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1-18 10:09孙铁梁王中会戴春雷张红裔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胆汁胆道息肉

孙铁梁,王中会,戴春雷,张红裔,金 虎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PLG+GS是肝胆系统的高发病,经CT或B超诊断后,可发现病灶位置,而后选择手术治疗[1]。开腹手术为常规术式,但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安全性不佳。现阶段,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成熟,腹腔镜与胆道镜成为该合并症的首选微创疗法,可同时切除息肉,将结石取出,手术效率高。为了进一步证实本方法的良好应用性,本研究选取92例PLG+G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腹腔镜+胆道镜的方法,观察其具体治疗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 究 主 体 为2 0 1 8年3月~2 0 1 9年1 0月 间 来院治疗的9 2例P L G+G 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后,A组47例,男患25例,女患22例;年龄范围是21~69岁,平均(45.92±0.83)岁。B组45例,男患26例,女患19例;年龄范围是22~67岁,平均(45.71±0.34)岁。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符合本次研究前提。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观察和检查后被明确诊断为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进行手术治疗标准患者。

1.2 方法

B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全麻下于腹部做一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后确定胆囊位置,将息肉切除并取出结石,逐层关腹。

A组行腹腔镜+胆道镜治疗:嘱患者保持仰卧位,行全麻处理,于脐上缘做一弧形切口,置入气腹针并适量注入二氧化痰气体,腹内压在10~12 mmHg间。置入套管针(10 mm)与腹腔镜,探查胆囊粘连与外观情况,评估胆囊壁的血管受累程度,确定胆囊是否需要保留。在腹腔镜下,于上腹壁的胆囊底部做一切口,长1.5 cm,若其周围无粘连,则在胆囊底缝合两针作为牵引,经右上腹切口部位将胆囊提出,再拆除气腹。将胆囊底提至切口部位,对胆囊底行切开处理,长1 cm,胆囊壁经缝线适度悬吊后,置入胆道镜,彻底冲洗内部胆汁,观察息肉数量、大小与形态,胆囊内膜变化、胆固醇堆积量等情况。胆道镜引导下用活检钳将息肉夹取出来并冰冻活检。结合活检结果最终确定胆囊是否保留。经取石蓝将结石套出,若细小结石难以套出则用氯化钠溶液(0.9%)冲洗胆管,使结石排出。若结石偏大,则切开胆囊,经吸引器将胆汁吸净,在取出结石。胆道镜检查有无结石或息肉残留,而后经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缝合切口,于肌层部位包埋一层,回纳胆囊,二次建立气腹,经腹腔镜观察有无渗血等情况,拆除气腹,退镜,对脐上缘与右肋缘切口进行间断缝合,使用拉合胶条保护切口皮肤。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耗时、下床活动天数、术后排气天数与住院天数等围术期指标;记录胆汁瘘、肝外胆管损伤与黄疸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 P S S 2 1.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表达是(x±s),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表达是[%],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的标准为P值<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下床活动天数、术后排气天数以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

A组无并发症,B组出现1例胆汁瘘,2例肝外胆管损伤与1例黄疸,并发症率为8.89%(4/4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胆囊的功能是浓缩与储存胆汁,是消化器官之一。切除胆囊会使胆管发生适度扩张,逐渐代替胆囊的生理功能,但其无法浓缩胆汁,对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功能差,易导致消化不良[2]。腹腔镜手术是PLG+GS的常规术式,具有微创性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术中加用胆道镜可在直视状态下完成手术操作,预防结石与息肉的漏取与漏治情况,可降低复发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作为一种先进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在胆道镜下可清晰的观察到结石和胆囊息肉的位置和形态,同时对于其周边组织的观察也更加清晰,因此其在保证清除结石和息肉的同时,还具有术中出血量低以及创伤性小的特点[3]。同时术后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在本次研究中显示A组20例患者在术后未发生胆汁瘘、肝外胆管损伤以及黄疸,此结果说明了本方法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A组的围术期指标优于B组,并发症率低于B组(P<0.05),此结果说明联合手术可促进病情康复,应用效果较好。虽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其也有相应的手术适应症,不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也不能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腹腔镜保胆术的手术指征为:①多发或单发病灶,息肉病灶≤10 mm,胆囊功能佳;②GS为良性,或是非肿瘤性;③近3个月,胆囊无炎症或出血表现。但需注意的是:若术中病理证实为癌前病变或是恶性病变,则应进行胆囊癌根治术等治疗。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对比(n,%)

综上所述,为PLG+GS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治疗可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胆汁胆道息肉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近5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