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母婴同室病房发生新生儿呛奶的预防和护理

2021-01-18 10:09王凤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同室母婴病房

刘 舒,王凤影*

(丰县人民医院产二科,江苏 徐州 221700)

呛奶,指的是奶水从婴儿的食道逆流到咽喉部位时,在新生儿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所造成的一种现象,且由于新生儿的各个系统都发育的不够成熟,身体的一部分反射功能还相对较弱,不能自行将呛入的奶咳出,严重者还会导致新生儿发生窒息的情况[1]。因此,在婴儿转入母婴同室病房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对新生儿实施综合护理的措施,从而有效的改善新生儿发生呛奶、溢乳、呕吐等一系列的不良现象。本文主要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后母婴同室病房中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现将分析的内容与结果进行了整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对象的总例数为6 0例,均为我院在2019年10月~2020年3月所收治的产后母婴同室病房中的新生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格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分配30例,具体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新生儿为14例,女性新生儿为16例,胎龄为37~40周,平均(38.02±0.67)周。【观察组】;男性新生儿为1 5例,女性新生儿为1 5例,胎龄为37~40周,平均(39.02±0.54)周。通过对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相差较小,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1)在婴儿出生转入母婴同室后,医院内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及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等),将其详细记录,同时,对于部分伴随呛奶、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必须要进行重点观察。(2)根据新生儿不同的特点,医院内相关的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的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向产妇详细的讲解哺乳的正确方式、哺乳时新生儿的体位和新生儿发生呛奶时的紧急处理方法等,例如:在喂奶后使新生儿尽量保持右卧的体位,注意及时拍嗝和清理婴儿口腔中所溢出的奶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降低产妇在哺乳过程中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观察组】: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其中,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1)结合新生儿以及产妇的实际恢复情况,利用一些产妇比较感兴趣的事物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如:音乐、游戏等,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充分掌握产妇内心的所思所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产妇的负面情绪,以便取得她们的配合,从而帮助产妇能够尽早的康复。(2)在母婴同室病房中设置了专门的护理人员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母婴护理师证方可在病房上岗。内容包括:帮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允,宣教纯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正确的喂奶姿势以及混合喂养注意事项,并指导相关的各项操作,24小时关注新生儿及产妇从而大大减少了新生儿呛奶现象的发生和产妇涨奶的发生(3)在母婴同室病房中,开展相应的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内容包括:哺乳知识以及日常注意的事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预防婴儿呛奶现象的发生[2]。

1.3 观察指标

(1)分析和观察2组新生儿出现呛奶、溢乳、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产妇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满意:≥8 5分;一般:7 0~8 5分,不满意:≤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需全部数据均应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在SPSS 22.0软件下完成分析与处理,新生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和产妇满意度的计数资料均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

2 结 果

2.1 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

观察组新生儿在综合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包括:呛奶(2例、6.67%)、溢乳(1例、3.33%)、呕吐(1例、3.33%),对照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包括:呛奶(4例、13.33%)、溢乳(4例、13.33%)、呕吐(5例、16.67%),相比较来说,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体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在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分析与比较[n(%)]

2.2 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分析

观察组产妇对综合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产妇对常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33%,相比较来说,观察组明显较高,优势显著,P>0.05。具体资料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分析与比较[n(%)]

3 分析讨论

新生儿呛奶,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现象,引起呛奶的原因有:哺乳的姿势不正确,婴儿吃奶太急或奶量太多等,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因呛奶而导致心生儿窒息的情况[3]。对此,医院相关部门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新生儿转入母婴同室病房后,护理人员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同时有专业的母婴护理师生活指导能有效的减少新生儿呛奶现象的发生。

对于新生儿,转入母婴同室病房后,护理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加强对病房的看护,密切关注新生儿以及产妇的实际情况;其次,护理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与产妇之间的沟通、交流来了解产妇内心的所思所想,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开导,同时,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和新生儿呛奶时的应对措施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改善产妇的各项不良情绪,降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通过对产妇运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以得出:观察组30例新生儿在综合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包括:呛奶(2例、6.67%)、溢乳(1例、3.33%)、呕吐(1例、3.33%),对照组30例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包括:呛奶(4例、13.33%)、溢乳(4例、13.33%)、呕吐(5例、16.67%),相比较来说,观察组明显较低,优势显著,P<0.05;且2组产妇在分别经过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相比较来说,【96.67%VS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出生后转入母婴同室病房的新生儿,相关的护理人员及专业的母婴护理师可以根据产妇及胎儿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措施,从而有效的预防新生儿出现呛奶、溢乳和呕吐及产妇涨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产妇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使用。

猜你喜欢
同室母婴病房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换病房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母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