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及其相关因素对人口中残疾发生、致残原因的影响研究

2021-01-27 03:33王金营马志越
兰州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河北省

王金营 马志越

一、前言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由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带来的残疾发生是现代化进程中和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残疾人口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梦也是残疾人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1)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10/c_1122813104.htm.第28次全国助残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主题,2011年05月10日。残疾人口问题得到了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致残原因与残疾发生紧密相连,前者是因,后者是果。通过研究致残原因的地域分布以期减少残疾发生风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探讨残疾发生、致残原因与地域及其社会经济的关系,以期通过有针对性的残疾预防降低残疾发生的风险也是我国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1987年和2006年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残疾人规模在这20年内从5164万人上升到8296万人,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4.90%上升到6.34%。(2)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关于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的公报》,北京:全国残疾人抽样办公室,1987年。(3)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北京:全国残疾人抽样办公室,2006年。按照国际公认的残疾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为15%来看,目前我国残疾人口规模仍然巨大,增速依然较快。残疾人口带来了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降低了人力资本水平,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探究残疾发生、不同类型致残原因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残疾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存在明显的关联,社会、经济以及人口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残疾发生产生影响。(4)张芳、刘艳虹:《残疾人社会环境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某市为例》,《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11期。(5)张蕾、郑晓瑛、陈功:《中国居民残疾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2年第4期。但是,将地域区域和自然因素及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引入探索残疾发生、致残原因的重要影响因素则较少研究,本文将基于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及2017年河北省持证残疾人口数据,深入细致地对因地理及其社会经济等方面影响残疾发生、致残原因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降低残疾发生提供实证依据。

二、数据说明及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关键变量说明

在全国层面上,选取省级单元作为区域特征来表征地域及其社会经济因素,初步探索残疾发生与地域之间的关系。所用数据选择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但是,由于省级样本量比较小,无法获得能够反应各县级单元数据(抽样调查数据类型限制了残疾人相关数据的获得性,使其在地市级和县级区域并不能够获得相关数据),无法考虑区域空间相关性,也无法细致考察致残原因与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较为恰当地反映这一关系,在省级单元层面,选取河北省为典型代表。河北省地理单元丰富、地域类型多样且各地市社会发展及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而且能够获得2017年河北省持证残疾人的详细数据。

这里需要强调,本文用到的河北省持证残疾人数据尽管不是各个区域全部残疾人数据,不能够直接计算残疾累计发生率,但是这一数据样本量巨大(近180万人的规模),具有分地区、分年龄、分残疾类别、分致残原因的丰富信息,可以通过对于致残原因的区域差别考量判别残疾发生的区域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解释残疾发生与地域及其社会经济间的关系。同时,对全国各地理单元来说具有映射效应及借鉴意义。本文以全国省级单元初步探索残疾发生的地域及其社会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河北省持证残疾人的大样本数据深入细致地分析致残原因继续探索残疾发生与地域(地理)及其社会经济的关系。全国及省级数据两者逐层递进、相互印证,弥补不足,确保结论的可信度及准确性。

本文属于探索性研究,残疾发生与地域的关系上既无理论研究的依据,也无实证研究支撑。在指标设定及选取上,因为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涉及方方面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地理因素和区域社会经济因素对残疾发生率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考虑到研究对象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准确性原则,依据数据分类共分为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三类因素。所以将残疾发生率的影响因素预先分为区域地理(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在全国层面上地理因素指标数据来源于有关地理著作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经济和社会因素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地理因素指标包括海拔高度(m,X1)、年日照时数(h,X2)、平原占比(%,X3)、相对湿度(%,X4);经济因素指标包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5)、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X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8);社会因素指标包括教育经费(亿元,X9)、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张,X10)、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个,X11)。此处利用的标准化残疾发生率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计算而来。其中,由于缺乏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数据,本研究不包含这三个区域。

