色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8-9.

[3] 江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途径分析[J].南方论刊,2019(10):14-15.

[4] 吴少进,邢存海.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55-57.

[5] 李洪涛,吴其林.运用微信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35-137.

[6] 宁岩鹏,张玉华.高校智慧党建:“面对面”与“键对键”融合发展[J].人民论坛,2019(2):108-109.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Br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WANG Ling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Putian University, Putian, Fujian 351100,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building bran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many years of hard work, the brand construction of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chieved substantial results, such as being firm, active, strong, etc.. To further improve the branding of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ne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branded target,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engineered implementation,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integrity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projected declaration,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networked management,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Party buil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imary-level Party building; Party building work; brand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1.014

王 玲(1987—),女,福建莆田人,讲师。

G641

A

1673-2065(2021)01-0068-05

2020-04-24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建设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