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1-01-25 06:35唐世界何宏伟朱鹏飞
中国煤炭工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区队矿井管控

文/唐世界 何宏伟 朱鹏飞

“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即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一种意识,增强四项管控,把握五个关键,达到五个实现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赵固二矿是焦煤公司的主力生产矿井,矿井战线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生产成本投入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大,煤价低,成本售价严重倒挂,销售收入大幅下滑,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为顺利摆脱困境,求得生存与发展,赵固二矿着力从内部想办法、搞创新、求突破,提出构建“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以实现矿井资源的充分利用及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矿井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一、煤炭企业“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的基本内涵

赵固二矿实行“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其主要内涵是围绕一个中心,提升一种意识,增强四项管控,把握五个关键,达到五个实现。

第一个“1”是指围绕安全这个中心,守牢效益保障线,坚持“安全就是效益”的原则,统筹安排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第二个“1”是指提升一种意识,坚持把提升契约化经营意识作为激发契约化经营活力,开展契约化工作的重要手段;“4”是增强四项管控,做精开源“大文章”,即做实优化设计创效、生产组织、煤质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四项管控,把四项管控作为矿井稳定运行的重要突破口;第一个“5”是指把握五个关键,打好节流“组合拳”,即强化资金控制、严格成本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加强修旧利废、严控外委费用,五拳合力,收紧各项成本支出,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二个“5”是指安全态势平稳、效率大幅提升、效益逆势上扬、员工队伍稳定、社会效益明显五个实现,坚持把五个实现作为矿井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重要目的。

“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运用了KPI中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理论。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分析支撑企业战略的关键成功要素,据此设计发展性的关键绩效指标,以更为清晰和量化的标准,阐述企业的战略意图,指明企业经营的方向与重点。适时进行关键要素分析,及时做出合理调整,保证企业战略顺利实施。

“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以降低企业管理及运营成本、提升矿井管理效率为目标,找准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培养职工的节约意识,深挖内潜,通过优化设计、生产组织、煤质、人力资源、资金、成本、财务、修旧利废、外委费用等管理关键要素,使得企业人、财、物等资源投入达到最优化组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效益,提升矿井核心竞争力,使矿井能够逆势发展。

二、煤炭企业“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主要做法

1.围绕一个中心,守牢效益“保障线”

围绕安全这个中心,守牢效益“保障线”,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效益的理念,来统筹安排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意识。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文化,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切实做到严守红线、不触底线,始终坚持“安全重于一切”的工作标准,做到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确保思想不放松、标准不降低、管理不减弱。

(2)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

①深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矿领导按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年度、专项、动态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岗位风险明白卡,做到排查细、辨识准、分级清、公示明、管控严。强化重大灾害、重点区域、重要部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将风险辨识结果应用于规程措施、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落实管控责任,确保防控到位。

②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编制事故隐患年度排查计划,对事故隐患的排查、上报、整改、跟踪、闭合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矿井、专业科室主动按排查周期进行“全覆盖、零盲区”隐患自查自改,落实隐患闭合管理。同时落实“举一反三”整改隐患机制,对重复反弹的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逐步减少和消除隐患重复反弹现象。严格执行事故隐患问责制度、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做到责任落实到位、排查管控到位。

(3)突出三项防控,夯实安全基础。

①突出重大灾害防控。科学制定全年重大灾害治理计划,完善瓦斯综合防治和水害治理技术路线,明确重大灾害治理工程目标,增大灾害治理考核权重,努力提升防灾抗灾能力和水平。