在省级单元层面上选取河北省为典型代表,其数据来源于2017年河北省持证残疾人数据库和《河北经济年鉴(1998)》。人的残疾现状是在以前发生而累计体现的,且当前统计的持证残疾人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才是残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地域因素对残疾发生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因素对残疾的影响会有滞后期及惯性作用,对于1997年后出生的残疾人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因变量为各区县持证残疾人占该地区总人数的比例,包含1997年之前出生的大部分残疾人口。所以选取河北省1997年的自然、社会及经济数据,以此表征及考量地域社会经济因素对河北省持证残疾人比例的影响是较为可信且有代表性的。河北省各区县持证残疾比例的有效样本为163个,其中致残原因分为遗传、疾病和外伤三类;残疾类别分为精神、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智力六类;残疾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类。

本文用于分析的被解释变量残疾发生率也并不是一个时期指标而是一个累计数据,代表残疾人数占区域总人口比例,能较好地代表残疾发生的历史情况。同时,对残疾发生率进行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化处理,基本排除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更能体现区域特征及经济社会特征。持证残疾人数量和比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假设办证服务水平一致的条件下,持证残疾人与区域残疾人总量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因此,持证残疾人比例与残疾累计发生率也成一个稳定的比例,可以将持证残疾人比例通过系数修正换算成残疾人累计发生率。

河北省持证残疾人比例(6)此处由河北省各区县持证残疾发生比例来代替实际的残疾发生率。总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同时可以看出燕山—太行山贫困带持证残疾比例较高(见图1)。这一分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本文将从地域及其经济社会等因素多方面来探究河北省残疾发生率的影响。其中,河北省自然条件由气候分区表征,根据河北省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地理分布特征,将全省分为五个气候区:冀北高原气候区、燕山丘陵气候区、太行山气候区、山前平原气候区和冀东平原气候区,(7)宋善允:《河北气候特征及气候资源》,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年。由于该指标是分类变量,所以对其构建4个虚拟变量(D1、D2、D3、D4),其中以冀东平原气候区为参照变量;因为农业户口持证残疾人占比八成以上,经济因素由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万元、X1)表征;基础设施因素包括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床/千人、X2)和人均道路里程(m/人、X3)。同时将缺失数据以及市辖区的样本剔除。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全国残疾发生影响因素及河北省分遗传、疾病、外伤类别下持证残疾发生比例的影响因素,以此探讨不同残疾类型下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图1 2017年河北省各区县持证残疾人比例

(二)计量模型确定

根据前面的分析,本研究选取的计量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的模型为:

Y=α+βXi+ε

(公式1)

公式1中,Y为标准化残疾发生率,α为常数,Xi为选择的自变量,β为自变量Xi的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

三、地域及其社会经济因素对于残疾发生的影响:来自全国省级区域层面的检验

(一)相关分析

通过构建残疾发生率与各类因素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根据得到的标准化残疾发生率与各类因素的单相关系数r值和P值判断两者相关性,如表1所示。11项指标中有10项与残疾发生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别是海拔高度(X1)、年日照时数(X2)、相对湿度(X3)、平原占比(X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7)、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8)、教育经费(X9)、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X10)、城镇社区服务设施(X11)。只有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与残疾发生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但是,现实中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越高,说明该地区越发达,产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然将该因素纳入模型中进一步分析,这也说明了残疾发生率可能与地理、经济社会各项因素有关。其中,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与残疾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其余的9项指标均与残疾发生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表1 残疾发生与地域及社会经济各类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二)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将可能影响各省残疾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为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3组来分别进行分析,根据计量模型公式1分别建立分类模型和完整的模型。其中,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分别研究了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残疾发生率的影响。

模型一为地理因素对残疾发生影响的回归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变量X4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平原占全省面积越大残疾发生率越低,且整个地理因素的解释力为0.453。平原占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余三个变量对残疾发生率的影响,所以模型1中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相对湿度不显著。此外,为了探究海拔高度对残疾发生的影响,在剔除X4变量后模型中海拔高度对残疾发生的影响结果是正向显著的,海拔越高残疾发生率越高。通过观测VIF值可知,模型一各变量不存在共线性。

表2 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及社会因素分别对残疾发生的计量回归结果

模型二为经济因素对残疾发生影响的回归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变量X7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符号为负,说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残疾发生率影响较为显著,人均生产总值越高残疾发生率越低,这与现实情况相符合。同时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越高残疾发生率就越低。

