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游戏 优化课堂

2021-01-27 20:21王曹瑜
求知导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迎合时代的变化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策略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帮助其提升体育素养。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达成学习目标。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了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融合游戏活动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关键词: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0-0085-03

作者简介:王曹瑜(1993.2—),男,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引 言

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活动条件,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探索能力、分析能力,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游戏教学法的普及,使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活动更趣味化,也能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学生能在游戏活动中通过联系个人的实际经历,形成对外界的良好认知,进而更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活动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指出,学生在快乐、兴奋的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最佳。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游戏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学校体育育人的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游戏教学法是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互动合作中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可利用游戏教学法创新体育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进而增强个人身体素质。

小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极易产生兴趣,也极易对熟悉的事物失去兴趣。小学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将游戏教学策略引入体育课堂[1]。首先,游戏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产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学生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体育能力。学生完成了相应的游戏任务,能够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也会增强,对体育学习也会更有动力。其次,学生倾向于通过自主感知、观察和比较各种事物,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而体育游戏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锻炼实践探索能力。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联系个人的实际经历,形成对外界的良好认知,从而积极参与体育游戏活动,实现个人能力的良好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体育思维和运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此外,教师能够借助游戏活动转变单一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新型体育课堂中感知体育的魅力。但是,游戏化教学模式也存在着教师难以掌控课堂教学进度的缺点,因此教师除了要关注如何利用游戏营造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还要把握游戏的内容及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以便充分发挥集学科教育性和游戏娱乐性于一體的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倾向于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放在教学的首位,强调学生高效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忽略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小学生因年龄较小,生活体验和认知发展都有明显的不足,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2]。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激发学习潜能。

例如,在开展“呼啦圈转动”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设趣味的活动情境,并提供体育用具,引导学生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技能。此后,教师在让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玩呼啦圈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运输粮食”的游戏。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各组学生需要手拿沙包从起点出发,依次转过“山洞”、跳过“小土坑”、走过“小桥”,将手中的沙包送到“粮仓”,然后跑回起点。此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体育游戏情境:用两把小椅子将大的呼啦圈立起来形成一个“山洞”,而两个小圈则紧紧挨着,依次摆好形成一个“小土坑”。学生不仅需要过“山洞”、过“小土坑”,还需要走过用平衡木搭建的“小桥”,最后将沙包扔进用纸箱做的“粮仓”中。这样,学生能够在这一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探索出呼啦圈的各种玩法,提高实践探索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游戏中能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真正地锻炼个人的身体素质。由此可见,小学生更倾向于学习新奇的事物,但也容易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如果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就无法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新鲜性和娱乐性,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体育游戏环境,提高学生实践参与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参与的意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和质疑中交流讨论,充分发挥探究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提出假设、设计游戏过程并进行分析和探索,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参与意识。教师不应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而应为学生营造良好体育游戏环境,鼓励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讨论和尝试,提高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弱,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使他们获得一定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个人的游戏参与感,再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这样有助于他们快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水平[3]。教师在游戏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进行“运球接力”这一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先为学生提供篮球、障碍桩等材料,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带着球绕过障碍。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能够充分调动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经过思考得出:只有将球推向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并且控制力度,才能让球从容地绕过障碍。在学生了解运球的原理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障碍接力跑游戏。学生在障碍跑接力的过程中,既能够巩固个人的运球技术,也能够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获得了乐趣,提高了体育运动水平。由此可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体育游戏活动,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意义。

(三)投放丰富、适切的材料,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材料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的媒介,也是其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桥梁。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体育游戏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投放,通过投放丰富且适合的游戏材料,让学生感受体育游戏活动的真实性,并使他们在探究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描述、比较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运用多种辅助工具进行简单分析和运用[4]。由此,学生能够在这种丰富的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例如,在开展“我是跳绳小能手”的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游戏设计,由此培养学生结合器材开展相应体育游戏活动的意识。在单人跳绳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前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在规定时间内提高双脚跳、单脚跳、交叉跳的跳绳个数”这一问题。课上,教师开展竞赛游戏,让学生比赛在两分钟内跳绳,跳的数量最多的学生率先得一分。此后,教师还可设计单人跳绳接力赛,要求学生边跳绳边前进,绕过障碍物,进行接力游戏。在这一游戏环节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团结合作精神,有计划地安排队伍成员的出场顺序,如将跳绳最好的学生放在最后,从而提高队伍获胜的概率。在这一游戏过程中,學生能够发挥个人良好的运动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从这个游戏活动可以看出,教师投放适合的游戏材料,可以启发学生的游戏思维,调动其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运用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深化个人的学习动机,在体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个人的运动能力。

(四)重视游戏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可以设计多样的互动游戏,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其积极参与体育游戏。而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部分教师的评价偏重于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忽略了综合性评价对学生探索分析能力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意识到学生思索的过程比其游戏结果更具有价值。因此,体育教师应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为学生提供直接的通关方式,而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使他们自主寻找游戏通关方法,进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

例如,在进行“往返跑”这一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通过互评和自评等方式评价个人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在两名学生进行完往返跑的比赛后,教师可让其他学生演示这两位学生往返跑的过程,并让其他学生对这两名学生的往返跑过程做评价。学生通过关注演示者往返跑的动作,掌握了如何才能迅速地提高往返跑速度的要领:转弯时步子要大、后腿蹬地时要用力,在跑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机转换重心。此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学生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集体的力量,纠正别人在往返跑过程中的错误动作,由此提高往返跑的效率。之后,在具体的比赛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总结往返跑的动作要领,如有的学生在观看别人的跑步过程后,总结了自身跑不快的原因是跑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转移重心,因而错失了超越其他小组成员的时机。学生在这一户外体育游戏的评价过程中,能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培养个人良好的思维品质。此外,学生能够在完成游戏任务同时,有效构建体育知识体系,提高运动实践能力。

结 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游戏活动对教学的作用,增加游戏活动中的体育元素,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游戏活动的合理、高效开展是教师追求“真游戏”的过程,是教师有意识地将小学体育教学回归本真的过程。而为了更加高效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应营造良好的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意识,调动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游戏为教师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探索能力,感受到了体育锻炼的乐趣。

[参考文献]

黄胜江,薛阿军.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四个策略:2013年黑龙江省体育课堂教学大赛有感[J].体育教学,2013,33(10):25.

王猛.聚焦课堂教学 推进区域教研:“甬、温、绍、舟”四地“互学互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绍兴举行[J].中国学校体育,2019(06):20.

韩庆敏,陈彬,刘剑.课堂教学求实效 队列队形促执行:基于队列队形规范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策略研究[J].体育教学,2019,39(02):72-73.

张汉良.巧用游戏教学法构建“四有”新课堂:新样态课堂背景下小学低段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J].体育教学,2019,39(09):26-28.

徐玲雁.体育趣味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丽水、文登两地中小学体育“趣味课堂”教学研训活动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5(02):33.

猜你喜欢
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