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

2021-01-21 20:29彭亚香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彭亚香

摘要:语文学科在中学教育阶段众多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中具有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渗透美育,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美育效果。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新的时代发展也要求教师要合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內容,科学地渗透审美教育,从而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美育渗透途径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将美育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化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到诗词深邃的意境美、精炼的语言美以及强烈的情感美,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

一、讲解诗词背景,激发鉴赏兴趣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经常会忽视对古诗词创作背景的讲解,或者根本不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古诗词创作背景。这就导致学生体会不到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无法有效赏析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要着重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如,利用多媒体适当辅助古诗词鉴赏教学,以视频、图片等方式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讲解出来,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此为学生鉴赏古诗词和教师开展古诗词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鉴赏苏轼的《赤壁赋》的教学中,我先把作者创作该诗词的背景进行了讲解。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苏轼创作《赤壁赋》的背景:世人称苏轼为苏东坡、苏仙,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在被贬黄州期间,是苏轼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也就是这时苏轼创作了《赤壁赋》。这一时期的王安石,由于变法失败,致使变法动向逆转,最终王安石变法运动不再受到皇帝的支持。而身为朝廷名臣的苏轼,由于一直敢于在朝堂上直言,经常会损害到一些结党营私分子的利益,从而受到这些人的打击报复,继而遭受到这些人的弹劾,最终被逮捕。虽然后来免于一死,但依然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上任期间,由于心情压抑等,两次去游览赤壁,并以此为题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篇赋。这样,通过对古诗词创作背景的讲解,学生们初步认识了这首诗词,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苏轼创作该首诗词的缘由,产生了一定的学习该首词的兴趣,从而为有效鉴赏该首词做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二、精准解读古诗词意境,加深学生感悟与理解

在古诗词教学中,除了词句上的品鉴、研读与应用之外,古诗词意境教学也堪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意境往往是客观事物与诗人主观情感完美融合或者高度切合后所形成的。古诗词往往是“情”与“景”的充分结合。在新时期教学大环境下,教师想要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古诗词意境进行精准的解读与全面的分析,进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全身心融入作者所描写与展示的古诗词意境中。举例说明,在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一年级《虞美人》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这首李煜的旷世经典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意境深远。其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以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千古名句至今仍被后人反复引用和津津乐道。其中的深刻意味与完美意境无疑值得高中生进行不断的品鉴与解读,教师应引导他们有效掌握这些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未来写作以及文学创作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运用和借鉴。

三、整合古典诗词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体会古诗之美

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若想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实现教学的改革,高中语文老师需要积极挖掘古典诗词深层次的内容,并且在实际授课过程当中构建良好的授课氛围,在课堂当中构建古典诗词的意境,这对高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的过程当中,高中老师需要注意让学生了解到古典诗词的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需要让学生体会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作者的创作心理以及创作情感进行分析。对古典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可以帮助高中生进一步理解古典诗词的情感意义以及文化内涵,对古典诗词的精神价值也有了新的认知,在进行古典诗词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和作者的思想以及创作情感达成共识。例如,在对陶渊明的诗词《饮酒》进行学习的时候,尤其在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词进行学习的时候,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陶渊明所处的社会环境,然后对诗词当中环境的描述进行想象,引领学生对情感的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剖析诗词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创设古诗词的意境,比如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下,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当中,激发学生引起情感共鸣。

四、巧用作品的情感实施美育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选文不但文质兼美,而且情感丰富。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极好资源,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渗透美育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情感教育的缺失,又可以陶冶性情,启迪智慧。笔者在鉴赏作品的内在情感时,常常告诉学生要置身于作品的情境中去,缘景明情,充分地认识作品的内在情感意蕴。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从中获得更为真实的、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设身处地体验作者所描写的景象,更深入地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鼓励,这也会在无形之中使学生受到美育的熏陶。以教学《琵琶行》这首诗为例,其中不乏一些写景的名句,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一句,诗人通过对红枫、江水、荻花等意象的渲染,营造了凄凉伤感的离别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秋天的江边,沉浸在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学生通过诵读、想象,自然不难体会出诗人凄凉愁苦的心情。然后,笔者让又学生以此句为例,分析和解读诗歌中其他写景的句子,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分享,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白居易被贬谪时的心境。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就不单单是一次情感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美育熏陶的体验。又如在《/心园春?长沙》的教学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词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画面色彩之美,还启发学生借助典型意象,感受词中处处洋溢着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氛围。在与描绘秋景的传统诗词的对比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革命激情与豪迈意志,领略到伟人年轻时以天下为己任的壮阔胸怀。以伟人为榜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高中学生自然会在心里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从而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了学生的心灵,实施了美育。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程教师要关注学生审美素养发展,将诗词教学作为审美素养培养的突破口,带领学生一同感受诗词的语言美、自然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组织开展品词析字、想象画面、群文阅读以及领悟主旨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悟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魏其宇.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高考,2019(19):187.

[2]王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高考,2019(03):7.

[3]张玉梅.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2):34.

[4]苏灿.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理论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5]张洋.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海峡科学,2016(11):112-113.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小学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实践方略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