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的教育创新

2021-01-19 18:14颜源
教育家 2021年52期
关键词:李磊研习支教

颜源

乡村教育不是什么浪漫的事,只有脚踏实地扎下根来,才能知道乡村真正需要什么。

15年,服务48所乡村学校,培训超过500名支教志愿者,“天使支教”(由民间公益组织“梦创公益”设立的公益项目)积累了大量有关乡村真实状况的一手资料,编写的《乡村支教手册》是很多支教者的必备读物。

自2007年创办以来,乡村和乡村教育都发生了许多改变,“天使支教”也从长期的支教经验中慢慢生发出了别样于城市、扎根于乡村的教育创新思路,“培养创造力”与“归属感建立”是其中的核心,对于这两者的培养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包括教师,几乎是自然而然地,李磊的教育公益之路从乡村支教延伸到了教育创新。

以支教的方式切入乡村教育

李磊从小便对教育很有感觉,他回忆最早从五年级开始,他便十分关注周围同学对待学习的态度,并试图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找原因。他似乎天生具有一种朴素的正义感,学习成绩很好的他不希望老师忽视甚至放弃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还是五年级的小孩,他就开始思考严肃的问题,甚至准备给当时的中央领导写信,谈自己对于教育的设想和建议。后来不记得是什么原因,写信的事情搁置了,但他对教育的关注与希望参与教育事业的热情一直持续着。

大学毕业后,李磊进入一家大型钢铁国企从事通讯工作,并在90年代末开始大量接触网络,了解到很多关于国内教育的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来自德国的乡村志愿者卢安克,两人不时通过邮件交流,成了网友。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教育逐渐成为李磊想要做的事业。“当时的想法还比较简单,我想做教育,而乡村教育需要帮助的地方更多一些。”

用什么方式切入乡村教育才是帮助乡村,而不是破坏乡村?李磊认为,首先应该找到乡村的实际需求,真正地走进乡村,而不仅仅是透过他人、透过网络或者媒体去了解。

2003年10月,李磊利用业余时间去广西、云南等地的农村调研,并且走访了当时卢安克所在的广西板烈小学。沿途经过的几个学校建筑很漂亮,这与他之前想象中的乡村学校样貌不大一样,因此理所当然地以为,这里教育发展得不错。但是卢安克告诉他,其实这里很多学校都已经空了。卢安克的一段话令李磊印象深刻:“村里的老师往乡里面跑,乡里的老师往县城跑,县城的往大城市跑,没老师自然没有了学生。”

随着走访的深入,李磊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村小都是靠代课老师在维持。沿着板烈小学走到山顶还有一所规模更小的学校——娜美小学,当时这所学校只有两个年级和一个本地老师——牙老师。牙老师告诉李磊,他高中毕业的时候(1975年左右),村里的人希望他能留下来当老师,就这样,一留就是一辈子。“当时我意识到,农村的教育可能是压在了这一代乡村教师的身上。”

乡村的真实之旅让李磊找到了方向,“如果要做乡村教育,就应该从对乡村教师的支持入手。”2006年,李磊辞去工作,来到长沙开启了自己的教育公益事业。2007年,“天使支教”项目正式启动,主要工作是面向社会招募优秀青年,通过35天的培训,把他们选派到服务的乡村学校从事一到两年的支教工作,并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基础上开展创新课程探索实践。

通过“天使支教”来开启支教生涯是很多志愿者慎重挑选的结果。大漠(职教志愿者笔名)是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轻松成长,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并且效果明显。除了工程师,教师也是她一直渴望从事的工作,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一日看电视,明星江一燕的支教经历启发了她:原来非教师职业的人也可以去支教!

挑选合适的支教机构是大漠面临的第一个难题,网上的支教信息琳琅满目,她挨个对比,最终选择了“天使支教”。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35天的培训吸引了我。对于从没上过正规讲台的我来说,专业的培训是我最现实也最紧迫的需求;其次,与其他机构不同,‘天使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它不把提高学业成绩放在首位,这也是我对教育所秉持的底线;再次,‘天使不对学生进行财、物捐助的倡导,这引发了我的共鸣。我曾到西藏旅游,当地藏民下跪向游客乞讨的画面让我有很不好的感受。而‘天使支教与众不同地提出禁止志愿者资助学生、禁止志愿者用物质奖励方式进行教学等要求,可以避免孩子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产生功利心,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习或参加教学活动,同时也免去了志愿者的额外负担。”

另外,在报名后发生的一个小插曲也让“天使支教”在大漠心中加了分——她没有通过机构的“个人近期心理健康测试”。工作人员与她仔细沟通后得知,她是在看了半天恐怖的交通事故影像资料后直接做的心理测试,因此影响了测试结果。经过重新测评,大漠才得以通过审核。“看来,这家机构真的对孩子负责。”

培养创造力,建立归属感

“支教”只是切入乡村教育的一种形式,随着支教经验的增多,李磊发现,乡村教育缺少的是真正懂乡村儿童真实需求的教师。“支教也是教育,要做正常的、好的教育,而不能仅仅是一种‘救急。为什么支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是因为很多参与者不懂教育,更不懂乡村教育。我们一直在探寻真正适合儿童的教育。”

“让孩子在养成独立自主精神的同时,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并建立属于自己文化的归属。”“天使支教”的教育理念不是由某个人提出,也不是从书籍中抽象而出,而是不同真实乡村支教的行动叠加所得。

