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中山筝乐作品中京剧元素的运用
——以《晓雾》《夜深沉》为例

2021-01-21 03:09王涵上海师范大学
黄河之声 2020年21期
关键词:滑音古筝乐曲

王涵 (上海师范大学)

现在传统文化最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国风”、“戏腔”等流行歌曲,筝曲也同样受到该趋势的影响。作为中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们立足传统,寻求创新,蕴含京剧元素的筝曲相继问世。古筝与京剧一直以来存在着联系,古筝曾经在一些京剧作品中作为伴奏乐器,2013年在京剧《惜·娇》中作为主奏乐器出现后,许多作曲家们开始聚焦这件乐器,创造了更多“京剧古筝”的作品。王中山老师改编和创作了两首富有京剧特色的筝曲,成为当代古筝经典曲目,无论是《晓雾》还是《夜深沉》,都兼顾着现代的演奏技法和独特的民族韵味。

一、简述王中山京剧风格作品及其结构

(一)作曲家简介

王中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乐系副主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并获“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光荣称号。

在古筝演奏方面,崇尚“筝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筝学理念;在古筝技法创新方面,首创了轮指、三指摇、左右手同时摇指等技法;在古筝理论及创作方面,发表数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主编《华乐大典古筝卷》等著作。创作和改编了《云岭音画》《暗香》《溟山》等古筝独奏、重奏、合奏作品,他创作的《望秦川》《溟山》《晓雾》等作品是“文华奖”、“金钟奖”、央视民乐大赛等权威赛事的规定曲目。

(二)《晓雾》音乐形态分析

1、写作背景

《晓雾》是王中山老师于200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独特京剧韵味的乐曲。仿佛看见清晨那云雾缭绕的什刹海,人们用纯正的京腔悠闲自得的聊天,远处传来阵阵京剧的咿呀声,使人感觉富有诗意又温和暖心。

2、曲式分析

一二三四五引子主题音调a+a1变奏a2+插段+变奏a3变奏a4+插段+变奏a5尾声(引子变化再现)

1-18 19-45 46-116 117-281 282-300朦胧地弹性、想象力舒缓优美地 热情欢快地缥缈地

《晓雾》作为一首现代筝曲,仍然遵循了中国传统音乐渐变结构原则:“散、慢、中、快、散”,是由四个乐段和一个尾声组成的多段连曲体,通过单一音乐素材改变调性、和声结果、演奏手法等等进行各种变奏,核心旋律贯穿全曲,最后首尾呼应结束乐曲。通过技术段同时运用复调的写法,左右手同时进行不一样的主旋律,一快一慢,将乐曲推向最高潮,最后重现引子的音乐片段,与前一段的激烈形成强烈对比。

(三)《夜深沉》音乐形态分析

1、写作背景

《夜深沉》是以昆曲《思凡》里[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改编而成的京胡曲,用当中一句唱词“夜深沉独自卧”来命名,节奏刚劲有力,旋律一气呵成。王中山先生改编成筝曲,通过现代的作曲与演奏技法,伴以打鼓伴奏,描写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仿佛虞姬为筝,霸王为鼓,展现出一幅激烈戏剧的古风京味。

2、曲式分析

一二三四引子慢板快板急板1-6 7-64 65-123 124-144

乐曲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子,大鼓起。第二部分慢板,从两个干脆的琶音开始,慢慢推到一个高点,自然过渡到快板。第三部分快板,技巧达到了全曲的最高峰,更加饱满,颗粒性十足的旋律配上相同重拍的鼓声,充满动力却又让人感到反复的悲痛的发泄。第四部分急板,通过几个附点节奏的小撮,轮指与扫弦的轮流配合演奏,最后通过刮奏将乐曲推向最高潮,满怀激动却坚定的情绪传达出最悲痛的情感。

二、《晓雾》《夜深沉》京剧元素的运用

(一)京剧概述

京剧,又叫“京戏”、“评剧”、“国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如今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当下,无论是流行音乐或是器乐音乐,都出现许多京剧元素,并且不断引起人们的共鸣。

(二)京剧元素“唱、念、做、打”在两首作品中的运用

1、“唱、念、做、打”的概念

京剧“唱、念、做、打”可以被称为是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四种艺术手段有机的融为一体,一起为剧情和塑造角色形象服务。在京剧中,“唱”段由名可得是演唱的段落;“念”段则是一些读出来的旁白,表达了人物丰富的情感,念和唱通常相辅相成,依次出现;“做”段一般为一些舞蹈化的戏剧性演绎,即在舞动时带入浓厚的情感;“打”段为武术武打段落,通过极高难度的形体片段来叙述事情以及表达情感。