②突出专业系统防控。一是持续推进“四优化”,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优化工程设计,杜绝因设计失误造成的浪费;优化劳动组织,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杜绝同一作业区域生产与检修平行作业及多单位混岗作业;优化生产系统,实现“采、掘、机、运、通”等系统简单化、实用化;优化采掘接续,科学合理编制生产接续计划,保证回采工作面正常接续、均衡稳定生产。二是加强顶板管理,持续开展各类顶板管理专项活动,严防顶板事故发生。三是加强机电运输管理,做好电气设备专业化检测检验全覆盖工作,提高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持续推行主提升系统、电气防爆和三大保护月度安全评价机制,确保大系统运行安全。四是加强爆破管理,严守爆炸物品可靠性关卡,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爆炸物品。五是加强防灭火管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③突出现场管理防控。一是实行站位管理。加强对大型检修、贯通、反风等安全重点工号和关键环节的现场管理,实行区队、科室主要负责人、副总及以上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分级别(A、B、C)现场站位管理,实现全过程盯防、全覆盖管控,并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二是严格开工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开工前现场隐患排查和安全确认,提高现场隐患排查质量,对矿井的采、掘、修、探、钻等作业地点,以及地面定期实施开工前的应急演练,将实施应急演练作为开工的前置条件。三是严格规程措施在现场的落实。各职能科室深入现场检查,指导措施执行,加大对不按措施施工行为的追究力度。四是严格规范操作。切实开展“行为无差错、岗位无违章”活动,向规范操作行为要安全。五是严格异常信息管理。严格落实异常信息分析评价处置制度,对于“一通三防”、突水、顶板、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安全环保事件,要及时研判、动态收集、系统分析、综合运用,确保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早消灾。六是严格现场应急管理。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实战能力。

2.提升一种意识,激发契约化经营活力

坚持把提升契约化经营意识作为激发契约化经营活力的关键、开展契约化工作的重要抓手。为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采取契约化经营管理模式,将主要的成本指标以及影响成本发生的指标,如煤炭质量、生产时间、材料费、电费等以量化的形式纳入内部契约化经营指标承包、市场价格结算、成本目标核算、绩效考核,使各项成本目标在内部市场化结算工资中有所体现。确立矿、区队(科室)、班组三级经济核算体系,形成了以矿为控制中心,区队(科室)为重要环节,班组为核算基础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架构,激活了体制和机制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成本控制潜力。并推行成本全员管理,将公司下达的可控成本指标进行横向、纵向细化分解。横向按成本要素划分,将材料费、工资、电力、修理费、管理费用等指标分解到有关部门,纵向按成本目标分解到区队、班组乃至各个岗位,形成了“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的良好局面。

3.增强四项管控,做精开源“大文章”

(1)优化设计创效。健全科技投入和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评审、激励办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长效机制,构建支持和鼓励岗位创新、草根创造、全员创效的平台,加快“知识→能力→成果→效益”转化。对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逐步解决瓦斯、水害制约瓶颈。根据开拓巷道变形情况,确定合理的二次支护滞后距离,在确保正常掘进的情况下,超前谋划机电、通风、运输等系统布局,确保现场施工一步到位,提高生产效率。

(2)优化生产组织。科学制定矿井中长期生产计划,梳理工作面准备工期节点,并将关系矿井采掘接替的作业地点列入矿井重点工程管理,超前谋划工作面瓦斯、水害防治工作,明确工期节点,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矿井采掘接替有序。优化支护工艺和劳动组织,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部分地点支护锚杆和锚索预紧力,加大锚杆、锚索排距,提高工作面单进水平。实施专业化后巷服务,从巷修区队抽出部分人员负责掘进区队后巷运输、文明生产等服务,保证掘进区队能够专一进行迎头掘进工作。

(3)优化煤质管控。坚持把提高煤炭质量作为脱困解围、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来抓,下发《赵固二矿煤质管理办法》,把现场管理作为煤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入手抓好煤质,加大源头管控和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煤质管理网络体系,以调度室煤质员井下巡查为主,以区队日常监督自查为辅,同时安监科、技术科、机电科、地测科等参与到井下生产现场煤质管理中去,形成了系统抓、全员抓的煤质管理体系。

(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①人力资源结构调整。一是优化组织结构,构建高效扁平的组织结构形式。将机关科室优化为12个,同时压减科室人员,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源。二是优化薪酬分配,运用机构整合、定岗定员、岗位分析、岗位评价、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等手段重构薪酬制度,增强工资分配的科学性、公平性、有效性。

②坚持计划饱和度和工效结算双考核机制。每月下发各单位生产作业计划时,根据各单位在岗人数和现行定额,测算各单位计划饱和度,进而调整各单位生产作业计划;各单位内部市场化结算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和现行定额折算人工,测算各单位工效情况,对计划饱和度和工效结算进行考核,提高各单位工作积极性。

4.把握五个关键,打好节流“组合拳”

(1)强化资金控制。实行资金预算与成本预算联动体制,强化计划预算控制,以资金为纽带,抓紧成本控制源头关口。对计划外资金实行“零容忍”,实现成本管理的关口前移;对环境治理保证金进行协定存款,改以往的活期存款为定期存款;建立应收款项清收连带责任体系,杜绝了一年以上的外部欠款。

