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若琦:步步热爱,步步梦想

2021-01-17 07:32黄熙童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花木兰舞剧舞者

黄熙童

郝若琦,青年舞蹈艺术家、中国歌剧舞剧院主要演员。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原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现役军人,代表作品《丽人行》《花木兰》《惑心》《我赢了我自己》等,曾荣获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界最高奖)。在网络平台,郝若琦的领舞作品《丽人行》播放量累计突破8亿,创下了舞蹈领域网络传播奇迹。

对郝若琦来说,舞蹈早已成为她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练舞、练功跟吃饭、睡觉一样,是她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她是《花木兰》里刚柔并济的巾帼英雄,是《杜甫》里轻盈淑美的‘妃’,是《我赢了我自己》里热血坚定的拳击少女……作为从小城走出的热爱舞蹈的姑娘,她从小练舞,一步步培养热情,一步步走向梦想。郝若琦说:‘舞蹈最可贵的是真心、真情、真意。’她用心诠释每个角色,从角色中得到力量,也将这些力量传达给观众。

去尝试才能去热爱

郝若琦出生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小时候的她大大咧咧的,总爱和班里的男同学打闹,再加上不良的阅读习惯导致她有些驼背,郝若琦的母亲就想让女儿学跳舞“练练气质”。当时郝若琦所在的县城里没有学舞蹈的地方,为了学舞,她不得不从7岁起,每周都搭上拥挤颠簸的公交车去隔壁镇的舞蹈兴趣班学习。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郝若琦找到了乐趣,以至于练习下腰、劈叉、压胯等枯燥甚至疼痛的舞蹈基本功时,小小的她都毫不退缩。在大多数同龄人游戏童年的时候,她已经习惯并且享受在舞蹈室挥汗如雨的滋味。

从尝试到热爱,从业余到专业,郝若琦的舞蹈之路就这样水到渠成地走着。“当时我没有太多杂念,因为喜欢,所以有机会走向专业的舞蹈之路,那就走。”她回忆道。

她在母亲的支持下进入吉林艺术学院附中,之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郝若琦将对舞蹈的热爱转化为加倍的勤奋和清醒的认知,同时,她也在一步步的前进中酝酿着梦想。课余时间,郝若琦喜欢去剧院看演出,每当灯光亮起、音乐奏响,坐在黑暗中的她总会被台上的舞者所感染和折服:“他们听到如雷鸣般的掌声时是何种心情?我什么时候能演一部属于自己的舞剧呢?”

怀揣着主演舞剧的梦想,郝若琦不断努力。大学前三年,她都没有遇到很好的机会,也曾陷入低谷,也曾短暂地怀疑自己。但不服输的郝若琦并没有沉浸在怨天尤人中。暂时没有机会,她就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练习各个舞种,等待“一鸣惊人”的机会。应了那句老话:“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四那年,郝若琦接到人生中的第一部舞剧《南海丝路》,她站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而后,一个让刚毕业的她更加惊喜的机会来了。

我,即是花木兰

一米七五的高挑身材、眉眼间的英气、直率坚韧的个性,这些和花木兰相似的特征,让舞剧《花木兰》的导演韩真和周莉亚觉得郝若琦是饰演花木兰的不二人选。但外形和性格的相像只是开始,出演舞剧必须融入角色,郝若琦进组后马上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排练。在排练初期,高强度的训练使她的体能消耗得很快,但角色又需要她减肥保持形态,这需要相当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饥饿。同时,导演们总觉得刚毕业的郝若琦经验不足、表现生涩,很难进入状态,动作和角色是相互割裂的。遭受两层冲击的她走到了自我怀疑的边缘。每天排练完,郝若琦一回到酒店就开始哭,一度想着跳完《花木兰》,这辈子就再也不跳舞了。

但郝若琦性格中和花木兰相似的坚韧让她坚持了下来,她照旧是那个每天最早到达排练室的,也是最想把花木兰演好的人。她说:“既然导演把我选中了,我演绎的又是刚强勇敢、不言放弃的花木兰,那我就一定要演好。”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查阅资料,她的心也离人物越来越近。在舞台上,“摸脸”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被注入了灵魂后变得大不一样。排练初期的郝若琦只会一板一眼地按照导演的要求完成,但是现在做这个动作时,她有了不一样的感悟:这并不是单纯的“摸脸”,分明是在沙场上用一双伤痕累累的手抚摸自己原本细腻柔软的脸颊,此刻她就想回家,就想和普通的女孩一样,回到父亲身边做那个还能撒娇的女儿。

后来舞剧开始在全国各地巡演,一演就是几十场,再加上《花木兰》有很多武打元素,人物转换层次多,郝若琦时常觉得疲惫。但每次换上演出服、站上舞台的时候,她都能以饱满的情绪呈现。她回忆道:“有一幕我带着战士们厮杀,其实已经累到不行了。但那一刻我好像被花木兰附身了,舞台对我而言就是那个战场,我和花木兰都要战斗下去。这是她带给我的力量。”

