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2021-01-19 01:23吴攸
教育家 2021年52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学校

吴攸

叶澜教授曾讲到,教育应当“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艺术教育亦然。它不仅通过艺术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创新思维的提高,甚至可以教会学生何以立于天地之间、感知生命自觉。

近年来,随着美育相关文件的下达,尤其是“双减”以后,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更加受到重视。然而,长期的边缘地位、社会认知的错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等问题,决定了艺术教育发展的长期性。

困境:道与术的博弈

艺术教育首先应该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然而,实际上,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艺术教育很容易停留在知识普及和技能训练层面,忽视对审美素养的培养。就此,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鞠玉翠指出一个现象:一个学生舞蹈水平很高,获得过多个奖项,但要求其跟随音乐自由律动时,她只能僵硬地站在原地。“因为她接受的教育是怎样跳好一支舞,却没有人告诉她舞蹈的美在哪里。”鞠玉翠强调,“没有审美素养的支撑,一切艺术形式都不会长远。”

培训机构是艺术教育的重镇,专业性、针对性较强,为很多孩子铺垫了艺术之路,但在艺术教育的持久性和深入性上存在问题。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美岸小学校长肖冲认为,“培训机构的功利性较强,很多培训机构为了迅速看到教学成果,会采用成人化教育方法,更注重教授技法,而忽视从儿童心理入手,教孩子欣赏艺术的美。”这種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考级成功之后,对所学技能产生抵触心理,级别证书最终的归宿也只是简历中的“特长”一栏。

作为美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还承担着引导学生通往艺术领域以外的任务,诸如从劳动、生活、交往中感受人格的美,从自然、环境中感受生命的美,鞠玉翠认为,“美的教育应当融入环境创设、班级管理、校园治理、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策划创造美的活动,是对审美素养的较大提高。”而培训机构限于教学场所,囿于技能训练,容易形成对美育的窄化,无法提供更为广阔的美育空间。

与之相反,学校承担着更多的教育责任、更多的教育任务,一般认为其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更为全面、科学。福建省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胡福进认为,“学校艺术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更具有普及性、基础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学校师资水平稳定,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作为依据,能较为规范、系统地为学生的艺术素养打好基础。”此外,他还提到,学校是实现“五育并举”的主阵地,充满艺术感的环境创设和艺术节等活动的开展,能够对学生形成有益的艺术熏陶。

由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较多,对艺术教师的要求也不仅仅限于专业技能的高低,正如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北街小学校长郑俊红所言,“学校对艺术类教师的招聘不仅仅考虑专业能力,还要对文化、品德等领域进行考核。”由此,最终学校录用的教师是综合性人才,一定程度上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此外,学校还面临着教学资源的配置、艺术课程的创新、学生品格的培养等问题,任务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到了无法兼顾各个层面之时,便很容易演变成蜻蜓点水式的教育,素养与技能的教学都无法做到深入、有效。

不得不提的是,艺术教育在很多欠发达区域,在“道”与“术”的层面都不占优势,甚至连艺术课程的正常开设都成问题,不少学校的音乐、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育资源更是有限。鞠玉翠还提到,有些学校对艺术教育认知不够,甚至用文化学科的教学方式上音乐课、美术课,“当你看到孩子们笔直地坐着,不发一言,安静地听音乐的时候,你不可能不感到悲哀。”

转变:从功利主义到文化自信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强调美育的重要性;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艺术教育被提到美育的核心位置加以强调。“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强,艺术教育的普及面越来越大,过去学校以少数人为主的艺术精英化教育逐渐成为历史的尘埃。”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胡樱平很期待学校创建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新机制、新格局。

可喜的是,家长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助力,其对待艺术教育的态度更加包容和开放。曾经,多数家长急功近利,将艺术作为升学的敲门砖,或者让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增加竞争优势,过于看重培训班的培训成果,也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培训机构的功利性。而今,不少家长逐渐意识到艺术对孩子的气质修养、人格塑造、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大有裨益,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成了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青岛小天鹅艺术学校校长黄斐说到,“现在的家长慢慢不太看重证书、成绩了,孩子气质、精神状态的改善是他们更为关注的方向。”

家长的变化离不开学校的引导。近年来,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等方式,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用丰富的课程与实践,让学生开阔视野,切实通过学生的素质发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天府新区美岸小学举办元旦画展,家长主动督促、帮助孩子思考创意;大邑县北街小学举办家庭才艺大赛,家长主动找培训机构排练,甚至出现一家三代登台的盛况。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主体,正渐渐成为一股强有力的艺术教育力量,配合学校打造艺术教育网络。

目前,很多学校跨过了以文化课模式教授艺术知识的阶段,逐渐就师资力量的专业性、教学的针对性进行改善,凝聚多方力量,努力实现育人与技能兼备。天府新区美岸小学与专业组织合作,聘请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川剧院一级演员为学校国画、川剧教学提供助力,既拓展了学校艺术教育范畴,又强化了教育的专业性。

随着艺术教育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不少学校着眼于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在培养艺术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充分挖掘泉州文化资源,邀请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文化。还创设多元融合艺术课程,把泉州本地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融入艺术课堂,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闽南童谣,在美术课堂上指导学生创作民俗风情画。

