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信任,将家校合作的网络织得更密

2021-01-19 21:20高杰
教育家 2021年52期
关键词:家校信任家长

高杰

近日,我接到一位家长的“举报电话”,反映一所幼儿园在征订某幼儿杂志时“有问题”,情绪比较激动。因为收费问题是高压线,我认为这所幼儿园不太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于是耐心询问,终于理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学校按常规发了一则家园合作主题杂志的征订信息,班主任出于管理方便,在家校群里“接龙”统计征订的名单和数量。这位家长纠结的是,如果不订,会不会对她的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她担心别的孩子有杂志,自己孩子没有,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其中可能存在“猫腻”,教师会因此“差别化”对待她的孩子,甚至可能会给孩子“穿小鞋”。

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涉及此类问题,相关部门和学校都反复强调“自愿性”原则。面对这样的“偏见”,我只能表明:首先,我们会立即跟幼儿园了解情况,如果存在违规问题,一定严肃处理;其次,“自愿”是刚性要求,家长不想订自然可以不订,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同时,在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之外,我也以同样作为幼儿家长的身份劝导她,要信任学校,不要过分敏感,更不能把自己主观的负面揣测强加给学校。但是,直到电话最后,她还是充满担忧。

家校双方在育人目标上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更好地护航孩子成长。作为家长,要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信任。

多一点信任,要以真心实意的支持、理解作为前提。如今,家校之间的关系在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渲染和极少数教师失范行为的双重冲击下变得极其脆弱。不少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劳动总是抱有怀疑,习惯于以个人和家庭为中心看待学校教育,忽略了学校教育“1对N”的现实。如果家长能够真正做到换位思考,相信学校教育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理解学校,支持学校,就不会出现前文中家长的担忧。

多一点信任,要以良好顺畅沟通机制作为保障。很多误解都源于沟通不畅,双方争论不休,看似都有理,但只是局限于各自的视角。如今,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家校联系的途径更加便捷、多样,但海量的信息也造成了筛选困难。比如,教師在家校联系群发布通知以后,家长们常常刷屏回复“收到”。如果此时有家长产生疑问,并在群内表达,很有可能会被其他家长的回复淹没。若教师因此不能及时看到,就可能使提出问题的家长心生芥蒂,认为教师或者学校“无视”自己的诉求。

作为家长,其实大可不必“战战兢兢”,有问题或合理的诉求可以单独找教师反映。学校和教师也应尊重家长表达的权利,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沟通变得更通畅、更有效,很多误会就会自然而然地消解。

多一点信任,要以坚定边界意识作为约束。理想的家校关系应该互帮互助、同心同向。在学校,教师开展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家庭,家长做好辅助,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与呵护。

但是,随着家长群体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不少学校出现了家长干涉管理的问题,小到孩子的座位编排,大到学校正常的师资调配和课务分工,极大地损害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公平。这种超出家长正常职责的干涉,根本原因还是部分家长缺乏边界意识,不信任学校和教师。正如孩子学步,如果大人舍不得放手,那孩子总是会心存依赖,不敢走、不会走;如果大胆放手,那么即便孩子会摔倒,最终也能爬起来,学会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因此,家长需要守住自己的职责边界,让学校正常行使自主权,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多一点信任,要以真情实意关怀作为根本。多数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归根结底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不被关爱,甚至被忽视。极少数办学不规范的学校伤害学生的事件,更加重了家长的担忧,放大了家长的焦虑。基于此,学校和教师要让家长和社会看到其为学生成长付出的真心,用优质的教学、细心的关爱来赢得家长的安心和放心。当家长亲眼看到教师们的辛勤劳动,就会在情感上对教师更加亲近和包容,更信任与支持学校的各项要求和规范。

家庭和学校间建立信任并不容易,这份信任需要双方小心呵护、用心维护,才能将家校合作的网络织得更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家校信任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表示信任
家长错了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