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要有“童话味”

2021-01-19 23:24刘丹
求知导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童话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童话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阅读资源,与其他课文相比,其具有浓厚的“童话味”。站在成年角度應用解读法实施童话教学,很容易忽视童话的“童话味”,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基于此,在实施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时,教师要以儿童本位为指导,立足童话特点,应用多样的策略展现“童话味”。下面,作者将以童话的特点、童话教学的内在要求为基础,详细介绍有效实施童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2-0062-03

作者简介:刘丹(1989.9—),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二级教师。

引 言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学科重要的阅读教学资源。童话因其充满夸张和想象的特点备受儿童青睐。在阅读童话时,儿童不仅可以从趣味的故事中获取阅读乐趣,还可以从人物身上汲取经验,从而更好地认知自我和他人,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1]。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已经阅读了不少童话故事,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参与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活动时,学生却逐渐对童话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机械地解读童话中的人物及具体故事,使人物在学生心中仅仅是一个平面化的人物,不再有血有肉;故事仅仅是一个故事,不再生动有趣,引人深思。由此可见,教师成人化的解读使童话失去了“童话味”,导致童话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师把握童话的特点,立足其特点,从儿童角度应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可以在保证“童话味”的同时,使学生乐于阅读,还可以使学生通过体验故事场景,与人物互动,了解故事内容,获取人生道理,夯实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2]。那么,童话有怎样的特点呢?童话教学有怎样的内在要求呢?我们要如何教出“童话味”呢?这是文章要论述的重点内容。

一、童话的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童话是指面向儿童的关照现实的以引导儿童认知世界的儿童文学。童话主要具有想象性、夸张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特点[3]。这些特点决定了童话应具有“童话味”。其具体特点主要有四个。

(一)想象性

想象是童话的灵魂所在。与现实世界不同,童话世界中万事皆有可能,世界上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公[4]。这些主人公既可以有自身的特点,又可以有人类的特点。比如,会开店卖东西的蜘蛛,会因为害怕寒冷做衣服的月亮等。在童话世界中,这些“主人公”是“活”的,如同人一样,可以说话、吃饭、走路等,契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便于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并展开想象。

(二)夸张性

与其他文体相比,童话在写作方法上具有夸张性。大部分童话故事大量应用了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5]。作者使用拟人手法将世间的各种生物转化为“人”的形象,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作者使用象征手法凸显了某一事物的特征,便于学生从中汲取人生道理,构建人生感悟。

(三)趣味性

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作者用拟人化的方式塑造出来的。尤其用几近曲折的方式描述主人公的经历,使故事情节具有曲折性。小学生对各种新奇有趣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发展,便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6]。

(四)审美性

童话世界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美,如语言美、形象美、情节美、精神美、内涵美等。如童话故事中的青蛙、小兔子、小蝌蚪等人物形象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的。这些人物形象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生命和情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多样美,便于学生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童话教学的内在要求

童话故事的想象性、夸张性、趣味性和审美性决定了其是契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文学形式,便于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阅读和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建立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理念与儿童本位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7]。尤其,儿童本位教育理念指引教师以儿童为本地实施教学活动。传统的童话教学实践表明,当童话教学脱离儿童实际情况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难以实现童话的应用价值。基于此,儿童本位是童话教学的内在要求。在实施童话教学时,教师要以童话故事的特点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依据,应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与主人公进行互动,品味故事内容,自由想象,获取阅读乐趣,受到审美熏陶,使童话教学具有“童话味”。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在实施小学童话教学的时候,笔者以学生为本位,应用情境教学、形象教学、启发教学、体验教学等策略引导学生阅读童话,让学生在理解童话内容的过程中享受童趣。

(一)情境教学,走进童话世界

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是教师实施童话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构建阅读感悟的必由之路。童话世界中新奇的想象、荒诞的情节等使童话故事具有情境性。教师以童话故事的情境性为抓手,应用多样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沿着情境走进童话世界中,亲身感受童话世界的神奇。对此,笔者在实施童话教学时,根据童话故事内容,灵活地应用语言、动作、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8]。

以《小蜗牛》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笔者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了视频和歌曲:《蜗牛和黄鹂鸟》。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部分学生边听边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具体的画面。在播放了视频和歌曲后,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中有哪些小动物呢?问题的提出,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给出“小蜗牛”和“黄鹂鸟”的回答。笔者先肯定学生给出的答案,接着提问:“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小蜗牛吗?你们知道小蜗牛长什么样子吗?”此时,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稚嫩的语言描述小蜗牛。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后,笔者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要阅读一个童话故事。这个童话故事的主人公是小蜗牛。大家想知道这个小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吗?在这个小蜗牛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笔者的提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回应。学生对阅读童话故事产生了兴趣,迫切地想走进童话世界中与小蜗牛进行互动。

