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产儿袋鼠式护理及其效果

2021-01-18 10:09熊思思何立珍戴志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袋鼠母乳喂养早产儿

熊思思,何立珍,戴志龙

(1.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 南昌 330006;2.南昌市卫生学校,江西 南昌 330006)

随着经济环境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高速发展,就医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对早产儿的生理机能状态进行关注,也要进行更多的人文和精神关怀。像许多天然的治疗方法一样,袋鼠式护理就有它的必然性。袋鼠式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亲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让早产儿赤裸俯卧在母亲的两乳间,再用棉被或毛毯覆盖,每次护理至少在1小时,连续护理3天以上。最初是1979年在哥伦比亚暖箱缺乏的情况下,通过这种简单便捷易行、费用低廉的方法来代替暖箱。在后来的一些随机临床试验中,也发现袋鼠式护理在照顾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没有增加死亡率和发病率。为缓解早产儿的疼痛和促进其有效生长发育,降低疾病的患病概率,本院尝试对早产儿采用袋鼠式护理,即在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将其裸体放在母亲前胸进行持续性的皮肤接触护理,并且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6例未使用过镇静、镇痛药物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分为袋鼠式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每组各33例。袋鼠式护理组中男15例、女18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6例,胎龄均为28~36周。两组早产儿在身体情况、性别、体重、胎龄、日龄、孕周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排除和纳入标准

1.2.1 排除标准

母亲妊娠期有高血压等并发症,早产儿有先天性疾病,无法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

1.2.2 纳入标准

均为单胎妊娠的早产儿,均经阴道分娩,胎龄28~36周,要求家属自愿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研究方法

1.3.1 常规护理组

在早产儿出生后,护理人员为其抹擦身体,清理呼吸道,测量身高、头围、体重等数据。做好产妇、早产儿的体温监测及日常护理,并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3.2 袋鼠式护理组

将温度保持在24℃~26℃,门窗关紧避免空气对流,保证母亲小孩处于舒适温度中,用屏风或围帘遮挡,保护好隐私安全。把母亲的床头抬高30°~60°,使其半卧位,具体高度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宜。整理早产儿身上的各种导管,保证其固定牢固。叮嘱母亲坐于摇椅上,用屏风遮挡保护隐私,脱去上衣露出胸脯,将早产儿放于母亲裸露的胸脯上,患儿肌肤与母亲肌肤亲密接触,尽量增加早产儿与母亲身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早产儿能闻到母亲的体味。放置好早产儿体位,确保有心电监护进行持续监护,将毛毯把母亲和早产儿包绕在一起,但要方便早产儿活动。指导母亲一只手放置于早产儿背部,另一只手则拖拿住早产儿臀部,以免滑落。每天分别于9时~11时和15时~17时有规律地进行袋鼠式护理,持续时长一般为1小时。指导母亲对早产儿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出院后电话或微信沟通,及时了解其母乳喂养情况[1]。

1.4 评价指标

使用早产儿的疼痛评估量表(NIPS)[2]对致疼操作后早产儿的疼痛状况进行评分。该量表包括新生儿的呼吸情况、面部表情、觉醒状态、下肢动作、哭闹情况以及上肢反应等。以母乳喂养测量工具[3]对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等进行评估,同时对比两组早产儿30天后生长发育数据。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软件统计处理研究所得数据,计量的资料用±s表示,以t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比较两组中早产儿的足跟采血的疼痛反映及产后母乳喂养率,观察对比两组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指标。袋鼠式护理组早产儿足跟采血时的疼痛评判分低于对照组的评判分(P<0.05),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信息见表1。

3 讨 论

3.1 袋鼠式护理的基本要求

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早产儿的父母、护理环境等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早产儿体重必须达到1000克,生命体征稳定且能维持稳定体温,没有潜在的合并症发生。早产儿的父母要身体健康、精神良好,没有感冒或腹泻,身上(前胸)没有疹子或破皮;接触早产儿前,必须洗澡,穿宽松、透气、吸汗的衣服;父母一定要有意愿,因为进行的时间最长可达到2小时以上,这就要求父母亲有足够的耐性及体力。护理环境为隐密且独立的空间,室温保持在24℃~26℃,准备一张舒适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

表1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3.2 袋鼠式护理的人文关怀

早产儿由于身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后通常都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专科治疗与护理,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普遍实施保护性隔离,家长通常只能在探视日的监控视频里看到孩子,这就阻断了亲子护理,不利于早产儿的成长发育。袋鼠式护理则是一种早产儿的家庭参与式护理,它打破了传统的隔离护理观念,更加人性化。开展袋鼠式护理后,早产儿的父母不仅能进入重症监护室,还能把孩子抱在怀里进行袋鼠式护理。除了母亲,早产儿的父亲也可以进行袋鼠式护理,即让早产儿赤裸俯卧在父亲裸露的胸前。除了早产儿,袋鼠式护理也适用于足月新生儿,这种护理方法不仅能促进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母亲乳汁的分泌,预防其产后抑郁症,促进亲子关系。

3.3 袋鼠式护理的临床意义

本次开展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深入了解了袋鼠式护理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首先,结果表明袋鼠式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早产儿的疼痛反映,在早产儿疫苗注射、足跟采血和皮下注射等方面,袋鼠式护理也能够起到疼痛的缓解作用,在足跟采血疼痛评分中,袋鼠式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次,袋鼠式护理能很好地提高母乳的喂养率,袋鼠式护理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另外,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一个月内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袋鼠式护理组的早产儿在体重、身高等方面的数据高于对照组,说明袋鼠式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早产儿的身体生长发育,适合展开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袋鼠母乳喂养早产儿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袋鼠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