用舞蹈挥洒热爱,用表演交换真心

对郝若琦而言,花木兰是勇敢、大爱、有责任的象征。她从花木兰身上得到力量,而观众也从她身上得到力量。

“有粉丝形容我像一束光。她说看了《花木兰》,从我这里感受到光亮,想要将这光亮传递下去。”郝若琦开心地说,两个甜甜的酒窝在脸上绽放。这位粉丝在疫情期间给武汉捐了好几批医疗物资。

这种精神力量的有效传递得益于郝若琦对舞蹈的真诚热爱。舞者如果不真心爱舞蹈,跳舞就不动人,反之,舞者全身心付出,便会走进观众心里。对于这位极度自律的舞者来说,即使没有演出计划,郝若琦也要每天练功保持状态。“跳舞骗不了人。舞蹈演员能假跳吗?肯定不行。”她说。

这种对于角色、对于舞蹈的真诚,既是痛苦,也是快乐。2019年,郝若琦参加了湖南卫视推出的青年舞者顶级竞技节目《舞蹈风暴》。在节目中要面对摄像机挑战多个角色,郝若琦录制完后总会失眠,因为她太想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呈现一个完美的舞蹈状态。她每天都会在脑海里复盘当天的表现:动作完成到位了吗?哪里还能演绎得更充分?情感能否传递出来?在她跳奋斗故事《不抱怨》时,有一段是光着脚用脚背走路,场下的嘉宾刘宪华、何炅无不惊讶地张大嘴。可郝若琦却说,她不觉得疼痛,因为这不只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情绪,她把自己学舞以来的心路历程和每个痛并快乐着的瞬间都融进去了。

于她而言,每次呼吸、律动、延伸,都凝结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和感悟,而她也深信观众一定能或多或少地看懂,产生共鸣。舞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真心真情真意。每一次表演,都是用身体、用生命在跋涉。

和最爱的妈妈一同起舞

在抗疫期间,郝若琦在网上发了一条舞蹈公益课堂活动课的视频,分享简单的舞蹈造型。视频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学员,和郝若琦一样,她也穿着修身的练功服,扎着高发髻,神色认真,气质庄重,一字马能一下子到位,但不同的是她戴着老花镜——她就是郝若琦的母亲。

回想起学舞之路,郝若琦最感谢的人就是母亲。

在备考吉林艺术学院附中期间,郝若琦身边很多亲人朋友都不赞同她选择职业舞者之路,认为这条路又苦又难出头。只有母亲一直坚定地支持郝若琦,无条件地相信她的努力会被人看到,相信未来会有属于她自己的舞台。

“妈妈陪伴了我人生每一个重要的节点,让我能够往前冲,也能回头望。”郝若琦感激地说。是母亲支持她考舞蹈专业;在录制《舞蹈风暴》的时候,也是母亲一直陪着她,让在舞台上的她回头就能看到台下的母亲从而安心;在排練舞蹈《我赢了我自己》的时候,依然是母亲陪她面对压力,心疼地守护着她……

现在能够带着母亲跳舞,既是对母亲的感恩,也是梦想的完成。郝若琦能够一步步走向梦想,除却自身的努力,还有对舞蹈的热爱,以及母亲对自己的深爱。活动课里,郝若琦笑容洋溢地教妈妈如何示范动作,没有比这更好的对梦想的诠释了。

采访花絮

课高:在网络平台,你的领舞作品《丽人行》播放量累计突破8亿;之前参加《舞蹈风暴》也带来了不小的热度,你觉得这些热度会给自己带来改变吗?

郝若琦:我觉得,人一辈子其实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热度不会改变我,可以肯定的是,我一定会继续跳舞,把生活感受带入到舞蹈创作中。就算有一天我跳不动了,也会用别的方式传递舞蹈。总之,舞蹈是我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

课高:之前有粉丝因为《花木兰》而感受到力量,你认为舞蹈是如何传递演员内心的力量的?

郝若琦:虽然舞蹈没有台词,但肢体和故事相融合也是一种很直接的表达。我们表达情绪可以选择拥抱、奔跑、跪下、站起等,无数的动作都能传递我们的内心,让观众产生共情。大家平时看的话剧、歌剧着重从台词上表现戏剧张力,舞剧不仅要让观众通过舞蹈看懂戏剧,还要通过舞蹈的技术表达给观众传递力量与情感。我特别希望观众不要对舞剧有心理门槛,希望大家能够走进剧场,舞剧是真的很好看!

猜你喜欢
花木兰舞剧舞者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从儿童的审美角度赏析经典人物形象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花木兰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冯双白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