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教育振兴的本科师范生就业机制建构

2021-01-17 15:04张发勤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张发勤

基于教师教育振兴的本科师范生就业机制建构

张发勤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以教师教育振兴计划为重点的改革,在师德养成、能力素养、专业技能等层面给师范生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师资来源渠道多元化、教师入职门槛提高、师范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流向和地区不平衡等都给本科师范生就业带来了新挑战。在政府、市场、学校和个人四方面还存在影响本科师范生就业的一些现实问题。为缓解就业压力,就需要切实做到:加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完善就业机制;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就业技能;加强教育实习实践训练,搭建育人平台;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师范生;教师教育;就业机制;就业技能;教育实习;职业规划

1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本科师范生就业形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教育。因此,教师教育和师范生培养便十分重要。

1.1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教师教育是对师范生培养和培训的统称,目的在于在我国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为教育行业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本科师范生培养是教师教育的关键一环,对基础教育的实施和运行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深入研究,于2018年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师德养成、学科专业、教育专业三个方面为师范生的培养和就业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1.2 本科师范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本科师范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一方面,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教育被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备受青睐,更多学生愿意报考师范院校学习师范专业,加之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师范生人数不断增加,每年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教育行业提供的教学工作岗位不能完全满足师范生的就业需求,一是岗位数量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需求;二是岗位要求、待遇也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因此,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使得教育行业竞争加大,教师职业的岗位饱和使得师范生“膨胀性失业”。

其次,师资来源渠道多元化,教师入职门槛提高。2001年,我国实施了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后,通过教师招聘也可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同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特别提到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这一方面可以优化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师行业入职的门槛,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最后,就业流向地区不平衡。从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分析可以看出,师范生在毕业后大部分会选择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尤其是去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师范毕业生人数居多,当然这些城市对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同时要求也很高。然而并不是每个师范毕业生都能在这些城市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在我国中西部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行业的用人需求同样也很大,其中不乏一些教育行业的招聘单位给出了优渥的待遇和条件,但因其地区偏远、条件艰苦,问津者寥寥无几。所以,当下的师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2 本科师范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

随着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确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以及教师编制趋于饱和,师范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根据对本科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市场、学校和毕业生个人四个方面。

2.1 政府方面

首先,政策因素。一是高考录取专业调剂,因为高考分数和录取院校的原因,部分学生会因为专业调剂进入师范类专业学习,这些学生由于其内心对师范专业的不热爱,专业意识和师范意识也不一定很高,导致其毕业后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对教育行业的就业意愿都不高。二是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以及教师资质开放,师范专业学生需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的门槛提高;同时,非师范专业学生也可以申报教师资格证,参与教师招考,导致教师岗位面临更多竞争和选择[1]。三是师范生公费政策,比如免学费、住宿费,每月发放600元的生活补助,支持继续深造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教师教育培养投入不平衡,加大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就业的不平衡。此外,从用人单位招聘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往往青睐和优先录取公费师范生,致使其他高校的师范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更大。

其次,行政因素。某些地方的政府考虑到财政压力,大幅度减少对有编教师的招聘,加之教师行业的退出机制并不完善,导致有就业需求和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师范生无法获得适合的岗位,从而使许多学校很难留住有意向从事教师工作的优秀师范生。此外,部分地方政府从人才需求结构和地方经济实际出发,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倾向招收本地生源的优秀师范生,这也同样造成教育行业就业的不平衡。

最后,就业模式变革。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师范生就业的新政策在各地相继出台,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和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使得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目前已转变为毕业师范生与用人单位进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通过教育行业就业的市场化来实现师资合理分配的就业模式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很多机遇与挑战。

2.2 市场方面

一是师范生就业市场处于瓶颈阶段。普通本科师范毕业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本科师范生往往只能选择留在一般性的学校从事教育职业,高质量的学校一般不缺人,即使需要招聘,更多也是将录用指标留给师范类研究生或者公费本科师范生,而且要求录用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现阶段,各地区教师有编岗位大部分实行招考制度,要想成为有编教师,就需要考试。

