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理综合护理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1 16:58何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9期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生理

何娅

(江苏徐州市矿山医院 手术室,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肾结石为临床中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在老年患者中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常为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尤其是复杂性肾结石对患者造成的痛苦程度更高,治疗难度更大。输尿管软镜为临床中常用的内镜设备,其广泛应用于肾盂肾盏结石以及输尿管结石,其具有镜头可活动,活动角度可较好的进入肾盂以及大部分肾盏,具有较好的结石清除效果[1]。但在手术治疗期间患者处于全身麻醉状态,其不能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如出现压力性损伤则需要术中工作人员主动发现,除此之外还可出现肢体酸麻困等情况,(这里是说患者麻醉后失去意识,因为压力等原因造成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就像我们坐久了会腿麻,腿酸困,但是患者术中无法表达,术后就会发觉肢体有些酸麻困痛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2]。另外入室后的心理状态可对患者的主动行为及生命体征产生影响,如过度紧张可发生心率呼吸加快,室性心动过速等情况,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本研究以术中优化患者主观体验及手术配合质量为目标建立心理+生理综合护理方案,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软镜术治疗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术中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采取心理+生理综合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1-70岁,平均(43.59±6.47)岁,发病部位:左侧肾结石9例,右侧肾结石10例,不完全铸形结石12例,完全铸形肾结石3例,鹿角状肾结石4例,马蹄肾伴肾结石2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8岁,平均(43.19±6.88)岁,发病部位:左侧肾结石8例,右侧肾结石9例,不完全铸形结石12例,完全铸形肾结石4例,鹿角状肾结石4例,马蹄肾伴肾结石3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选择表

1.2.1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复杂性肾结石诊断标准;②患者签署手术及研究知情同意书并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患者无手术禁忌症,美国麻醉师分级I或II级。

1.2.2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肾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脏器系统疾病;②患者存在精神分裂、已知的焦虑抑郁躁狂等疾病,存在沟通障碍,理解障碍,认知障碍,智力障碍等情况;③患者本次研究实施前存在压力性损伤、肌肉萎缩等情况。

1.3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肾-输尿管-膀胱摄影(KUB)及CT检查,术前给予尿培养与药敏试验,如为阳性则先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转阴后进行手术。所有患者均接受输尿管软镜引导下碎石术,术后均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1 对照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方案:术前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前检查等相关干预,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脉搏、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术中状态,如有异常及时报告主刀医生处理。做好护理准备,灵活应对术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

1.3.2 观察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基础上应用“心理+生理”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心理疏导。患者术前30 min由手术室护士进入病房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干预,介绍疾病、手术操作、手术室环境构造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入手术室后即将接受的相关操作,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担忧感。同时使用既往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使其能够展开对未来康复后健康生活的想象,减轻患者的压力,提高其入手术室后的依从性与积极性。

(2)室内情绪安抚。患者入室后真实看到手术室内场景可刺激其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存在可刺激患者的副交感神经,影响血压、心率、呼吸,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由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在进行麻醉前一一介绍相关仪器及手术医生,并引导患者采取深呼吸的方式进行情绪放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3)室内生理干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不能主动的表达自身存在的不适感,如压力不适、心慌、发热等,患者均不能主动表示,故需要术中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理状态。每10-20 min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生理症状检查,检查顺序为生命体征——体温——肢体状态——骨性标志压力损伤。肢体状态的观察主要采取眼睛观察与双手触摸的形式,观察内容包括皮温与肤色,如有皮温降低、肤色苍白应怀疑是否静脉血栓发生。如有发红,潮湿怀疑是否受压过久或温度过高。骨性标志物位置观察皮肤状态,如有皮温下降、发红、苍白等症状须给予压力性损伤干预。在术中无论是否存在异常,均需对患者进行每15 min一次的肢体搓揉按摩,骨性标志物位置给予软棉纱布垫压预防,并涂抹赛润肤。

1.4 评价指标

1.4.1 不良症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术后肢体酸困,麻木,无力等症状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2 心理状态[3]:术前及术后6h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估。其中HAMA量表中包含共14项目,采取0-4分评分法,>7分为存在焦虑,分值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HAMD量表共包含17项目,采取0-4分的5级评分法,分值≥7分为存在抑郁症状,分值越高则症状越重。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t值检验,临床疗效为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是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及焦虑抑郁得分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带来的不良症状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及焦虑抑郁得分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肾结石并发病率逐年提升,疾病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并为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随着内镜微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肾结石的治疗可通过内镜技术完成,且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在既往研究中已经被证实输尿管软镜具有较好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效果,但对于术中护理仍需优化[4]。本研究对输尿管软镜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建立“心理+生理”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发现该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术中体验及焦虑抑郁症状。

本研究从患者未入手术室前安排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手术室环境、疾病及手术操作均具有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患者入手术室后再次对其进行器械仪器及手术相关人员的介绍,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稳定患者状态。术中对患者进行10min一次的高频度观察,从而能够在实施生理干预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等不良症状,降低术中不良症状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带来的不良症状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生理”综合护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5-6]。

综上所述,“心理+生理”综合护理能够改善输尿管软镜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术中生理体验。

猜你喜欢
肾结石输尿管生理
输尿管抱镜救援装置的初步应用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微输尿管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一例
喝矿泉水不会加重肾结石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甜饮料
——肾结石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常喝甜饮料易患肾结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