在部分偏远地区,艺术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多着眼于本地民族特色资源,将民族艺术文化转化为教学资源,将传统手工艺者引为教学力量,丰富和发展民族特色艺术教育。广西是歌的海洋,基于此,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着手设置“民歌育人研究工作坊”,让一线乡村教师成为民歌教育的骨干力量,让每个会唱山歌的人都成为施教者,为艺术教育注入原生的、鲜活的生命力。武鸣县庆乐小学借助本土文化的优势,开展“壮歌进课堂”活动,以即兴山歌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历史,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孩子的生活场域息息相关”,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闫若婻认为,“将学生成长安放在人、自然与文化的共生场中,让学生以美的方式学习、创作、生活,是帮助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

路径:创新教育模式

不难发现,艺术教育虽然如火如荼,但适合孩子的艺术形式却不易寻找,不少家长同时为孩子报多个兴趣班,试图让孩子通过多方接触和了解,寻找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艺术门类,最终却导致孩子对艺术望而却步。闫若婻认为,孩子的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其发展规律,应当选择符合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艺术趣味,同时,要与学校教师交流,共同寻找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既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要准确判断学生的潜在素质。天府新区美岸小学经常邀请省市专家、名優教师、教研员进校指导,并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学校在招聘时,更为强调教师的跨学科能力,要求教师在本学科之外,还要具备其他特长,努力实现全学科育人。

无论何种教育路径,最终的落脚点是课程。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开足开齐课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丰富。要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必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功能性,做好学科融合。大邑县北街小学布艺课程要求学生制作一组反映中华女子服饰演变的布艺作品,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掌握各个时代服饰的特点,还可以通过诵读描写女子服饰、姿态的诗句感受服饰的美。这门课程融入了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内容,具有极强的延展性。

近来,多地计划将艺术教育纳入中考,个别地区已经着手实施高二年级艺术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考试是刺激全社会重视艺术教育的有效方式,只是应当注意,不当的考试评价体系极易导致类同文化教育的应试体系,背离艺术教育的初衷。“重要的不是为什么要考,而是怎么考的问题。”胡樱平认为,艺术考试应当通过恰当的测评方式对艺术教育进行正向激励,以学生实际能力测试为主,重点考察艺术素养所体现的能力,以及在艺术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自信表达的能力。

学校也应当以适当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发挥艺术的育人作用。大邑县北街小学全面实施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评价其投入程度、是否进步、有无创新。学校的期末测评也不再是技能展示、知识考核,会让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考核节奏感与协调力;在纸上画一条线,随意形成图案,测评创新创造能力。泉州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评价体系更具针对性,学校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艺术测评,并为特长生提供个性发展指导,为待进生加强兴趣培养和方法指导,为每位学生建立艺术成长记录袋,力图让全体学生崇尚艺术。

当前,众多艺术资源借助网络大量呈现,获取艺术资源更加便捷。借助网络资源拓展艺术视野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资源薄弱地区,更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师资的弱点。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学生受不良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鞠玉翠认为,教师要及时更新信息网,注意艺术教育选材,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良性沟通,扶正固本。

警惕:自由想象也有规律可循

毕加索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孩童的表达纯朴、真挚、忠于内心,他们不用囿于规则、手法,可以心之所至,随意点染,基于此,不少艺术家提倡“向儿童学习”。在艺术教育领域,为了尽可能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往往任其发挥,不加限制,以免让程式化、匠气阻碍了自由的想象。

天马行空确实可喜,只是信马由缰的同时也要揽一揽缰绳,以免创新思维走入歧途,以怪异哗众取宠,以审丑标新立异,进行所谓的“为艺术领域开拓新的疆土”。鞠玉翠认为,“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无论是幼儿的随意涂鸦,还是荒诞不拘一格的画作,其背后都有审美规律可循,都可以品咂出独有的美学意蕴。

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是手段,最终的呈现都蕴含着作者的表达目的。培养艺术创新思维主要在于模糊艺术手段的目的性,去掉艺术手法的匠气,却并非磨去作者的表达。鞠玉翠认为,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照搬固定的模式进行创作,但也不能完全放任自由,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探索创新路径,而非沿着前人的路再走一遍。胡樱平也指出,“审美不是空中楼阁,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地欣赏、创造。”学校不能一味简单地推崇创新,“一刀切”拒绝知识的积累,没有基础的奠基,任何所谓的艺术审美都不会持久。

“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是对生活的集中体现,细腻地展现人间百态,大大延展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鞠玉翠提出要培养“生活艺术家”,让孩子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感受人生的纯粹。艺术教育也是如此,要通过艺术感的培养让孩子形成对生命、对社会的认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鞠玉翠提到,一位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会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带领学生体会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她会将穿手与竹子的形态相联系,结合相关诗词,让学生品味竹子的精神,形成自己的穿手风格。大邑县北街小学新招聘的舞蹈教师具有很强的创编能力,善于将生活与艺术相整合,带领学生感受生活的多彩,领略舞蹈的美。

闫若婻认为,“艺术教育应当从艺术能力的培养变成人的培养。”真正的教育应该让艺术像磁石一样吸引孩子,让艺术素养长伴孩子的成长,增添孩子面对人生、面向未来的希冀,相信在各方的努力和不断变革之下,这个梦想的实现不会离我们太远。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学校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纸的艺术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