二是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小。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虽然是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基础,但仍有许多不足。以华中地区为例,每年参与校招的企业多达110家,但仍有很多师范类毕业生难以寻觅到合适的岗位。综合分析发现,某些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交流沟通较少,开发师范就业市场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导致提供的有效就业信息不足,就业市场供给空缺,毕业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工作,用人单位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寻觅人才,使得师范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

三是新兴教育领域就业市场发展迅猛。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以培训、培优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市场用人需求量逐年增多,其以高工资和高福利吸引着不少师范毕业生留下任教。培训学校的兴起是伴随着基础教育发展起来的,许多有志于从事教师工作的师范生选择在此施展才华、建功立业[2]。

2.3 学校方面

第一,教师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从就业市场近几年的基本状况可知,各个学校对师范毕业生有着多元化的要求,不仅要求师范毕业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当前许多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安排不够,师范类课程实践操作训练不够,导致师范生缺少扎实的专业实操技能,从而造成师范毕业生难以满足各招聘学校的用人需求。另外,许多师范院校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指导课程是师范生在就业前对教师职业和岗位了解的主要渠道,但从目前来看,多数高校将其作为选修课程或者专题讲座开展,而且其中教学内容缺乏及时性,不能很好地与当前就业形势同步接轨,教学内容缺乏长远性,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课程总体不能够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这就导致部分师范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不能在进入就业市场后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相关政策和自身定位与发展规划普遍缺乏。

第二,师范专业品牌优势削弱。“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的有力支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会根据自身办学定位逐渐调整其专业布局,以便能够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目前,很多高校特别是传统类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向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这一趋势与就业多元化、市场化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等政策调整,都使得师范生的培养及就业优势不再。根据师范生的就业流向调查发现,选择从事教育行业的师范毕业生逐年减少,师范院校的师范传统品牌优势正在逐渐削弱。

2.4 毕业生个人方面

第一,师范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正确。有一些学生就业目标不切实际,期望过高,不考虑自身的能力水平,向往着在发达地区从事高薪且轻松的教育工作,同时又不愿意到基层、偏远地区、不发达地区就业,一味地追求“一步到位”的就业岗位,从而将自己陷入就业怪圈中,增大了自身的就业难度,同时也失去了一些较好的就业机会,造成了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师招聘难,本科师范生的就业难”的双重局面。这些就业观念不仅不适合社会实际需求,也影响了毕业生自身职业的发展[3]。

第二,就业渠道狭窄,行业信息获取能力不强。在最新颁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如今,很多招聘单位都是通过招聘网站、微信和微博等相关平台来发布岗位信息,而部分师范生对这些网络信息的关注度不够,间接性地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还有一部分师范毕业生对教育行业的新政策、就业流程缺少足够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3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背景下本科师范生就业机制建构

教师教育工作不是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教育工作,它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背景下建构本科师范生就业机制,要从政府层面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机制;从学校层面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实习实践训练,提升师范生就业技能;从学生层面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形成职业生涯规划。

3.1 加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完善就业机制

近年来师范生的毕业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市场对师范生的需求数量远小于师范生进入市场的数量,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成为造成师范生就业困难和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可以用宏观政策调整和完善其就业机制来平衡供求关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合理调整高校师范生招生规模。我国的发展模式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要求也在逐渐上升,政府应根据国家的发展情况和水平,利用市场数据判断市场对于师范生的需求情况,合理确定高考的招生规模,调整师范专业的人数,在合理的限度内争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是扩展新的就业渠道。政府当前已通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选拔优秀师范毕业生到村任职,但还应在乡村教育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大在乡村任职教师的优惠政策,为师范生的就业渠道提供多元化选择,从而吸引大量师范生投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动中去。三是建立信息化平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一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将师范生的信息进行全国联网,搭建全面、便捷的师范生就业平台;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三是推进公费师范生政策。其一,要让公费师范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带编就业,这样满足大部分毕业生对于稳定就业的基本期望;其二,要对公费师范生进行地区分配,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师资短缺问题;其三,要通过公费师范生政策促进师范类院校进行改革,更好地对师范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从而更大程度地为教育市场提供优质师资。

3.2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

“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引入竞争机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各地逐步开始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新任教师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统一考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打破了师范与非师范的专业界限。非师范生开始进入基础教育教师就业市场,给师范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师范生在教育系统内就业的难度”[4]。高校在师范生的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技能。

