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自我防“疫”

2021-01-18 23:29戴蓓蓓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7期
关键词:疫情背景学前儿童体育游戏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第一”、“要让孩子们跑起来”指导下,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學前运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体育与健康事业解决出现的问题。本文依据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设计为以“游戏”为核心,同时以“运动”为目的,兼顾教师在教学中“指导”的运动游戏课程,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将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而且提出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特点,正确认识体育游戏的使用方法和原则,更好的促使幼儿对体育运动产生良好的参与兴趣和意识,并且让儿童在参与的过程当中得到素质全方面发展,让体育游戏能够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同样,家庭社区也是幼儿生活和接受教育重要场所。校园的“教”,联合家庭运动游戏的“练”,以幼儿运动理论为基础,结合幼儿体育教育实践,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体育游戏,从而推出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供易实施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让幼儿受益。幼儿可以强身健体自我防疫,同时也能推动儿童体育与健康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疫情背景;体育游戏;学前儿童;现状策略;多方协同

一、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事业的现状

1、疫情下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高度重视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很多的家长会更在乎孩子的健康,让孩子更多的参加体育运动。对于国家来讲,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总体目标,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而幼儿阶段的体育教育是根基。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明确提出幼儿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升了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发展幼儿体育健康事业的好时机。

2、幼儿园体育与健康教育资源的缺乏

目前,我国儿童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学龄前期的运动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指出,2020年我国3-6岁幼儿数量有近5000万,全国在册的幼儿园有近29万所,幼儿园数量年增长率在5%左右,可以想象出幼儿体育资源的供给缺口之大,不仅如此由于师资有限,还会受到场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从而出现体育教育不能普及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3、学前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董进霞认为:“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方面,是促进幼儿身体、大脑、认知、社会适应力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体育要为孩子提供多种多样、丰富的身体体验机会,充分调动或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受器来参与身体活动,促进其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体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使儿童身高明显增加,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对幼儿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愿意大胆独立地尝试新事物,经常表现出较强的探索精神,具有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责任感,培养幼儿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所以对学前儿童进行体育教育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二、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事业的问题

1、儿童体育运动时间不足

在我们国家应试化教育之下,各种文化考试已经占据儿童大部分时间,基本没有多少体育锻炼的时间,更何况现在一些城市的“幼进小”把这种压力传递到了幼儿园,儿童体育运动的时间越发缺少,对儿童各方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体育教育的开展。

2、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受先天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幼儿之间发展不均衡,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指导,做到因材施教。现在的体育教育,动作模仿依然是主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很少去思考如何启发幼儿,而是简简单单地让幼儿去重复教师所教的体育动作,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国家层面需要建立幼儿体育教师的培训体系和资质认证体系。还要建立系统的幼儿体育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从内容、方法、手段到评估都要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儿童教育和运动训练的规律。幼儿园也要创设一个适合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环境,要有训练有素责任感强的教师队伍。

3、体育教育方式内容有限

体育活动形式上以音乐、儿歌、自由活动为主,缺乏系统和有效的观察与指导,活动内容上无过多的内在结构与联系,过度强调动作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幼儿玩耍的天性和兴趣的激发,幼儿集体模仿多,个体自主探索少,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通常会采用压缩儿童的体育活动时间方法规避风险,忽视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其他文化元素,忽视了教育内容的开放性,采用单一教育手段,对幼儿的全面成长所能产生的积极意义显得较为有限。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体育活动价值无法正常发挥,制约了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所以体育教育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安全性。

