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系统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及负性情绪的作用研究

2021-01-18 10:09杨志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角型眼部眼压

杨志敏

(牡丹江市北方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疾病,表现为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等,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晰,多通过手术和药物进行治疗[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会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加之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会增加患者内心恐惧感,导致围术期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术后恢复[2]。全程系统护理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决策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应用广泛[3],故本研究纳入了4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旨在研究全程系统护理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眼压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4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护理组:2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1:10,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52±4.13)岁;病程1~7天,平均病程(3.48±1.09)天。一般组:2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2:9,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1.38±4.95)岁;病程1~8天,平均病程(3.55±1.42)天。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护理组:全程系统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①知识讲解: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制作成PPT或宣传手册,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讲解,告知患者眼部护理方法及眼部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依从性。②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强调手术治疗的优势,列举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安全感及信心,在术前增加患者陪伴时间,加强沟通,改善其负性情绪。(2)术后护理:①眼部护理:指导患者学习眼保健操,定时眺望远方,观察绿色植物,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让眼压保持在稳定状态。②并发症护理:术后增加巡房次数,密切观察眼部情况,一旦发现敷料渗漏、眼部感染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一般组:常规护理,即术前指导、饮食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眼压恢复情况及负性情绪。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5天、护理后10天观察患者眼压情况。负性情绪依据为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护理后10天观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以S P S S 2 0.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两组眼压恢复情况

与一般组相比,护理组护理后眼压恢复情况更具优势,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眼压恢复情况(±s)

表1 观察两组眼压恢复情况(±s)

?

2.2 观察两组负性情绪

护理组HAMA、HAMD评分较一般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观察两组负性情绪(±s)

表2 观察两组负性情绪(±s)

?

3 讨 论

作为不可逆致盲性疾病,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特征是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若眼压呈病理性增高,极易导致患者失明。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视功能及眼压水平,还能让前房深浅保持在正常状态,但术后存在并发症多、恢复慢等不足之处,辅以护理干预十分必要[4]。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全程系统护理能改变护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让其保持高度服务自觉性,护理时兼顾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5]。本研究中,术前通过知识讲解及心理护理,能加深患者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了解,让其保持较高的自管能力和治疗信心,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术后眼部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的实施,能让患者维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提高眼压的稳定性,还能避免眼部感染、敷料渗漏等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6]。

综上所述,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全程系统护理,患者眼压水平明显降低,负性情绪有所改善,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角型眼部眼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如何消除用电脑后的眼部疲劳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