2、“唱、念、做、打”在两首作品中的运用

《晓雾》的整体曲式结构体现出了京剧中的“唱、念、做、打”。“唱”段为引子的流动的慢板处乐曲该处缥缈之感,在十六分音符下隐藏这的主旋律,左右手的巧妙配合,都是演奏好唱段的基础。在本曲中,念段为第二段的慢板部分,技巧更加丰富,不同音区不同音色,再加上演奏琶音、轮指、泛音等等,更能表现出一种朦胧空灵的感觉。“做”段为第三段中出现的1/8的快速流水板段,乐曲连贯,表达的情感轻快活泼,韵味十足。“打”段为乐曲第四段的快板炫技段,要有深厚的技术功底,配以热情澎湃的心境,虚实结合,使音乐更有动感以及活力,将乐曲推向最高潮。

《夜深沉》分为引子、慢板、快板、急板,也可以对应京剧中的“唱、念、做、打”四段,由于是改编自京胡曲,所以曲式结构也大体相似,将原本单一的板式扩充发展,从引子打鼓渲染情绪,到慢板通过古筝的特性音色以及突然的停顿、急促的短遥、轻重重音的变化、左手和弦的对比等等,故事娓娓道来。到后的“做”和“打”两段,发展成激烈悲愤怒的深情,快速的技巧段搭配左手准确的按滑音,使情绪层层递进,好像看到了了一幕幕壮观的京剧武打场面,加之左手扫弦和刮奏,最后情绪大爆发。

(三)京剧元素在两首作品中定弦与调性的运用

1、《晓雾》的定弦与调性

《晓雾》在定弦方面打破了之前古筝的传统五声调式,而是在C调基础上自创新调,成为各音区之间并无固定规律的人工调式。尤其是在高音区采用了变徵,这是在京剧中经常运用到的调式,来强调从变徵到徵的过渡,以丰富乐曲的内容,加强乐曲的色彩感。同时该定弦又巧妙的安排可以演奏出“等音换调”这一音乐效果,即在首调前提下的相同旋律音名出现在不同调上,更加增强了乐曲的感染力与独特性。

2、《夜深沉》的定弦与调性

《夜深沉》则为传统五声调式中的E调,虽说是传统五声调式,但是却是筝曲中不常用的一个调式。《夜深沉》在作为《霸王别姬》的伴奏音乐时运用的便是E调,于是王中山先生借鉴此也将筝曲《夜深沉》作为E调,同时很好的将传统音乐调式与古筝的现代技法结合,融合出浓浓的京韵味道。

(四)京剧元素在两首作品中旋律素材的运用

1、京剧元素在《晓雾》中旋律体现

《晓雾》中的主题音调便是来源于京剧中的西皮过门,而王中山先生将这短短的一个音乐片段进行加花变奏,先在乐曲第一段出现三次后,贯穿整首乐曲发展了五次变奏,使得京剧旋律在不同调性和不同音域得以展现,拥有色彩斑斓的京韵表现力。

2、京剧元素在《夜深沉》中旋律的体现

筝曲《夜深沉》本就改编自京剧曲牌,因此其旋律大多为移植,本就带有极浓厚的京剧色彩。除此之外,乐曲中出现大量6到7、4到5的风格性滑音。

通过滑音自然过渡,模仿了京剧中自然的上升音调的过渡。在演奏中尤其注重这些音出现的音效,比如滑音的时长、滑音按下的时机等等,这些旋律成为构成京剧韵味的一个重要因素。

还出现了大量柱式和弦旋律,有京剧中“催”的趋向,弹奏时也需要速度弹得稍急促,有点像打击乐的鼓一样,推动整个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

(五)京剧元素在两首作品中节奏的运用

1、“流水板”节奏的体现

在《晓雾》第四段中出现了1/4的拍子,为京剧中的“流水板”,即是由二六板紧缩而成,一拍的四分之一,板上开口,结尾落在板上,正好此处重音也是出现前半拍和最后半拍上,并且伴随着情绪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体现了京剧中“催”的风味。在第三段中出现了1/8拍的拍子,这便是京剧中的快速流水板,特征与流水板相似,在音的时值上发生了改变。

2、“紧打慢唱”节奏的体现

《晓雾》在第三段中出现了京剧中的“摇板”,又称“紧拉慢唱”,伴奏的板式节奏比较密集,具体在乐曲中为在右手轮值和摇指时,左手是均匀的五连音以及十六分音符,充满了深情和柔和。同时在第四段炫技段中,右手摇指旋律出现后,伴以左手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充满颗粒感,情感与上一个摇板相反,充满热情和活泼。

