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心理护理在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1-01-18 10:0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门诊入院情绪

李 蓉

(牡丹江南山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在门诊手术中,大部分病人对自身病情和手术治疗效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情绪,例如担忧手术治疗不成功,担心医生不够尽心尽力,担心预后效果等等[1]。也有一部分患者对手术本身就存在畏惧情绪。故此,在门诊手术前,应当对患者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以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确保患者以最好的身心状态进行手术[2]。故此,文章分析了术前心理护理在门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并选取了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32例门诊手术患者进行讨论,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回顾了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门诊手术情况,从中选取32例患者进行分析,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每组1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23~74岁,平均年龄(46.4±2.1)岁,男10例,女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4~76岁,平均年龄(45.3±2.6)岁,男11例,女5例。所有患者均为成年患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经SPSS 22.0检验确认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术前评估患者躯体情况,并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同时向患者讲解疾病以及手术相关的健康知识,例如疾病发病原因、手术方式与流程、注意事项、术后常见并发症与护理等等。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在手术当天进入病房与患者详谈关于手术方案的设计,倾听患者的倾诉,解答患者对于手术的疑惑。告知患者医护人员一定会尽心尽力为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讲解主刀医生的临床经验、成就以及医院的医疗水平等等,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焦虑情绪,分数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1.4 统计学观察

研究使用SPSS 21.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x2和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的焦虑情绪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评分为(20.63±3.24)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的焦虑评分(±s,分)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的焦虑评分(±s,分)

?

2.2 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指标分析

观察组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指标比较

3 讨 论

门诊手术是一种应激源,将导致患者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并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引起焦虑、恐惧、抑郁、担忧等情绪[3-4]。而术前的应激反应可能引起患者血压、心率不稳定,从而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也会引起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升高[5]。因此,在门诊手术前,需要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应激反应。

患者对于手术的担忧主要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对疾病以及手术认知度较低[6]。因此,在术前心理护理中,需要向患者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并解答患者疑惑,同时向患者介绍主刀医生的职业经历以及医院的医疗条件,拉近护患距离,建立护患信任。因而,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其焦虑情绪评分更低,应激指标波动较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对门诊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从而减轻其不良情绪,这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门诊入院情绪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门诊支付之变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情绪认同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