(二)形象教学,想象故事内容

中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受形象思维的作用,他们往往通过与直观事物互动建构认知[9]。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形象、故事情节等具有形象性,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便于学生发挥思维作用,积极想象,主动描绘主人公形象,体会故事情节,由此理解故事内容。《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要求,同时指明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在实施童话教学时,笔者不再以语言解读为主,而是根据童话故事内容,选择应用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形象内容,驱动学生展开想象。

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实施第二课时教学时,笔者立足学生的阅读情况,要求他们再次阅读文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变化情况和其找妈妈的过程。受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影响,部分学生描述的内容存在问题。对此,笔者直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小蝌蚪外形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象小蝌蚪的外形变化过程,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此次描述的过程中,学生会提道:“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通过如此描述,学生主动在脑海中构建动态画面。接着,笔者鼓励学生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小动物。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笔者会以他们描述的内容为依据,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鲤鱼、乌龟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与此同时,笔者引导学生迁移阅读所得,联系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前后展示的图片,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人物形象的影响,自主地在脑海中想象具体画面。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三)启发教学,感知审美因素

童话用生动的语言为儿童营造了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将儿童带入了美轮美奂的幻想世界中,使儿童在与故事情节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审美熏陶。中低年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地走向成熟,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其对美有着不同的感知。因此,在童话教学时,教师可以挖掘童话故事中的美,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美,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以《青蛙卖泥塘》为例,作者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写了青蛙的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青蛙的心理感受语言美,使学生感知童话中的审美元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青蛙的心理活动为立足点,以青蛙修建泥塘的过程为依托,启发学生逐步感知其中蕴含的美。比如,当青蛙准备卖掉泥塘时,老牛建议它种植一些青草。于是,青蛙在泥塘的周围种植了一些青草,初步营造了美的环境。接着,青蛙在其他小动物的提示下,一步步地引泉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当青蛙在卖力地改造泥塘时,其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基于此,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泥塘在青蛙的不断改造下变成了什么样子?”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走进童话故事,经历青蛙改造泥塘的过程,感受泥塘在青蛙的努力下一步步地变得美起来,由此受到环境美的熏陶。基于学生的探究情况,笔者继续提问:“随着泥塘的变化,青蛙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时,学生联系青蛙改造泥塘的过程,发现是青蛙的辛勤劳动让泥塘变美了,同时青蛙的心情也变得美好起来,由此感受到劳动美。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一步步探究了童话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感知了童话故事中蕴含的美,受到审美熏陶,从而提高审美水平。

(四)体验教学,深入理解故事

理解故事内容是学生阅读童话的目的之一。主人公是童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亲身体验是学生建构认知和理解的重要途径。童话故事的想象性、趣味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扮演角色的便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语言、动作等构建具体场景,透过场景与故事中的人、事、物互动,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内容,尤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阅读乐趣,享受“童趣”。对此,在实施童话教学时,笔者会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具体场景。

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地扮演狗熊、老虎等角色。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正是生成教学情境的过程。立足学生扮演角色的情况,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比如,当学生扮演狗熊角色读出第一次通知的内容时,笔者根据朗读情况提出问题:“要怎样读这个通知才能使其他小动物都能认真倾听呢?”此时,学生会对狗熊的语气进行探究。比如,有的学生提到要用平稳的语气读出通知;有的学生提到要重读“注意”“都”等字词。据此,笔者鼓励学生继续扮演角色进行朗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锻炼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最重要的是学生会因为扮演角色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于自主阅读童话故事。

结 语

综上所述,童话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在实施童话教学时,要以儿童为本位。在以儿童为本位实施童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童话的特点为指导,摒弃成人化的讲解方式,灵活地应用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角色扮演法等设计多样活动,使学生发挥自主性,由浅入深地理解童话故事,同时锻炼想象力、表演能力等,从而享受童话乐趣,提高童话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娟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32):150.

[2]门新红.让童话助力儿童成长:探析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J].知识文库,2021(13):35-36.

[3]卢妤婷.小学語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6):54-55.

[4]史晓荣.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文体的解读与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06):21-24.

[5]徐青青.阅读“真”童话,滋润儿童精神世界[J].课外语文,2021(15):15-16.

[6]马吉荣.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提升综合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5):41.

[7]曹怡欣.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1(13):143-144.

[8]黄天云.小学语文童话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04):48.

[9]镇洁.统编教材童话故事教学策略新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3):36-37.

猜你喜欢
童话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