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1-25 11:57师艳丽师艳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差距满意度

师艳丽,师艳伟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 汾阳)

0 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肝脏慢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发黄、肝区疼痛、黄疸以及腹胀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失衡护理,将两组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做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总计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随机以每组29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为35~45岁,平均(41.17±2.21)岁,病程为 1~13年,平均(6.23±2.74)年。对照组有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为35~45岁,平均(41.24±2.18)岁,病程为 1~12年,平均(6.15±2.69)年。两组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和家属皆愿意积极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身体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不积极参与治疗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排除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进行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教育,指导患者按照要求进行用药,对患者生活、饮食以及睡眠等方面的进行指导,关注患者身体健康,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观察组实施心理失衡护理。(1)病情分析。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基本情况、病程进展以及心理失衡原因进行分析,建立患者的个人护理档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生活护理。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保证身体的健康,预防感冒等疾病出现,使病房保持安静舒适,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通风,营造宁静的休息环境,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3)心理疏导。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病人反馈解决其情绪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常鼓励患者,并且指导患者通过观看影视作品、阅览书籍以及听音乐来转移注意力[3]。(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习惯,结合其目前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每天的营养摄入均衡的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等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5)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6)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在家按时用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改善身体质量,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劳逸结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心理情况进行对比,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对比,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反之说明生活质量越低。

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按照医院给出的问卷调查方式,满分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将SPSS 22.0统计软件用来计算,计数资料以(%)显示并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显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情况

两组的心理情况(SAS以及SDS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情况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水平

两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出现不满意患者1例,一般满意患者11例,非常满意患者17例;对照组出现不满意患者7例,一般满意患者13例,非常满意患者9例,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中观察组(满意度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5.86%),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是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肝脏慢性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发生的可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3]。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主要污染源,通常包括性传播、唾液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没有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向患者周边人群蔓延,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发黄、肝区疼痛、黄疸以及腹胀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肝功能受损,随着病情的发展有演变成肝癌的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5]。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但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会受到影响。经专家学者证实,通过心理失衡护理能有效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整体的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更有助于医患和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受不良生活和饮食方面的影响以及性生活方面的不检点,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因此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的护理方式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的心理情况(SAS以及SDS评分)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情况在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水平(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满意患者1例,一般满意患者11例,非常满意患者17例;对照组出现不满意患者7例,一般满意患者13例,非常满意患者9例,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中观察组(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心理失衡护理,临床效果突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了心理情况,增加了护理满意度。

表1 心理情况(±s, 分)

表2 生活质量水平(±s, 分)

表3 护理满意度(n, %)

综上所述,心理失衡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突出,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心理情况,增加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差距满意度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