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分析

2021-01-28 08:11
江西煤炭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顶煤壁瓦斯

翟 龙

(同煤国电同忻煤矿有限公司,山西 大同 037001)

我国是典型的“缺油多煤”国家,2019年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38.46 亿吨、41.32 亿吨,煤炭在未来50年内依然是最可靠的化石能源。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煤炭产量、生产成本、效率等有着直接影响,因此适当提高推进速度是提升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回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与推进速度相互影响并制约着推进速度,为确保回采工作的安全高效,必须分析矿山压力对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

1 工作面概况

同忻煤矿1611(3)工作面煤层厚度1.5~4.6 m,平均厚度2.2 m,倾角8°~12°,平均倾角10°,该煤层中间有一层厚0.3 m 夹矸,以泥岩为主,煤层顶底板柱状图见图1。该工作面宽度约180 m,巷道布置见图2,其中轨道和运输大巷尺寸均为:宽×高=4.8 m×3.5 m;支护方式均为“锚梁网+锚索+U型棚”,工作面液压支架参数见表1。通过测定:1611(3)工作面瓦斯含量约为2.8 m3/t,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表1 工作面液压支架技术参数

图1 煤层顶底板柱状图(部分)

图2 工作面巷道基本布置

2 不同推进速度下工作面瓦斯含量及矿压观测分析

该工作面煤质为主焦煤,市场需求量大、价位高。为保证工作面生产效率,该矿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该工作面的最快推进速度。在此首先测定不同推进速度下工作面瓦斯含量,然后分别选取40#(上部)支架、75#(中部)支架、100#(下部)支架作为支架工作阻力数据采集点,布置见图3。

通过结合其他工作面经验,在此确定1611(3)工作面不同推进速度方案有四种:4.3 m/d、7.2 m/d、10.8 m/d、13.2 m/d,以每个速度分别保持推进10天来分析工作面各参数情况。

图3 支架工作阻力数据采集点分布

2.1 不同推进速度下工作面瓦斯含量测定

回采作业时,工作面的瓦斯含量对安全生产有着直接影响。回采工作面及回风巷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要求在1%以下,当瓦斯浓度超过1.0%,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因此,在确定最适宜推进速度时必须首先满足瓦斯浓度不超限。现场实测1611(3)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曲线见图4。

由图4 可知:①随着推进速度增加,风流中瓦斯浓度总体上处于增大趋势,不过均远小于警戒线;②不同推进速度下,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相差并不大,究其原因:虽然推进速度增加会加大煤层瓦斯释放量,但是很多处于采空区、围岩中的瓦斯来不及释放就被再次压实紧密,所以并不会造成较大危害。因此1611(3)工作面在设计的推进速度下风流中瓦斯浓度均处于安全值之下,其中4.3 m/d 时浓度最小,浓度范围在0.3%~0.4%。

图4 不同推进速度下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曲线

2.2 工作面老顶来压显现分级

老顶垮落是造成工作面来压的主要原因,而根据顶板性质、煤层厚度不同,老顶来压显现度也会有很大差别。一般老顶来压分级指标是以老顶初次来压当量Pe 为参考标准,计算公式见式(1)[1],经计算1611(3)工作面Pe=890.66,对照下表2 的老顶来压显现分级表属于不明显级别,这对工作面液压支架和巷道支护是有利的。

式中:Pe 为老顶初次来压当量,kPa;Lf为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在此取值30 m;N 为直接顶充填系数,取值1.5;h 为煤层采高,m,在此取值2.2。

表2 老顶来压显现分级指标

2.3 不同推进速度下来压步距分析

1611(3)工作面不同推进速度方案下的顶板来压数据,见表3 和图5。由相关数据可知:①随着推进速度增加,周期来压步距、来压持续长度、来压载荷均呈现逐步增大情况;②虽然工作面推进速度不同,但矿压动载系数基本维持在1.65 左右,影响较小[2]。因此得出工作面快速推进时,会增加支架的受载时间,不利于支架的使用和维护,反而会增加顶板断裂回转力的影响程度,单从这方面分析,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小越有利。

表3 不同推进速度下周期来压特征

图5 推进速度和周期来压步距关系曲线

2.4 煤壁片帮和冒顶事故分析

现在煤壁片帮和冒顶虽然不会造成严重伤亡事故,但是会损坏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机械设备,导致无法正常割煤作业,而顶板活动是产生该类事故的直接原因[3]。在此以工作面不同的推进速度为基础,统计煤壁片帮和冒顶的次数、深度、范围,具体数据见表4。

由表4 可知:①随着推进速度增加,煤壁片帮次数和频率均处于逐渐减少趋势。从现场经验来看,速度越快,片帮深度越小,在以4.2 m/d 慢速推进时,发生了一次厚度达1 200 mm 的片帮事故,煤壁稳定性很差;②在同一推进速度时,随着片帮深度越大,发生概率越小;③现场工作面推进时,片帮多发生在中上部支架位置,分析是受夹矸影响。

表4 工作面煤壁片帮统计

在此分析上述规律原因如下:当工作面推进速度越慢时,煤层受顶板挤压时间越长,塑性范围区越大,因此造成煤壁稳定性变差,但如果工作面推进速度较快,煤层裂隙发育程度低,不利于内部瓦斯的释放。综合考虑,工作面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推进速度是有利的[4]。

3 不同推进速度下超前支承压力及瓦斯含量观测分析

超前支承压力是指在工作面之前的一段距离内,煤体内存在着压力显著增大趋势,该类型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前压松散煤层,可以使采煤机更容易割煤作业,而且有利于煤体内瓦斯的提前释放;但同时也是造成工作面片帮、巷道变形的重要原因。因此,超前支撑压力保持在一个较小值即可[5]。

3.1 观测方法和观测点布置

本项目对超前支承压力的观测点布置见图6,共布置了四个测站,测站间距设计为100 m,且第一个测站距离外切眼100 m。观测方法采用KSE-Ⅱ型钻孔应力计及配套的数据记录仪,观测孔共8个,深度设计为5.0 m,高度设计在轨道和运输大巷底板之上1.5 m 位置处[6]。

图6 超前支承压力观测站布置

3.2 超前支承压力观测数据分析

该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观测数据见表5。由表5 可知: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增加,支承压力峰值、应力集中系数在逐渐增大,而压力峰值距煤壁距离、支承压力影响范到13.2 m/d 时,压力峰值距煤壁距离仅10 m,且压力达到了31.5 MPa,容易发生煤壁片帮、冲击地压等事故,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因此仅从这一点就要排除该推进速度。单从这方面考虑,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小越有利[7]。

表5 1611(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数据

4 结语

如果从煤矿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在保证回采工作面及回风巷瓦斯含量安全的前提下,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越好。但通过综合对比分析1611(3)工作面不同推进速度时来压步距、煤壁片帮和冒顶事故、超前支承压力等不同因素,发现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超过13.2 m/d 时会引发周期来压步距大、来压持续长度长、压力峰值高等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将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控制在该值以下;而当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在4.3 m/d 时,煤壁片帮事故会增加,会影响正常生产。最终,技术人员决定将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控制在10.8 m/d,遇到地质条件较差时则减为7.2 m/d。工作面最佳推进速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保证安全生产为前提条件。

猜你喜欢
老顶煤壁瓦斯
小保当矿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的压杆稳定性分析
煤体强度对煤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破坏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及控顶原则研究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荆宝煤矿坚硬顶板初次来压步距规律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站在煤壁跟前
综采工作面老顶周期来压比初次来压时顶板压力显现强烈的原因分析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