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皮多通道减压配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2021-01-18 10:09赵小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股骨头经皮髋关节

郭 毅,邓 强,雍 炜,赵小敏

(南充市中医医院骨二科,四川 南充 63700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所引发的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和关节功能障碍疾病。在临床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领域典型的难治性疾病,治疗难度较高。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可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前者多由髋骨外伤所致,后者则多由酗酒或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所致。一般来说,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患者会逐渐出现内旋髋关节引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和跛行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多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类,前者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能够帮助病情严重者恢复部分髋关节功能,后者则利用药物、保护性负重和物理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促进骨骼的修复。我院为探究经皮多通道减压配合补肾活血汤加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通过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观察指标进行了比较,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开始前已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对本研究内容及意义有所了解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随时退出研究。抽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因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我院就诊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便于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所有被选取对象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在A组中,男13例(65.00%)、女7例(35.00%);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4.76±2.14)岁;病程0.5~2.3年,平均病程(0.93±0.28)年;ARCO分期结果:Ⅰ期11例、Ⅱ期6例、Ⅲ期3例。B组中,男12例(60.00%)、女8例(40.00%);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5.16±2.22)岁;病程0.4~2.2年,平均病程(0.91±0.25)年;ARCO分期结果:Ⅰ期15例、Ⅱ期4例、Ⅲ期1例。经统计学软件验证组间各项一般资料数据发现差异无意义,P>0.05,符合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一文中的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一文中关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医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真实完整。③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病史、认知障碍和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排除失访者。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器官功能异常者。③排除合并造血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

A组患者入院后采用髓芯减压术对坏死的股骨头病区进行减压,并于术后根据患者体质量的50%行保护下负重,持续六周转为完全负重,术后一年内患者髋关节应避免冲撞性负重。B组患者行经皮多通道减压配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①经皮多通道减压:患者取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后对患者正、侧位两平面进行透析,在利用C臂透视明确患者病灶位置后,自大粗隆下2 cm处按股骨颈骨空心螺钉固定进针点位置,并在C臂机的透视确认下依次打入3~4枚克氏钉,直径3.0 mm。待克氏针达到患者病灶处、股骨头软骨下3~5 cm处后拔出,并应用辅料对进针口进行覆盖,完成手术。②补肾活血汤加减:组方包含熟地黄15 g、枸杞10 g、杜仲10 g、补骨脂10 g、菟丝子10 g、续断10 g、当归10 g、独活10 g、三七10 g、肉苁蓉10 g、红花10 g、吴茱萸10 g、没药5 g和乳香5 g,组方配伍完成后同意选用煎药机煎开,每200 ml为一剂,患者一日服用一次,连续治疗三个月。

1.3 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一文中关于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该标准将患者分为控制(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能够正常活动,症状积分减少幅度>90%)、显效(患者症状消除,关节活动不受限,症状积分减少幅度>7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微受限,症状积分减少幅度>30%)和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治疗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n×100%]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应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进行髋关节功能分数评定,该标准满分100分,包含畸形、疼痛、功能和运动范围四方面,患者分数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采用症状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功能障碍和跛行等临床症状进行分数评定,该标准分为0~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rris评分和症状评分差异进行验证比较,软件版本为SPSS 20.0,治疗有效率等计数指标采用x2进行检验,Harris评分和症状评分等计量指标则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对统计量及相对应的P值进行计算,若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学软件验证组间治疗效果数据后发现,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差异比较

经统计学软件验证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差异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Harris评分均较低,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要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差异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差异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比较

对组间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差异行统计学软件验证处理后发现,A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功能障碍和跛行等临床症状评分均要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异比较(±s,分)

?

3 讨 论

从我国传统中医观点来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属于“骨痹”、“骨蚀”和“骨痿”的范畴,认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机是由“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因此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应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主。

在本研究中,联用经皮多通道减压术和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的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Harris评分均高于行单纯髓芯减压术治疗的A组(P<0.05),且B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评分也低于A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两种治疗方式联用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中的优质效果。经皮多通道减压术和髓芯减压术均为骨科领域临床常用的外科术式,能够通过打开封闭的骨质间室,起到降低股骨头内高压、促进股骨头骨微循环恢复的作用,有助于患者股骨头塌陷的避免,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优质的效果。而补肾活血汤则出自清代赵濂所著的《伤科大成》一书,组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熟地黄添精益髓、吴茱萸散热止痛、三七活血化瘀、当归补血、独活祛风止痛、肉芙蓉补肾壮阳,再辅以红花、没药、乳香和枸杞等药材,能共奏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之良效。两种治疗方式联用,表里兼职,中西结合,从而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联用经皮多通道减压和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且两种治疗方式联用还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股骨头经皮髋关节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