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29 20:14
上海商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信用

严 晶

一、数字普惠金融概述

1.普惠金融

在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普惠金融”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被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旨在让所有对金融有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与需求相匹配、可承担的金融服务,让金融体系能够普及和惠及所有人,尤其是想让中低收入群体、中小微企业等金融弱势群体获得足够的、适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改善生活、得到更好的发展。

2.数字普惠金融

(1)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万物互联趋势下,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旨在利用数字技术促进金融普惠性,让金融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水平的途径

①创新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电子银行、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和小额信贷的问世拓宽了金融服务渠道,简化了金融服务供给的中间环节,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接洽,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可以直接与有盈余资金无处投资的私人投资者取得联系以获取投资,处在偏远地区的人们通过移动设备上的电子银行就能实现转账和支付,人们能更便捷地享受到金融服务。

②扩大服务范围,降低服务成本,使得金融服务供给增多,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依托互联网技术,金融服务可以摆脱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的同时,节省了增设线下网点的人员、场地等运营费用,对偏远地区来说,影响尤为明显,既极大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又使得金融供给增多,客户能以更低成本享受到更多适应需求的金融服务。

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和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

诸如融资难、周期长、成本高、渠道单一等问题一直桎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束缚了大众创新创业的热情。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如银行获得贷款,即便可以,也需要提交繁杂的申请资料,经历很长的审核周期,才能以较高的利息获取较少的贷款额度。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还是通过内部集资、民间借贷和社会融资的方式来筹集生产经营资本,民间借贷和社会融资虽然门槛低、易获取,但其风险高、稳定性不足,而且通过这些有限的渠道筹集的资金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

(1)还款能力弱

中小企业本身的资产规模就小,再加上部分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经营者运用高杠杆经营企业,一旦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就可能会面临破产。因为中小企业利润不稳定以及缺少抵押担保物,从而增大了无法偿还贷款的可能性,金融机构因此不愿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

(2)信息不对称性高

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不严谨,财务报表不规范,内部审计缺乏有效监督,财务报告上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透明,造成企业债权人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导致企业债权人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3)收益与风险不对称

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贷款呈现出高频率、小数额和高不良贷款率的特点,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所获的收益较低,又因为多次审查、后续跟踪管理困难和担保不足导致成本高、风险高,预期收益与风险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不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

以上几点导致金融机构在放贷前需要对中小企业加大审核,较高的审核成本最终还是通过利率的形式转嫁给中小企业自身,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存在极大的约束。

三、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和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也有很多学者从理论角度和实证角度论证过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显著的缓解效应,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还存在着一系列现实的问题。

1.监管缺失,风险防控机制跟不上创新步伐

在大力推行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对于一些新兴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平台的运行模式了解不足,介入不足,任由其规模逐渐扩大,没能前瞻性地分析出其中蕴含的金融风险,监管主体也不明确,缺乏有针对性的法规和监管措施,不能及时地引导新经济业态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发现问题后发布的政策缺乏实践性,落实也不到位,出现重大风险事件后就采取严苛的清退政策,抑制了新经济业态发展。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兴起与衰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征信体系不健全,信用信息比较分散

数字普惠金融依靠构建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信用体系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简化审核流程,降低人工审查成本,使得金融机构敢贷、愿意贷给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从供给端入手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但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并不健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是信用信息的主要来源,市场征信机构的信用信息库是补充来源,税务局、法院、公安机关等行政部门的信息不是完全公开的,因此未被有效整合,互联网数据征信市场上的信息比较分散且不全面,一些信用信息被大科技公司垄断,这些都导致信息公开查询平台的可依赖程度不高,最后还需要人工进行额外的信用考察与整合评级,才能得到一个精确的用户信用画像。

四、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1.鼓励数字金融创新,完善监管体系

政府要推动数字金融创新,以科技赋能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来简化融资手续,降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增加小额信贷供给;通过推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更加便捷的金融渠道。与此同时,监管机构要注意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建立完备的风险提示和披露机制,提升对新兴业态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以加强人们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信心,保障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

2.健全征信系统

政府要激励和引导市场相关主体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提高大数据信息整合能力,同时也要破除某些公司和部门在信用信息方面的垄断和不透明,促进互联网金融信息、政府行政部门信息与征信系统内信息的互通与融合,以便加快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开放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健全征信体系,减少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地区制度环境

政府要加快各地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地区制度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化程度,进而最大化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内涵,以及利用数字技术促进金融普惠性的三个途径;其次梳理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表现,指出了中小企业融资难、渠道单一、周期长、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再次探究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背后的原因,指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三个问题;最后提出五点对策和建议。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相关数据支持,没有结合相关数据描述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后续研究还可结合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地区特点,以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信用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