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相关研究

2021-01-28 07:55
大众文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民族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文化馆,山东威海 264400)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文化价值极具上升,促使我国社会各种要素不断地前进,对于提升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么如何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呢?其动力就在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弘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群众文化的创新也是尤为重要的。民族文化就是世界文化,只有将我们的民间民俗文化推向世界,才可以很好地得以传承,这样才会很好的发展群众文化。所以我们本篇文章就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群众文化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深深的讨论以及研究,对于相关人员提供的借鉴,我们对其现实的意义加以阐述[1]。

一、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物,同时这些宝贵的财富又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人文精神,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能够实现民族统一是一项极其有难度的工程建设,那么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则任重而道远。那么这样一个民俗文化的多样化并且复杂的工程建设起来也是难度重重,所以对于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尤为重要的传承。针对现阶段的文化传承,各个民族、民间以及民俗文化之间的发展文化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那么现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就必须具备国家支持,变迁更替以及群众保护这三个特点。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大力提倡开发民俗文化,即使现在已经有了很欣慰的结果,但还是需要群众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加速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其次当前社会时代的发展迅速,民俗文化也随之有着变迁和更替的特点,使之程度上有着大大的不同,内容上也变得更加复杂化,最后就是由于不断的发展和开采民间民俗文化致使很多文化被破坏,所以说在倡导民俗文化的同时还需要群众的大力保护,不要让破坏大于保护。

由于我们国家各级文化部门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常组织各类文化展演活动,群众的业余生活也是非常多样化的,这也大大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各项发展,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得以舒缓压力,发泄情绪。但是虽然群众文化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但是其发展过程也是面临着重重困难。随着我国群众的生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于传承民俗文化,发展群众文化,引导社会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2]。

二、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

传承是继承、自信、认同,它承载着一种责任,延续着一种情怀,彰显着一种精神。同时传承也是一种使命,让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民族文化能够一直保留下去。群众文化发展的希望,是通过越来越多的传承者的努力,给群众文化赢得更多、更大、更远的舞台。群众文化是指群众自发组织,自主参加,自己娱乐的社会公共文化,它的核心群体就是人民群众,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起加快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也体现了群众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得到了大众的认知和认可。

随着我们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着明显的变化,对于追求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热忱却是逐渐减退,然而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活动,我们可以在社会文化方面和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加以融入和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大踏步发展。那么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群众文化就具备了非常鲜明的传统性,如果想要将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更好地融入群众文化中,得以传承,就必须挖掘其特色和特点,使之具备现代化的时代特点,这也是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大的意义。为了实现现代社会文化思想能够进一步做出发展,人们需要把各个民族的、民间的、民俗的文化艺术展现在群众文化中,并积极孕育和传承,这样持续下去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比如将一些固定形态方式传承下来的一些民俗文化比如泼水节、贴窗花、吹糖人、捏面人、赛龙舟等,有的经历了千年的变化,却未改变,而有的不断被后人创新改进和变迁,然而无论何种形式,都将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的递进与群众文化完美融合并持续发展,并且和谐共存。当今社会无论如何发展民俗文化,都需要得到群众的喜爱,处于传承民间的、民俗的文化艺术阶段中,社会的群众文化还要持续不断的找寻新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发展。我们需要将群众文化的个别性、地域性、共同性、稳定性、综合性和过程性等特点很好的融合进民族的、民间的、民俗的文化,使得民俗文化可以自成系统的同时又独具特色,进一步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发展。物质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基础,我们将其慢慢渗透在人民群众之间,使之结合,一同发展。学习传统文化,也是陶冶群众的性情,发扬传统文化旨在通过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于性格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变得更加愉悦、放松,也更加自信了,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的[3]。

三、在传承过程中进行创新属于群众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源动力

(一)主动传承民俗文化,积极发展群众文化

因为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以及群众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即便群众文化受经济基础的限制,但是它的独立性使得不会因经济基础的改变而跌灭,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不要隔断历史,然而群众文化的传承不仅只是传承形式,更加需要传承内涵,相比较之下,对于形式继承来说它的价值更大。我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艺术遗产不能否定也不能盲目接受,要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学会变通,将各族人民的喜闻乐见充分运用到我国群众文化的创作中。其实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随之我们的生活不断提升,传承传统文化,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二)创新群众文化

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不断的开发和发展,并且有效的得以传承,后人对于此类文化的创新也是刻不容缓,我们经过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不断继承,使得群众文化加以创新,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推陈,促使群众文化的出新,两者之间的积累后发展起来全新的社会文明文化,这是对于社会活动的积极反映。那么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就成了群众文化创新的核心关键了。群众文化的形式上非常活跃、更加容易发生变化,并且群众文化具有的各项内容更加保守且稳定的。例如:端午赛龙舟、包饺子,扭秧歌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没有发生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其实际内容却有了本质的改变。人们要不断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新,活动形式也要有所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示出核心的文化思想内容,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情感,这就需要开展表现形式方面的创新。因为传承和创新二者的关系是统一的,文化传承属于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文化的创新离不开传承传统文化[4]。

四、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具备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原有的特性,一些相对较为优秀的古诗歌、戏曲等一直都以其相对独特的体裁以及思想内涵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甚至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也一直被人们多珍视保留了下来,例如:杂耍、舞龙、舞狮等活动在民间盛行不衰。但是抛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言,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具备封建迷信性质的传统文化也被人们一直所保留着,例如:三从四德、宗教迷信等。这些所谓的文化其实对人们的文化发展而言没有任何的帮助,如果说任其在社会群众当中所广泛的流传,则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对于人们的思想建设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人们在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民俗或者文化时需要具备绝对的理性和思考,以批判性的继承方式为主,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确保我国群众文化的内容既健康向上,同时还丰富多彩,充满了希望。

(二)把文化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发展之中

近几年来,我国现代经济体制一直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也在此期间涌现出非常多的新兴学派,例如:经济民俗学、消费民俗学等。并且我国对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和重视。因为就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角度上来说,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会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就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通过怎样的方法与手段能够将我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所具备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俨然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人们所争相探索的课题之一。例如:我国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时,在开发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带了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所具备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十分充分地利用了西部地区的所特有的一些民族聚居等特点,利用西部地区的民族服饰以及独特的餐饮为主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壮大。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高对我国民俗文化的认识与重视,并将传统的民俗文化融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当中。

五、结论

我国人民的文明发展过程变得如此繁荣和富强,社会时代进步与不断发展是离不开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我们的人文生活需要不断变化才能满足需求,随之时间的推移,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将会有数量更多,追求更美好的要求,因此必须做好对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方面的传承,在此之后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进一步将中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传承发扬光大。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加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人文精神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国家“软实力”,通过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信仰追求、理念创新等力量塑造国家的综合国力,来实现民族统一大业,凝聚民族精神,构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实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架构。然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能够得到很好的促进和发展,就需要传统文化的努力传承,找到两者之间的共性,将文化的精髓植入进去,适当改造,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推陈出新,融会贯通。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满足现代化社会文明的发展建设,就要传承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群众在当下先进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让群众文化可以多样化。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民族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MINORITY REPORT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