模型三为社会因素对残疾发生影响的回归结果,从表2中可看出,变量X10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符号为负,说明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越多残疾发生率越低,发达的医疗条件会显著降低残疾发生率。变量X9和X11对残疾发生也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模型3整体的解释力为0.451,说明社会因素会影响残疾发生率。

最后将三类因素综合构建完整的计量模型为模型四,标准化残疾发生率Y为因变量,变量X4、X7、X10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从表3中可以看出,综合模型的解释力为0.475,高于模型一和模型三的解释力,仅稍低于模型2的解释力。变量X7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经济因素显著影响残疾发生。同时通过VIF值可知各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地理、经济及社会综合因素对残疾发生的计量回归结果

从最终的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从单独模型来看,地理因素中平原占比显著地影响了各省残疾发生率,较好地解释了各省由于地区地貌展现不同残疾发生率。经济因素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显著影响残疾发生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残疾发生率就越低。社会因素中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显著影响残疾发生率,说明医疗条件的提高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预防及治疗,进而降低残疾发生率。因此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中的某些指标均会影响残疾发生率。第二,从综合模型来看,经济因素对残疾发生的影响最为显著,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残疾发生率的最主要外生因素。但是,单独来看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残疾发生率。总的来说,残疾发生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

通过全国31个省的标准化残疾发生率与地域及社会经济因素回归可知,排除年龄结构影响后,残疾发生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经济因素是影响残疾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全国层面的数据无法细化到县级区域甚至地级区域,用省级作为区域地理特征表示地理环境并不够细致。这便使得全国层面的实证检验也存在一些不足,无法考虑空间相关性,也不能够反映致残原因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更未能体现全国范围内不同地理特征之间的差异。那么,对于残疾发生与地域和社会经济的关系探讨,需要单元更小的县级区域来检验。同时,由于不同类型的残疾发生其致残原因及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需要厘清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发生影响因素。所以,本文为能够获得全国各省市更加细致的数据(持证残疾人数据),通过河北省为典型代表,来验证不同残疾类型及致残原因下残疾发生的影响因素。

四、地域及其社会经济因素控制下的不同致残原因:来自河北省的实证检验

(一)河北省地理要素及持证残疾人特征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其各地市地理环境及经济水平差异大,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同时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大样本的持证残疾人数据基本能够反映出各残疾类别致残原因与区域间的关系,在此选取河北省作为代表探究残疾发生影响因素以此映射全国各地域残疾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河北省2017年持证残疾人总量为1778344人。其中,男性为1048535人,占比58.96%;女性为729809人,占比41.04%。持证残疾人口年龄构成中,0—15岁残疾人口占比为3.03%,16—59岁残疾人口占比为52.99%,60岁及以上残疾人口占比为37.60%。持证残疾人口的城乡分布中,非农业户口残疾人口占比14.48%,农业户口残疾人口占比85.52%。持证残疾人口残疾等级构成中,残疾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占比39.33%;残疾等级为三级和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占比为60.67%。总体来看,河北省四级残疾人数最多,一级残疾人数最少,持证残疾人以中度及轻度残疾为主。从残疾类别来看,持证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数占比最大,其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视力残疾、智力残疾、听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言语残疾(见表4)。

表4 持证残疾人各残疾类别及残疾等级占比 (单位:%)

分年龄分残疾等级来看(见表5),在15岁及以下的持证残疾人口中,一级和二级重度残疾比例较高,在15岁以上持证残疾人口中,三级、四级中度及轻度残疾比例较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持证残疾人口中婴幼儿残疾比例比实际残疾比例要低得多,因为婴幼儿即使不办理残疾证也能够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许多家长受各种因素影响并未给婴幼儿子女办理残疾证,这也是持证残疾人数中婴幼儿残疾人口占比较少的原因。

表5 持证残疾人各年龄段残疾等级情况 (单位:人,%)

