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宫腔镜及B超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2021-01-18 10:09唐月玲刘国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宫腔宫腔镜

唐月玲,刘国艳*

(金湖县人民医院妇科,江苏 淮安 211600)

异常子宫出血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因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引发,使用常规妇科检查时,无法确定疾病性质与出血原因。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B超诊断、宫腔镜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中取得显著效果[1]。本文将以8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宫腔镜及B超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异常子宫出血患者8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患者中,年龄为28~65岁,平均年龄为(47.47±6.48)岁;绝经者、非绝经者分别为15例、65例。纳入标准:资料齐全;以《妇产科病理学》作为诊断依据,使用病理活检确诊疾病;认知正常;均熟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资料不全;恶性肿瘤;精神障碍;肝肾功能不全;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B超诊断、宫腔镜诊断。B超诊断:设备为多普勒超声仪(型号:日本东芝SSA-240A型;),设定探头频率是6.0 MHz,对盆腔使用超声探查,若宫腔中存在异常的声像图变化,或者绝经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5 mm以上,则TVS阳性。

宫腔镜诊断:在月经干净以后3~7天,不规则患者需在出血量少或者出血停止以后进行检查。在术前,实施心电图、血常规、凝血筛查,设备为5.5 mm硬性检查镜(生产厂家:日本Olympus公司;),膨宫液选择为生理盐水,膨宫压力为70~130 mmHg,在术中使用B超监护,扩张宫颈以后,B超引导下由顺宫腔方向,取灌流系统、成像系统进行安装,并进行检查,在直视状态下,向子宫腔中推进镜体,以宫颈管-宫腔各壁-子宫底-双侧宫角顺序对宫腔、内膜病变进行观察。观察子宫腔的病变大小与部位。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行B超、宫腔镜诊断,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x2检验(%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呈P<0.05,则形成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诊断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均实施病例诊断,其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35例,占比43.7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共30例,占比37.50%;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5例,占比18.75%。如表1所示。

表1 病例诊断结果分析(n,%)

2.2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分析比较

8 0例患者使用B超诊断时,子宫内膜息肉2 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有效率46例(57.50%)。80例患者使用宫腔镜诊断时,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有效率65例(81.25%)。宫腔镜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使用B超诊断,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分析比较[n(%)]

3 讨 论

B超诊断具有易行、经济、方便、无痛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次研究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B超诊断,诊断准确率是57.50%,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使用B超诊断时,对于子宫腔中小病变是很难发现的,包括小子宫内膜息肉、小子宫内膜癌等,研究指出,对于直径为2 mm以下的宫内占位性病变使用B超诊断很难发现,另外,在诊断子宫内膜局部变厚病变中,诊断准确率很差[2]。因此,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使用B超检查不能及时且准确的诊断疾病,对于宫腔占位性病变也无法有效排除。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宫腔镜检查成为宫腔与宫颈管疾病诊断重要方法。使用宫腔镜在直视状态下对宫颈管与宫腔进行观察,可有效诊断宫腔病变部位、性质。对于直径为1.0 cm以下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宫腔占位性病变,使用B超诊断时仅仅提示为内膜回声增厚、增强,使用宫腔镜诊断时,可清晰观察到宫腔结构、形态,以及宫内病变,进而直观地诊断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所有患者均实施病例诊断,其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35例,占比43.7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共30例,占比37.50%;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5例,占比18.75%。80例患者使用B超诊断时,子宫内膜息肉2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有效率46例(57.50%)。80例患者使用宫腔镜诊断时,子宫内膜息肉3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2例,有效率65例(81.25%)。宫腔镜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使用B超诊断,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有学者[3]选取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实施B超诊断、宫腔镜诊断,研究结果可见,宫腔镜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证实了宫腔镜诊断具有较高准确率,可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宫腔镜是一种新型诊疗技术,属于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子宫腔检查与治疗,由灌流系统、成像系统、光源系统、能源系统、宫腔镜组成的纤维光源内窥镜,由镜体前部在宫腔中进入,放大观察部位,准确、直观的观察妇科宫内病变与出血性疾病,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案[4]。

综上所述: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可使用B超、宫腔镜诊断,宫腔镜诊断准确率更高,可在临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宫腔宫腔镜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