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隐性文化研究

2021-01-18 22:18吴彦其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大多数中国学生会把关注点放在语言的运用上,而忽视或者弱化了文化在交际中的重要影响。语言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文化作为背景,跨文化交际只能看作是一场缺少“灵魂”的沟通,甚至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彼此的文化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达不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因此,本文从文化所包括的两个层次——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展开分析,探讨文化属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并重点剖析隐性文化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隐性文化;教学方法

引言

隐性文化在文化系统中占比约为百分之九十,教学者应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高对隐性文化的重视,传递给学生隐性文化中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非概念性的知识,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教学者应该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领悟隐性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一、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Porter&Samovar定义文化为:“通过个人或群体世代努力所获得的一切沉淀, 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动、态度、意义、等级制度、宗教、时间概念、角色、空间关系、宇宙观、制造物等。”故文化其实是一个很抽象且宽泛的概念,范围可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即文化冰山模式里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

“显性文化”是指外显的,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容易习得、理解、描述以及解释的人类社会表层现象,对于这类文化的存在,人们是有直接感知的,如:建筑、服饰、语言、饮食、礼仪、文学作品、音乐等。“隐性文化”存在于人类社会深层现象里,它们是隐藏起来的,没那么容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它们是难以直接习得的,经常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当中,甚至有时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在被某些文化支配,如:时间观念、社会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深层的文化知识。但事实上,“显性文化”占整个文化系统约百分之十,“隐性文化”占比却高达近百分之九十,“显性文化”的学习要比“隐性文化”的学习简单得多。相反,最难以习得且难以克服的文化障碍存在于“隐性文化”中,因为这一部分文化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描述,不像“显性文化”那样可以通过直观的、系统的方法习得。而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光从显性文化的角度入手是远远不够的,这部分能力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隐藏在“隐性文化”里。

二、隐性文化剖析

在诸多隐性文化中,有两个方面对学生在跨文化学习影响很大,就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它们往往才是复杂缤纷的文化表象中真正起到支配作用的深层文化。下面,我就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展开论述:

1、隐性文化之价值观剖析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有看法和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它与文化一样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用肉眼无法看见,但是通过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可以发现人们持有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不同的文化代表其特有的文化特征所对应的价值系统,它往往隐藏在文化系统的最深处,即隐性层次,人们无法直接看到它,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因为它深深影响着显性文化的外在体现。价值观能够通过人们的语言、行为等显性文化表现出来。例如,提到美国文化,我们会想到“独立”、“自由”等词汇,美国人的独立精神似乎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培养了。在美国,很多新手父母会选择把新生儿放到一个单独的房间,这被看作是培养个人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甚至是就业,美国父母都会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决策,并鼓励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儿女成年以后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和父母分开住,父母年纪大了也會选择住养老院,而不愿意和自己的孩子住在一起。这些文化现象和他们所崇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国文化认为个体的独立性和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而中国是集体主义国家,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强大而紧密的人情关系里。因此,中国人很重视和身边人以及集体的关系,主张“以和为贵”,为了维护和谐的关系和集体的利益,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尽量避免冲突,说话委婉,注意给人留面子,考虑对方的感受。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家庭、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是高于个人的,在面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集体主义为代表的中国人会选择“牺牲小我”。受到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人们一般不太愿意突出自我个性,特别是在人群里或者组织里,人们的行事风格是较为低调的,害怕自己的“光芒”强于群体,害怕个人受到过多的关注,“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些经典语句就体现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特征。

2、隐性文化之思维方式剖析

Satoshi Ishii把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形容为“桥式”,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直线型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直截了当的,通常是怎么想就怎么说,消息接受者很容易直接获得消息传达者想要表达的信息。相反,与美国文化的开门见山、直来直往不一样,中国文化由于受到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谦虚、委婉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在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前往往要经过深思熟虑,这种思维的过程以及表达方式相对来说不像“桥式表达法”那么直接,而是像“圆圈形”一样喜欢“绕弯子”,消息发送者想要传达的真实想法有时候不会体现在语言本身,而是需要消息接受者通过语境等语言以外的线索去领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与中国人习惯于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于和谐关系维护的悠久传统思想有关,相比较精准地传达所思所想,在某些情境下,中国人更加看重信息接受者的感受,以及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三、隐性文化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通过实际教学中习得的经验,我就隐性文化教学方法提供三个有效方式:

1、提升文化学习重视程度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影响着语言,只有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才能更加准确地运用所学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敏感性,要将文化与语言知识结合起来,而不应该像传统的应试教育那样将重心偏向字、词、句等语言知识的掌握上。比如:讲到一个词时,不能仅停留在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层次,只讲解它的一般含义,而应该针对性地揭开其字面意思之下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比如,中国成语中很多是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立的词构成的,如:山高水长、水深火热、大题小做、无中生有等。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它们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文化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对于“对称”、“和谐”文化心理的崇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隐性文化(文化背景,典故、意识形态、价值观、思维模式、社会特征、人物个性等)的探索。

2、构筑多维度思维理念

文化定势、偏见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他国文化的主要障碍,会束缚住学生的思想,从而对一些差异性的文化现象贴上固定的“标签”,比如:“紳士的“英国人,“矮小的“日本人,和“丰满的“美国人,“浪漫的“法国人,殊不知,这些像标签一样的形容词并不能全面地涵盖异国文化。思维定式会误导大家将文化看作是单一的、静态的。想要更加全面、深入地吸收异国文化的精华就应该形成多维度思维方式。除此之外,还要避免产生民族中心主义,要培养移情能力,试着站在对方角度去看待不同的文化现象,抱着一颗开放的心去对待文化差异。

3、积极营造学习环境

文化的学习是脱离不开环境的,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局限性,要真正做到在课堂上完成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运用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发挥创造力,给学生提供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的环境。

例如:将课本上或者电影中有讨论价值的文化片段搬进课堂,给学生分配相关角色体验。或是设定特定主题的文化话题进行跨文化能力实际操练。例如:在“culture shock”这一章节中我曾安排学生进行模拟采访:学生a假扮记者、学生b假扮刚来中国的留学生,就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进行你问我答的交流,让学生们在实际操练过程中对相关知识加深理解。除此之外,如果具备条件的话,也可以根据课程主题,邀请外教或者有异国生活、学习经历的师生向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亲身经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在课堂以外,老师也可向学生们提供更多具有真实性场景的文化学习途径,如阅读与跨文化有关的书籍;或欣赏相关影视作品,像《推手》《喜宴》《喜福会》《刮痧》《印式英语》《饮食男女》《初来乍到》《孙子从美国来》等;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文化活动,像跨文化交际大赛、英语角、英文辩论赛、英语电影配音比赛、英语文化节等,都能在有趣的氛围中收获对于文化不一样的体会。

结束语

隐性文化博大精深,本文所述并非全面,仅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所提炼的感悟,本人将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进一步领会学习,将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隐性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学习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维波,车丽娟.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8:5.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吴彦其(1989.5-),女,侗,湖南怀化人,硕士,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