(二)分年龄组残疾人致残原因的地域分布

总体来看,0—6岁婴幼儿致残原因主要包含肢体残疾中的脑性瘫痪(23.4%)、听力残疾中的原因不明(13.4%)、智力残疾中的脑疾病(11.5%);7—15岁残疾人口致残原因主要包含肢体残疾中的脑性瘫痪(20.9%)、智力残疾中的脑疾病(11.9%)、智力残疾中的原因不明(8.3%)。16—59岁残疾人口致残原因主要包含肢体残疾中的其他外伤(11.3%)、肢体残疾中的骨关节病(7.02%)、肢体残疾中的脑血管疾病(5.7%)。60岁及以上残疾人口致残原因主要包含肢体残疾中的脑血管疾病(23.4%)、肢体残疾中的其他外伤(10.8%)、肢体残疾中的其他(6.01%)。

分年龄分残疾类别来看,0—15岁残疾人首要致残原因一致。视力残疾主要是由于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造成的,听力残疾主要原因不明,肢体残疾主要是由于脑性瘫痪造成的,言语残疾主要是由于腭裂造成的,智力残疾主要是由于脑疾病造成的,精神残疾主要是由于孤独症造成的。16—59岁分残疾类别致残首要原因来中,视力残疾为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听力残疾为原因不明、肢体残疾为其他外伤、语言残疾为听力障碍、智力残疾为脑疾病、精神残疾为精神分裂。60岁及以上分残疾类别致残首要原因中,视力残疾为白内障、听力残疾为老年性耳聋、肢体残疾为脑血管疾病、言语残疾为听力障碍、智力残疾为脑疾病、精神残疾为精神分裂。

由此可见,0—6岁与7—15岁残疾人口主要致残原因较为一致,均包含肢体残疾中的脑性瘫痪与智力残疾中的脑疾病。16—59岁与60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主要致残原因均集中在肢体残疾中如外伤、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同时分残疾类别来看,0—6岁与7—15岁残疾人口主要致残原因较为一致,16—59岁与60岁及以上残疾人口除了智力及精神残疾外,主要致残原因均有所差异。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河北省分年龄分残疾类别主要致残原因 (单位:%)

那么,河北省不同地域的致残原因是否存在差异?通过河北省持证残疾人数据库中各地市表征不同地域与致残原因及残疾人年龄分组做列联表,各残疾类别不同地市不同年龄分组的卡方检验均显著,说明他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可以看出各残疾类别中不同年龄分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婴幼儿残疾人主要以先天性残疾为主,成年残疾人致残主要是由于疾病及后天原因造成。同时,根据卡方检验结果及列连表可知各地市之间主要致残原因的排序也不尽相同,说明以河北省各地市表征的不同地域间致残原因存在显著差异性。

(三)地域及其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地区致残原因差异作用的再检验

河北省各区县有效样本为163个,其中致残原因分为遗传、疾病和外伤三类;残疾类别分为精神、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智力六类;残疾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类,如表7所示。

表7 河北省各区县分致残原因、分类别、分等级持证残疾发生率

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发生有较大差异,通过地域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对总体持证残疾发生比例及以因遗传、疾病、外伤导致的残疾发生比例的影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别构建四个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各模型因变量可接受的解释度R2分别为0.369、0.247、0.209、0.196,表明各因素对各类别致残原因的残疾发生比例有一定的解释力。通过回归方差的F值及Sig值可知该模型适合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同时对这四个模型进行共线性检验,自变量的容差均在0—1之间,VIF值均在1—10之间,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由此表明该模型解释力较强且拟合效果较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各类别残疾发生比例的影响因素。

首先,探究河北省总体持证残疾发生比例的影响因素(模型五)。从表8中可以看出变量D1和D4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冀北高原气候区相对于冀东平原气候区影响更显著且残疾发生比例更高;山前平原气候区相对于冀东平原气候区影响更显著且残疾发生比例更低。变量X1和X3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每提高1万元,残疾发生比例就会降低2.783%;人均道路里程每增加1米,残疾发生比例就降低0.14%。同时每千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也对降低残疾发生比例有作用。

