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兼容并包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

2021-01-19 21:20王妍妍左艳如
教育家 2021年52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职教校企

王妍妍 左艳如

胶州,一座活力迸发的“魅力之城”,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十多年前,这里的职业教育与经济蓬勃发展并不匹配。2010年,胶州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原胶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胶州市工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胶州市职业高级中学、胶州市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青岛市电视广播大学胶州分校进行资源整合,建设了一所职业教育中心校,即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校长刘元福的带领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发展的杠杆作用,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工匠人才,形成了兼容并包的开放办学模式。

锐意创新, 助推校企深度融合

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20年,教育部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项目在山东启动。如今,山东已建立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吸引了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乘着职业教育的春风,围绕“培养名师、建设名专业、联合名企业、创建名校”的思路,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根据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的要求,树立新发展理念,大胆探索,抓牢胶州市建设上合示范区、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的重大机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针对很多校企合作徘徊在低水平重复阶段,内涵不够丰富,存在“雷声大、雨点小,对口少、监控难,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学校突破瓶颈,打造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与青岛海尔空调(胶州)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之路。

基于企业生产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二级学院一是创新性地提出“3+1+2”终身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职教中心完成3年的中职学习,在企业工作1年,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表现优异的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通过合作高职院校扩招进入高校,再进行2年学习,由企业承担学费。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回企业工作,成长为助理工程师或管理岗位职员,企业还将继续培养、提升其技能与学历水平。二是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模式,突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职特色,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学生学历教育要求,又适应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学校和企业是一种‘双赢’战略。” 刘元福说道。以科研为引领,学校在完善“3+1+2”终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让海尔集团参与编纂教材、授课,使学生毕业之后进入海尔工作无技术壁垒,为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育人模式贡献智慧。学校还与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上合·华中数控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与山东鲁基商业有限公司共建“上合·鲁基酒店管理学院”,与潍坊百斯特眼镜公司共建“上合·百斯特视光学院”,打造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实训基地,初步实现了“每个专业都有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依托,校企深度融合”的目标,为创建职教高地贡献“胶州样板”。

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针对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由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等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1+X”证书制度(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利器,是产教融合的特色体现,可以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不断将行业最新的需求引入教学,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有效提升教育質量和学生就业能力。通过搭建平台,学校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200家企业合作,采取现代学徒制、冠名班、订单培养等方式开展校企融合,共育人才。

为了解决校企之间联合培养形式不灵活、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难再现”的难题,学校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引入实训仿真教学软件,对实训场所进行信息化改造,还设立了大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这些举措强化了实训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师生边做、边学、边演示、边实践的目的,有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作为教学的延伸,实习是巩固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严格把关实习单位,对企业形成考评制度,维护学生切身利益,签订协议、上保险、是否有住宿等都会提前与实习单位充分沟通,保障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校园文化建设要润物无声,凸显专业文化特色。学校坚持文化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在优化环境的基础上,注重弘扬地方文化,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州秧歌独立纳入课程体系,组织秧歌团队进行校本教材编写,将胶州秧歌元素融入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秧歌《豪情边鼓俏秧歌》《乐游》《喜洋洋》等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成绩优异。学校还通过开设茂腔社团课、校园展演等形式推动传统戏曲走进校园,让戏曲融入学生生活。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成才的空间和通道,学校不断探索着,并找到了一条能发挥自身禀赋和潜能的道路。通过广泛进行资源整合,学校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10年来为社会各企业和大专院校输送了近两万名合格人才,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推进,学校将以勇往直前的气势奋勇拼搏,以精心培养“大国工匠”为己任,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优化内部管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保障,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校长的管理风格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潜力。面对新的挑战,作为一校之长,刘元福深知职业学校需要有全新的管理内涵。从胶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到副局长,再到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历经多种角色转换,他对教育的理解更加通透——办好教育要遵守规范,遵循规律,稳步提升教育品质。在他的引领下,学校建立校、系、班三级管理体制,实行周结、双周通报、月考核的工作模式,重点落实文明礼仪、卫生规范、午休静校等,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创建特色鲜明的“德育学分管理机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学分量化评定。创建“班主任星级管理”机制,强化对班主任的各项培训,确立校学生会直接统领各系学生会的自主管理制度,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努力做到家校携手,立体沟通,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三级家委会等形式,形成教育合力。

来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上学的一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弱,加之青春期的影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为了适应新形势,学校从实际出发,秉持宽严相济的育人原则,创新学生管理。以月考核为例,实习单位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按照优、良、差的评分标准给学生打分。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不愿意干重活、累活;有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针对这些行为,实习单位会根据相关规定扣除学生的学分。扣完学分之后,如果学生认识错误,真心悔改,学校在处理时也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可以通过帮助教师擦玻璃、做义工、去敬老院干活等挣回扣掉的学分。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专业设置上,学校按照市场需求,紧跟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如今,学校设信息技术系、物流管理系等七个大系,开办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等22个专业。从2019年起,中央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不指望学生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他们必须坚持‘弘德精技’的核心理念,有过硬的技能、稳定的就业岗位,我们就很知足。”就像刘元福所期待的:教师要用真爱春风化雨,以博学成就学生,做到言传身教,转变后进生,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打造高质量、有温度的教师队伍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职教20条”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近些年,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师资队伍仍然存在社会地位不高、收入分配和评价制度不完善、知识更新难、技能实操弱、工作成就感较低等问题。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多措并举,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多元平台:成立名师工作室,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激发教师成长内驱力;制定“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和办法,激励年轻教师大胆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主成长;制定符合教师个性发展的学习菜单,强化对教师个人成长规划的指导;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每年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进行技能大赛培训、班主任培训……这些举措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创新求索、技能优良的教师队伍。

培养制度之外,管理制度不完善同样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有在校生9000余人,队伍庞大,每个班基本上都有单亲家庭学生,这些学生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多少都会有点心理问题。如果再招进一些调皮爱玩、家庭教育相对薄弱的学生,教育的质量可能就难以保证。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班主任和教师的压力巨大。

摆正心态是学校引导教师做出的第一步。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做学生思想上的导师、纪律上的法官、才能上的伯乐、生活中的引路人,实现既有温度又有原则的教育。研发“文明修身”管理平台,激励学生向“最美学子”“美德少年”迈进。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和呼声,是学校引导教师做出的第二步。经过观察,学校学生存在自卑、叛逆等情况。满满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小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比较少,导致他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和进取精神。有一天,奶奶来到职教中心,找到学校领导倾诉家里的困境,希望学校能收留满满,让他有学上。学校领导层商议后决定免除满满的学费,并给满满找了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以减轻他的生活压力。來学校上学后,通过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的有效疏解,满满吐露心声,心理压力逐渐减轻,学习成绩也不断提升。而今,他已全面适应学校生活,成长为一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

现在学生有烦恼、有困惑,会主动来心理咨询中心找教师倾诉。为了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已有16名教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108名教师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全员心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职教中心的岁月静好,取得的辉煌成就,恰是由于全体教职工的负重前行。” 刘元福表示。课堂上的声情并茂、实训车间里的不懈钻研、办公桌前的挑灯伏案、夜晚值班宿舍里的默默守护,教师们奋斗的身影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人幸福感动。种种实践与行动建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职业环境,形成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强势突起,令人瞩目。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非凡的胆略求真求新,主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新时代优秀工匠、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吸引力,在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职教校企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大国工匠”张翼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