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贸专业群“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1-01-29 10:33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陈丹彤
商展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商贸产教校企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丹彤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历来都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和深化教学创新改革的方向,同时为高职商贸专业群育人模式的探索指明了方向。建立校企精准对接、学校精准育人的专业群育人模式成为职教集团背景下现代商贸专业群建设研究的重点。因此在职教集团背景下探索现代商贸专业群“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职业教育“双精准、双融合”的内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于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使得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发展逐渐脱节的问题越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这种情况,“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的提出,强调原来所提倡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必须植根于校企双方精准对接。目前,国内研究大都是校企合作方向,精准对接企业,进而精准育人,主要研究的行业和产业地区都是珠三角经济区域。众所周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生命周期,企业的人才需求和知识需求也就具有时效性,因此,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准对接职教集团企业和产业链组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精准育人[1]。

“双融合”的育人模式,国内研究百花齐放,有从文化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研究,从课程要素与教学要素融合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从校内科教融合到校外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创新研究,还有从以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双融合”育人模式研究。这里的“双融合”是指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产教融合是指立足苏州地方职教集团产业与学校教育融合,从商贸类专业群内技能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相融合。

2 高职商贸专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调育人机制的创新研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就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专业群的建设和校企合作的实际开展效果而言,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专业链和产业链脱节

商贸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专业拓展,与企业实际需要、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使得专业缺乏吸引力、专业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历年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另外,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消费零售、电子商务等行业得以迅速发展,不仅对于现有岗位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还产生了众多新兴岗位,比如新兴的营销直播、机器人物流配送等,以及随着国际电商平台兴起,对于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等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目前高职商贸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脱节,高职院校商贸专业的人才培养并没有依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具体岗位技能以及未来行业发展等进行专业设置、课程设定、教材选定、教学内容安排等,最终培养的人才必定难以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2]。

2.2 产教融合形式化

目前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虽然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大多数产教融合只是体现在高年级的实习环节,并未贯彻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得产教融合的效果并不理想[3]。另外,校企融合的深入开展和顺利进行,是建立在校企双方共赢的基础之上,从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助力社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的职能和使命;从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来看,商贸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融通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最根本的取向,商贸专业的教育理念创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等都必须与产业发展相对应。因此,产教融合不仅要体现在学生实习环节,还要融入专业教学的各方面,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都要充分体现企业对于商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不能流于形式。

2.3 短期行为,缺乏长期规划

商贸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作为商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实时调整。但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商贸专业群的建设以及产教融合的开展情况而言,大多只是重视短期的人才培养,而忽视了专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职业生涯的规划。

2.4 不能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育人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来讲,在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学习自律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方面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使得高职商贸专业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自律性相对较弱,热衷上网娱乐,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大学生,热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及学生会,在个人能力、性格特点、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此,高职商贸专业教学必须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育人。高职商贸专业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是建立在对于每个商贸专业、不同专业课程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目前高职商贸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是从本科商贸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借鉴而来,忽视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

3 现代商贸专业群“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的创新策略

“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精准对接职教集团的企业和产业链组群、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包括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技能,实施精准育人[5]。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商贸专业群的建设,通过京东物流学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管理制度,以保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期有效合作下去。

3.1 构建“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

根据调研得出长三角区域内的主要岗位群,并对物流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能力、职业专项能力、岗位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知识结构分析,细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核心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体系,实现精准对接职教集团的企业和产业链群,从而开展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双精准”人才培养[6]。

通过职教集团内企业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对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教育资源、教学条件等高效整合,同时通过深度产教融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商贸类专业群内技能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专创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双融合”育人模式。

3.2 “专创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依照“一系一品”“一专业一特色一名企”的整体部署,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年调整职教集团的成员,通过商贸专业群建设,实现分段培养、分层培养,构建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精准育人”“专创融合”育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在职教集团的牵头下,通过与苏州当地企业成立直播创业实训中心,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以校园“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苏州非遗文化产品推荐[7]。通过直播创业中心主播选拔、团队构建、品牌文案、短视频制作等,使学生掌握社交营销、主播技能和产品供应链管理技能,同时培养了创新创业技能。

3.3 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必须构建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调整教学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技能规范、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践课程标准,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企业合作将企业资源与项目引入学校,融合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使实践教学不过于依赖校外企业,在校内就可以实现充分的“工学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内容包括:校本教材、课程标准、教师指导手册、学生实训手册以及实训项目任务书等。

3.4 集聚优质资源,校企共同育人

现代商贸专业群的建设和“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可以充分借助职教集团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以目前高速发展的物流、电商行业为依托,以学校特色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为主线,联合行业、企业、学校多元主体,形成以“企业学院”形式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精准融合的长效育人机制[8]。联合企业、学校、政府、行业多元主体,充分挖掘和发挥多方面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企业化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多元化协同育人机制。比如,高职商贸专业群建设,需要在与职教集团内的产业链进行深度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京东企业学院建立“校中企”和“企中校”两个课堂,将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实践教学与真实工作情境相融合,把企业作业流程融合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基于企业作业流程的仿真型教学,企业参与教学,学生的工作是创造性解决问题,不是一般的接受、模仿,提高了教学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职教集团背景下“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的研究,能够很好地解决高职商贸类专业与产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产业服务能力不强等单一建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双精准、双融合”育人模式可以全方位拓宽职业教育的育人途径,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实施多元教育,最终实现精准对接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链组群,让不同商贸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环境、不同育人模式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作用,进而为现代商贸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

猜你喜欢
商贸产教校企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画像即墨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