首先,在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上,一方面要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师范生基础理论的学习,以专业课为主体,增设一部分通识类课程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师范生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性教师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强化“三字一话”等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这是因为在教师岗位的应聘中,能够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或毛笔字),往往会成为师范毕业生一个有力的竞争砝码。

其次,要以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为抓手,加强师范类课程建设,强化课堂教学在传播知识、开拓思维、实践锻炼上的育人作用。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传授与时俱进的知识内容。二是要注重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本科师范院校应强调学生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需要有严明的制度和纪律来培育师范生的优良品性和教师气质,具体来说,师范院校要对师范生的言谈举止、行为仪表等都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制定师范生日常礼仪规范,并通过检查督查、考核奖惩等方式促使学校的常规变成规范,使规范成为习惯,使习惯成为自然。

再次,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教育行业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成了社会和家庭所关注的重点,教育质量的高低往往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于师范生而言,对其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尤为重要,高校可以通过名师讲坛、读书交流会、社会实践等多样的形式对师范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明确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具备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

3.3 加强教育实习实践训练,搭建育人平台

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理清课程之间的逻辑,避免课程之间的相互孤立,另一方面也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范生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师范生毕业后走进课堂,成为教师。理论学习只是基础,而教育实习才是教育职业和高校课程之间的有效桥梁。教育实习就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学习教育思想和应用教育理论,通过实习获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反馈以及自身的分析总结,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要建立毕业生实习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主管部门交流协作,以优质生源基地为重点,以教师招考为基础,以校园招聘为主体,以需求发布为延伸,为师范类毕业生提供精准服务,并积极鼓励师范类在校生参加高校组织的实习实训活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要建立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并将教育实习同就业联系起来,增加师范生实习时间,真正提高从教能力,为将来走向教师岗位做准备”[5]。

3.4 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转变师范生就业观念

师范院校要分段分类培养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概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以面上讲解、线上辅导、点上咨询为途径,实现师范本科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全覆盖。这一工作的重点是要完善“课程传授专业知识、实践强化专业技能、课外提升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从而提升毕业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师范生的就业观念。当今师范生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面对这样“多变”的时代,师范生要正确和及时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敢于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实现多形式化就业。一些师范生在求职中追求职业稳定,一味盯着公办学校,于是有“千军万马”过公办学校这座独木桥的情况出现,并且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无形中放弃了很多工作机会,导致部分师范生没有能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此外,师范生还应该及时了解国家对于师范生就业出台的相关政策,比如在我国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稀缺,国家扶持力度大,师范生可以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顺应时机选择去这些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这对其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师范生只有做好了准确的自我定位,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竞争的激烈,才能更好地将个人与求职岗位进行匹配,让自己的就业渠道拓宽,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本科师范教育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因而教师教育对本科师范生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通过对本科师范生进行教师教育,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行业的职业认同感,构建师范生就业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从而为国家在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1] 王定华.关于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政策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3-9.

[2] 王智超,杨颖秀.地方免费师范生:政策分析及现状调查[J].教育研究.2018(5):76-82.

[3] 张迪.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问题与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4-46.

[4] 李静美.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的生源吸引力——基于对湖南省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9(1):58-67.

[5] 郭黎岩,王冰,谢鹃,等.新毕业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及生存境况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5):88-92.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Normal Students’ Employ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er Education Revitalization

ZHANG Faqi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huzhou University, Chuzhou, Anhui 239000, China)

The reform focusing on the revitalization plan of teachers’ educ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in the aspects of teachers’ morality,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a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such a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ources of teacher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hreshold for teachers’ entry,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normal graduates, and the imbalance of the employment flow and the region,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 government, markets, schools and individuals.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s macro policy control, improve the employ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kills,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education practice, build the education platform, strengthen the vocational planning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normal students; teacher education; employment mechanism; employment skills; education practice; career planning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1.021

张发勤(1983-),女,安徽霍邱人,副教授。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SK2019A0452);滁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9jyc08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910377041)

G521

A

1673-2065(2021)01-0105-05

2020-02-23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师范生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