三、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事业发展对策方案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随着政府提倡和大众体育意识的觉醒,主要的受众群体集中在3-8岁的幼儿,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幼儿由于年龄小,缺乏经验,所以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与成人略有不同,他们一般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认识。所以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往往不再适用于这个年龄群体,通常是采用体育游戏课程的组织方式。学龄前儿童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应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以发展基本动作机能为核心目标,兼顾该阶段快速发展的多种身体素质,在培养生活能力的同时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1、开设学前儿童体育游戏课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生来就是活泼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游戏。”体育游戏是一种运动游戏,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设计,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组成的一种活动性运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活泼好动,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特长,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为了打破了原来幼儿在体育游戏中有效游戏时间过短、零星教学的现象,使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玩的更开心、锻炼的更有效率,体育课程一般采用分组轮换形式。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体育游戏,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游戏中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在体育游戏竞赛中,其环境和条件是灵活多变的,这就为儿童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思维活动提供了可能,并且可以对自己参加游戏竞赛活动的行为做出反应和选择。在竞赛中培养了幼儿竞争精神、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竞赛中锻炼了孩子们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品质。在体育游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每次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对儿童活动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控制活动的节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手段,清理可能有安全隐患的障碍物,尽量选择平坦宽广的场地,教导幼儿正确使用器材,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隐患,确保每次体育游戏的安全性。也可以采取增加或减少比赛的次数,增减游戏的难度,使体育游戏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其中要严格遵守体育游戏实施过程中的原则,包括适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组织纪律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体育游戏预设的内容、材料要与儿童在运动中生成的新需要相互交融,进行科学系统地设计、合理有效地安排,也可以通过增加难度、创设新内容、改变方式,以及鼓励儿童运用已有运动经验去探索、创新等途径,使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出乎意料的愉悦,营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运动氛围,促使儿童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运动中去。结束部分要选择舒缓拉伸的身体活动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在游戏活动后得到放松,由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教师要对每次的体育游戏活动效果作出总结和评价,对儿童对此次体育游戏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作出评估,为体育游戏的改进提出有效建议,为下一轮的体育游戏更好的准备。

2、不同年龄幼儿体育游戏特点及组织策略

学龄前儿童在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同时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目前,通过调研发现,多数幼儿园在落实《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活动,幼儿园也需要遵循“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的规定。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是不一样的,只有了解并遵循幼儿个性心理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采取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活动才是科学、有效的。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但动作不稳定,控制力较差,在活动时常常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而不关心活动的结果,交往能力和规则意识较差,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应以有情节、有模仿、色彩丰富中等活动量的集体游戏为主。中班幼儿身体动作比较稳健,协调性、灵活性逐渐增强,想象力丰富,对规则有了一定的概念,能与同伴有一定程度的协作,应多采用发展各种动作能力的游戏。大班幼儿身体比较强壮,动作更加协调,对活动的目的性逐渐明确,控制力增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烈,应以竞赛、挑战、合作、规则性强的游戏为主。因此小班游戏要简单有趣,讲解规则要更具体形象,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参加活动并能与同伴互动,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并能积极表现自己,形成初步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规则意识。中班需要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运用多种不同方式参与游戏提供适当材料,锻炼思维能力,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并能自评游戏。大班儿童应能明确游戏规则,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激发儿童探索欲望和培养创造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增强儿童自信心。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幼儿很大的兴趣和动力。在一定的自由的学习框架内,根据幼儿的行为注意幼儿的心理,任由幼儿自身发挥想象力,提升幼儿创造力。

3、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同教育的策略

根据教育理念,幼儿园需要与家庭和社区紧密合作,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为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共同教育是指一种教育系统中的要素或信息进入另一种教育系统,与另一种教育系统通信或协同作用以影响其功能的现象。家庭和儿童易于沟通和理解,利于培养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且孩子依赖于父母,父母比幼儿园老师更了解孩子,幼儿园在给孩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家庭的合作,家庭再次成为儿童了解世界和参与社会的重要渠道,家庭很容易为孩子树立榜样,这对孩子的长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样,社区可以为儿童的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和氛围。

幼儿园可以在三方之间定期组织和开展联合教育活动,教师可以使用诸如上门拜访,举行特别讲座,讲授广泛的家庭教育问题。社区和家庭需要成为幼儿教育研究和改进的伙伴。三方不仅需要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合作,而且需要就教育的概念达成共识,并实现真正平等的“合作”。幼儿园、家长与社区的协同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若是将这三者相互分割开来,显然会大大弱化各自的教育作用。因此,幼儿园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还需充分认知协同教育积极与家长、社区做沟通,逐步强化三方合作,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以强大的教育合力来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4、幼儿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多元联系

幼儿体育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体育课程,才能呈现开放性和发展性特点。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的观念,了解世界主流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不同的文化拥有积极和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多元文化的特色。要让幼儿关心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气息。教师也可以将民间体育纳入符合幼儿身体特点的幼儿体育活动中,进而丰富我们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建立在自身的生活经验之上,使体育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华.体育游戏的特点与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1(1)

[2]金瑞静,肖玉红.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2006(3)

[3]《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庞丽萍

[4]《我国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知识文库2019(19)

[5]《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需矛盾、问题与对策》沈一岚

[6]《体育游戏》刘福林

作者简介:

戴蓓蓓,女,2003年01月22日,汉,浙江温州,丽水学院,本科,学前教育,工作单位:丽水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疫情背景学前儿童体育游戏
疫情期间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于疫情在线教学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
疫情期背景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
疫情背景下网络教学平台在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