(2)严格成本控制。以“省下的就是工资”理念,强力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细化责任主体,严格经营目标考核及成本指标考核兑现制度,大力开展“提质增效、节支降耗”活动。

在材料管理方面,按照专业管理职责建立材料成本管理责任制,强化专业系统成本责任,实行材料成本“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细化分解,构建“总额包干、专业控制、计划管理、过程审批、现场监督、结果考核”的材料控制体系。对4400余种矿用材料配件按照专业管理属性划分到各业务科室,提升各专业科室在审批材料过程中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严格把关,按需发料。各专业科室相关材料审批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井下生产情况,掌握区队实际需求,根据生产进度及区队生产实际对材料发放进行严格把关,从而减少新材料投入。

(3)强化财务管理。赵固二矿在把煤炭生产分为两大环节和24个生产过程(原煤生产环节包括16个生产过程、洗选煤生产环节包括8个生产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分要素、列过程、定来源”原则,按照不同要素,对成本管理对象的生产耗费进行归集和分配。按照生产经营计划,将成本项目按其使用地点、用途进一步细化分配,最终形成每一个工作面、每一个作业项目的成本计划。结合实际,以“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全面管控”为原则,对材料、工资、劳务外包、资产占用费、电费和其他共六个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生产区队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要求,在完成各项作业的同时对成本投入进行跟踪控制。

一次采全高综采设备地面联合试运转

(4)加强修旧利废。坚持把减少外修和修旧利废作为节支降耗、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从减少外修、旧料回收、废物修复、复用考核等方面深挖内潜。一方面组建机修车间,采取合作维修、厂家指导、矿井内部人员亲自动手等方式,减少外委修理;另一方面加大修旧利废力度,对基层区队废旧物资回收实施精细化管理,安排专人对废旧物料进行回收、分类、清理、存储,建立回收台账,对在井下乱丢乱放材料的区队进行经济处罚,确保最大限度回收废旧设备和材料;成立废旧物资鉴定专业小组,对回收存储的废旧物资进行鉴定,将可修复的及时送至机修车间进行修复,报废的则拆下可利用的零部件合理使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5)严控外委费用。安排外部队伍施工时主要选择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困难的掘进、架棚巷道,并减少单项工程及零星杂活施工。规范在建工程管理,先后下发了《赵固二矿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和《赵固二矿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工程设预结算、计划变更和材料及认价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从源头上避免了工程建设项目上的浪费。本着“能自主不外委”的思想实施各项零星工程,减少不必要的外委费用支出。

三、煤炭企业“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的实施效果

赵固二矿通过实施“11455”经营成本管控体系,在复杂的煤炭经济形势下,实现了矿井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安全平稳、产量增加、效率提升、效益攀升、队伍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1.安全态势平稳

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安全监管措施,矿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在焦煤公司对标考核中“双基”建设6次获得第一名、安全生产标准化9次获得第一名,矿井消灭了重伤及以上事故,杜绝了二级以上非伤亡重大事故和一般环境事件,确保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2.效率大幅提升

针对采掘接替紧张局面,本着“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原则,通过设计优化,科学组织施工,-850m水平区域瓦斯治理巷道通风系统形成,四盘区逐步推行采全高工作面顺序接替,生产布局得到全面改善。创新实施生产组织工效饱和度考核管理,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全员平均工效提高15.5%。将机关科室优化为12个,实现了机关精干、辅助精减、一线充实的预定目标。2018年,全矿出勤率同比增加3%,掘进工效同比提高8%,全员工效提高5%,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3.效益逆势上扬

通过强化经营管理,2018年在煤炭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赵固二矿实现营业收入较计划增加2526万元,利润较计划增加3355万元,单位完全成本较计划降低8.01元/吨,非生产性费用较计划减少62.7万元。

4.员工队伍稳定

通过突出考核导向,打破平均主义,调整优化薪酬结构,加大薪酬向生产一线、艰苦岗位、技术岗位、关键岗位倾斜投放力度,实现了人员从地面到辅助、从辅助到一线的正向流动,保证了一线采掘队伍的稳定,有效避免了一线技术人员和熟练岗位工人流失现象。

猜你喜欢
区队矿井管控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煤矿区队管理新探索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新形势下煤炭区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