3、“一板三眼”节奏的体现

在《晓雾》最后引子和结尾相呼应的段落与京剧中的“慢板”相似,在京剧中常伴有演唱,节奏舒缓,拍子为4/4拍,即京剧中的一板三眼。《夜深沉》中,第二段慢板叙述段,缓慢的速度,旋律平稳进行,拍子4/4拍,同样为“一板三眼”节奏。

(六)京剧元素在两首作品中技法的运用

1、京剧元素在作品按滑音技术中的体现

筝曲最能表现京剧风格的便是按滑音,这是京剧做韵的关键,可以在一些旋律中起到一个音程平稳过渡的作用,无论上行还是下行,都可通过上下滑音实现过渡。但是在演奏中,要控制好滑音的时值以及滑音的时长,从而更好的展现京剧的韵味。在《晓雾》中,在第三段中左手运用了大量点滑音,通过配合右手的轮值以及一些快速重音来展现京韵。在《夜深沉》中,滑音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更具有风格性以及技巧性。而这类滑音需要左手的时间和力度全曲统一,音乐效果出来后,要感觉按音的音准稍微有点偏低,正因为这种偏低,才将乐曲更具有京剧的强调。

2、京剧元素在作品快速指序技术中的体现

快速指序,这种技法是古筝演奏中的一个普遍的难点,需要深厚扎实的基本功,演奏中每一个指头都需要独立演奏,并且不按照1234或4321这样的指法顺序进行,而是打破传统自由组合。每个手指都需要干脆利落有颗粒感,符合京剧中“紧打慢唱”的节奏。在《晓雾》中,快速指序出现在第四段;《夜深沉》中,出现在第三段,都为乐曲的高潮处。

3、京剧元素在作品轮指技中术的体现

轮指要求每一个音都是清晰有力并且力度平均的,通过速度、乐曲情感、时长等来决定到底轮多久。在《晓雾》第三段中,出现了大段的轮指,用来奏出流动的主旋律;《夜深沉》中轮指也贯穿着全曲,使得单音更加丰富,也更能配合左手做韵。

4、京剧元素在作品敲击技术中的体现

打击乐是京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鼓、锣、板、镲等,它们主导着乐曲的节奏,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营造一定的氛围。

在独奏曲《晓雾》第四段慢起渐快处,增加了用大拇指和食指快速并且随性地刮出高音区的部分音,模仿了锣和镲打击完的回音,增加了拍击琴面和琴盒右侧的技法,模仿了鼓的伴奏音色,而后情绪推高出,先为柱式和弦的伴奏,后为左手的扫弦,都是模仿了京剧中的打击乐声部,将乐曲推向了最高潮。在《夜深沉》中,通过左手按住琴码左侧的最高音弦,用“拖”技巧弹弦来模仿板的音响效果。

三、探微京剧元素在古筝作品中的演绎

(一)京剧元素推动古筝创作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古筝作为中国的民族乐器,京剧元素与古筝创作融合,通过改变演奏技法、增加音乐素材来拓宽古筝的演奏表现领域,使其赋予了新的美学意义。《夜深沉》是改编自京剧曲牌的筝曲,而《晓雾》则是一首新创作的筝曲,两首乐曲在旋律、技法、节奏等形态中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晓雾》中不止有京剧韵味的旋律,为了表现出朦胧之感,运用了空间立体感不同声部纵向结合的新概念,同时还加入了许多西洋创作手段,如复调手法,还更加丰富了演奏技法,比如加入了拍击、擦弦等,这也是《夜深沉》中所没有的,说明筝曲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更加中西合璧。

《晓雾》、《夜深沉》中京剧元素创作技巧的运用,不仅突出了民族特色,也丰富了古筝在音乐表演中的表现力。通过这些器乐化了的京剧元素,我们演绎和聆听着在古筝音乐中的京剧音乐语汇,相信京剧风格的筝曲会更加默契存在,带来更多让人回味无穷的京剧韵味。

(二)微观古筝作品的传承

对于任何艺术门类而言,发展与创新是滋养其长期生命力的关键。现代筝曲具有包容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王中山先生在古筝领域具有开拓性,他通过对音乐独特的理解赋予筝曲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作为习筝者中的一员,我们要学习王中山先生这样开拓的心境,他以传统的音乐为基础,扩展自己的眼界,将我国传统音乐素材和西方作曲技术相互融合,创作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筝曲。

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作品中的一些演奏技法、演奏价值,我们更要去追求古筝的创新发展理念和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必然要求,这才是我们学习国乐最后真正价值的体现。

猜你喜欢
滑音古筝乐曲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父与子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第一次弹古筝
悲伤的乐曲
琵琶音乐中的滑音技巧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