其次,分析致残原因为遗传时的影响因素(模型六),从表8中可以看到变量D1和D3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冀北高原气候区相对于冀东平原气候区影响更显著且残疾发生比例更高;太行山气候区相对于冀东平原气候区影响更显著且残疾发生比例更低。变量X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显著影响河北省各县遗传残疾发生比例,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每提高1万元,遗传残疾发生比例就降低4.865‰,收入的提高对降低遗传残疾发生比例至关重要。而变量X2和X3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基础设施因素对因遗传形成的残疾影响不显著。

表8 各类别残疾致残发生原因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此外,探究致残原因为疾病时的影响因素(模型七)。从表8中可知变量D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冀北高原气候区相对于冀东平原气候区影响更显著且因疾病导致的残疾发生比例更高。经济因素变量X1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显著影响河北省因病致残的残疾发生比例,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每提高1万元,因病致残的残疾发生比例就会降低15.62‰。而变量X2和X3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基础设施因素对因疾病造成的残疾影响作用不显著。

最后,分析致残原因为外伤时的因素(模型八)。从表8中可知仅有自然因素变量D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冀北高原气候区相对于冀东平原气候区影响更显著且外伤残疾发生比例更高。其他因素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经济因素和基础设施对因外伤造成的残疾影响作用不显著。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河北省总体持证残疾发生比例受到自然条件(地域)、经济因素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影响,因遗传和疾病导致的持证残疾发生比例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因外伤导致的持证残疾发生比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由此可知,河北省各县持证残疾发生比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不同类别残疾发生比例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自然条件是影响残疾发生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因素,而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残疾发生的重要外生因素。

五、结论与讨论

总体来看,通过全国31个省的标准化残疾发生率与地域及其经济社会的关系实证检验分析发现,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推动了残疾发生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排除年龄结构影响后,残疾发生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经济发展因素是影响残疾发生率的主要因素,经济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降低残疾发生率。通过不同致残原因下河北省各县持证残疾发生比例与地域及其社会经济的关系实证检验分析发现,河北省各县持证残疾发生比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不同类别残疾发生比例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自然条件是影响残疾发生的基础性因素,而经济发展因素也是抑制残疾发生的重要外生因素。

就目前医学认知及实证检验结果来看,残疾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不仅包含经济社会因素,还与地域因素有显著关联,需要对此更加深入地展开研究。通过残疾类别及致残原因交叉表分析及实证检验,在我国某些类别的残疾发生与区域的地理特征、自然条件等有显著关系。如高寒地区骨关节病明显、地方性疾病突出等等,应该有针对性重点加强此类地区的残疾预防。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及地方疾病有针对性的制定残疾预防及残疾康复政策,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效果。同时,尽管从模型检验结果上看以医疗卫生服务等因素反映的公共服务指标作用不太显著,但是从理论及模型上来看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对降低残疾发生是有一定正向影响作用的。所以,仍然应该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以此满足降低残疾发生的公共服务等社会功能。

与此同时,预防机制和康复服务的相结合也是降低残疾发生的重要手段。应该建立区域联动残疾预防机制,让预防的长效机制发挥作用。因此,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首先需要以家庭或社区为单位,建立普惠式的预防和防控机制,卫健委、残联等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社区医疗机构为每一个家庭定期进行预防检查,社区也要响应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发力,积极主动地从基层做好残疾预防的动态工作,实现预先发现问题、预先解决问题的动态预防理念;其次政府和医疗机构也要加大对于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可以在学校设置残疾预防相关知识的教学任务,让广大群众都能够亲身了解残疾发生的因素和病理,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再次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环境,以社区为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定期修缮,提高其安全性和民众满意度,同时也有针对性地改善高危行业的工作环境并建立重点行业防控机制,有效降低工伤发生的风险。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上,除了给予残疾人必要的经济补贴以保障基本生活外,给残疾人“增能”“赋能”才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长久之法,也是践行国家“健康中国2030”重要战略的关键一环,更是协助残障人士实现自立的安民保障。对于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应该以社区为单位,以康复机构、家庭照护为载体,让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服务不断纳入到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中,鼓励残疾人积极参加康复活动,提高社会参与,有效发掘和培育残疾人的自身价值。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河北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我骄傲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