“独立自主精神对于支教来说非常重要。对农村孩子来说,某些我们自以为是的帮助可能反而会破坏他们的独立精神。比如一些爱心捐赠,并没有考虑孩子的真实需求,帮扶的方式也局限在捐建学校、捐赠校车、学习用品、衣物,帮扶贫困家庭等形式上,有的孩子会因为频繁的感谢仪式而受到伤害,还有的孩子因此产生了依赖心理,这种无序帮扶引发的善意伤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李磊介绍道,“另外,支教必然面临教师需要时常更换的问题,这意味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更为重要,一旦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换教师也没有问题,当教師只是一个陪伴者的时候,便不会影响他们太多。”

大漠在湖南省保靖县阳朝乡仙仁小学支教了两年,一直坚持践行“天使支教”的理念,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她的班级实行民主管理,班内不设班干部,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和课堂的主人。比如在生字课课堂上,大漠老师和全班11个学生每人讲一个字,从字形、读音到形近字、同音字,学生和老师都为“一个字”做足准备。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非专业教师,即使已经非常努力,即使备课时会把每个知识点精确到分钟,还是会时常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支教培训群里的各位老师会一直指导、帮助大漠老师解决问题。

“乡村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天然资源,充分利用乡村的元素才能培养出热爱家乡,对家乡有归属感的孩子。如果我们的一切教育方式和工具都以城市的方式进行,可能会破坏乡村孩子的创造力,也会令他们无法产生乡土认同。”基于这种认识,“天使支教”在培训中强调,要注意利用家乡的区域元素组织教学。

高若棉是2016年的支教志愿者,和湖南省保靖县吕洞山镇立口小学的学生们一起给教室做门的经历令她印象深刻。来学校之后,她发现班级教室的前后门都只剩下门框,门却没有了,学生们都希望能把门安上。她随即想到,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学生们一起制作。有了这个念头后,高若棉和全班同学一起,几乎每天都在推进门的制作进度。日常课程之余,大家到附近的山上分头寻找长短合适的木头和韧性强的藤条,用藤条把木头绑成木板,然后把藤条伸进门框旁边的蛀虫洞,用打结的形式一点点把木板固定起来。“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使用的全部工具都来自周围的大自然,为了不断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会用到数学、美术甚至力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让学生了解家乡,建立归属感的过程。这比让爱心机构直接捐献一个门更有意义。”高若棉忘不了门制作成功后孩子们的雀跃。

“乡村本就包含着很多创造力培养的元素,比如有一所支教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他想要打篮球,于是就利用周六的时间,把家里的工具拿出来,从砍树到做成篮球架,都在周围的环境中实现。一旦外界的人给他捐助,直接给他很多东西,孩子可能就没有这个动力了,反而破坏了这种创造力。”李磊说道。

利用乡村优势,培养未来教师

李磊越来越发现,有时候我们培养不出学生的创造力,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就缺乏创造力。“教师也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习模式往往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实践。这是对人整体性的一种破坏。我想为那些致力于教育创新的探索者们提供另外一种学习的方式。”

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未来教师,2015年,“梦创公益”在“天使支教”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创设了“教育创新研习生培养计划”项目,并于2018年正式成立“后天研习院”来推进项目实施。“这是一种借助乡村教育的有利环境,来实现能结合实际教学与教育创新研究而进行的教育类研究生培养项目。”李磊介绍道。研习生项目每期招募不超过25人,学习期限3年,研习学员在整个学习期间学习费用全免,同时机构还会提供基本的生活补助、交通补助等。研习院每期都会聘请20余名教育专家参与研习生的培养,整个培训过程没有传统的考试,需要的是完成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先行动,再感受,再思考,再行动”是后天研习院独特的培养方式。“我们传统的教育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提升脑力上,我们的身体却常常跟不上,因此很难去把具体的事情落地。在研习班里,我们发现,有的学员已经读到了博士,却几乎没有多少实践的机会。”

想要成为研习生也需要通过层层选拔,此前在公立学校做老师的李明昭通过了两轮线上面试、一次线上测评和一次长达6小时的线下面试才成功入选,成为第一届创新教育研习生。因为研习生培训长达三年,如果想要加入这个项目,就意味着需要辞职,李明昭开始颇为犹豫,但一周的学习结束后,他坚定地留了下来。“整个研习经历下来,我对儿童、对乡村、对学校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有自信和能力面对未来的教育工作。”

在实践中行动,乡村和“天使支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合作的乡村学校就是学生们的实践基地。李明昭回忆,刚开始的一个月是很痛苦的,因为研习院的很多教育方式与我们习惯的学习方式不同。“基本是以项目制的形式,跟着磊哥(李磊)或其他老师去做具体的事情,从头到尾把一件事跟下来。比如前期有一个项目,要约五组家庭进行‘发现长沙的活动,从策划到与家长沟通、联系,设计方案等等,我们都要一起完成。每做完一项事情,会很快得到反馈,然后调整行为。”事实上,前30天也是一个筛选最终学员的过程,很多学员会在这个阶段退出。 “教育创新从来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恢复被应试教育破坏掉的创造力是一个与习惯对抗的重建过程。”李磊说道。

另外,考虑到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参与支持乡村教育,却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能否坚持的情况,“梦创公益”团队创办了“乡村通识教育培训班”项目,为一切有意愿为乡村儿童提供实质性帮助的社会人士提供为期三天的培训。学员可以在三天的课程中认识到,自己是否做好了去支教的准备,“不管是以支教的形式,还是以其他什么方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真实的乡村教育,认识到乡村在教育创新中的独特價值。”探寻更好的教育,李磊还在路上。

猜你喜欢
李磊研习支教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新郎恶搞被烧伤,无辜朋友和加油站成被告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
当爱情离开
当爱情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