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21-01-30 13:44陈阿丽邓福康
西部皮革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互联网+人才

陈阿丽,邓福康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的飞跃式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规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与我国多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和以及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广泛应用既促进了会计运作模式的革命性变迁,其信息化的应用也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模式已经由过去传统的“单一账房先生”转变为集合会计、审计、管理、法律、风险、互联网等多个学科于一体的应用型、复合型和管理型会计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在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结合时代背景探索地方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新模式,这对会计人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基础会计岗位逐渐被信息技术取代致使会计人才面临就业挑战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1]的优化配置和重新整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革新,于此同时互联网对生产力的变革性影响也涉及到了传统的高校教育行业。其中对于地方高校的影响极为显著,地方高校多以应用型定位为主,即以支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服务在社会生产的第一线。因此,互联网的大发展使地方高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整个会计行业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会计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基础性工作大量被计算机系统所替代。比如,四大会计师事务相继所推出的财务机器人,能够核对和收集重复性高的多类会计工作,其运行速度快,运行时间长,工作效率高使得传统会计工作被逐渐颠覆。而会计岗位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大量基础性会计岗位被计算机所取代,这使得地方高校会计人才的就业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图1 财务管理软件记账会计工作流程

1.2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面临巨大冲击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智能化会计时代的到来,催促着传统会计迅速向管理会计转型,尤其是大量的基础性会计岗位逐渐被计算机和智能软件取代。一方面,这一系列的变革都意味着新时期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当前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必须做出调整,改革势在必行。即会计人才的培养应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需能同时满足会计行业发展和智能化发展的双重需求。因此,高校应从教育理念改变、师资力量提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转换等方面重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应对互联网的发展[2]。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与会计领域的融合发展正在释放出无限的潜力。财务管理软件的层出不穷标志着会计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如图1 所示)

2 “互联网+”背景下探索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现实必要性

会计学作为应用性极强的管理学科,其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逐渐深化能够推动整个会计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管理变革。使得会计行业的工作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和岗位设置模式发生各种变化。因此,为了适应此时代背景,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也应顺应潮流,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到会计人才的深层次培养领域中[3]。拓宽人才培养思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兼具会计专业知识、互联网思维与智能管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并据此带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1 互联网推动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政策支持

“互联网+”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热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引领了全球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而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多项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中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纳入重要战略部署中,这对以互联网为基石推动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表1 所示)

表1 国家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发布

2.2 以互联网为基础探索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促进管理型和综合型会计人才的形成

在互联网背景下,普及信息网络,更新知识和技术成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高校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会进行创新[4]。即根据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来深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使得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与产业的变革与调整相契合,实现贴合经济发展方向的人机交互式学习。既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又注重会计职业判断力和决策力的加强,促使学生形成综合的、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成为兼具技术性和管理型的综合型会计人才。

2.3 以互联网为基础探索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互联网和信息化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促进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整合社会资源,根据对社会资源的人才需求结构进行目标分析来对会计人才进行合规化和目标化培养,实现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结构的统一。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良性循环,而这都是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而实现的。对高校而言,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整合,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和教育设备让会计专业学生装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利用互联网的支持,为会计专业学生参与到会计实践与会计实操中提供了诸多便利,能够帮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会计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判断力。

3 “互联网+”背景下探索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对策分析

3.1 创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得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得到全面发展,高校教育尤其如此。当今时代,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信息网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对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地方高校应当积极做出应对措施,改变过去陈旧的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当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多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为社会输送大量技术性和操作性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当前的技术性和操作性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变革当前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互联网时代下是多学科、多产业、多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强力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最前沿的互联网技术[5]。而当前的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逐渐落后,不再适用于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当前的会计人才培养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特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导向,使得学生的教育能够适应当前多元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3.2 创新高校会计人才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在高校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对于高校会计人才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与之相应的创新。一方面,在整体教学策略上,从课堂教学到网络教学,从单一教学资源到多元化教学资源,从以书本教学为主到书本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方位的教学模式的更迭和创新以达到对于会计人才的全面教育。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方式上,应当严格把控企业的人才需求内容和岗位设置内容与高校会计人才的教学,使得二者能够达到多方面的契合,将人才教育与实际人才需求相结合。首先,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不契合当代人才培养需要的旧式内容及时删减和淘汰,保持教学内容和课本的时新化,在课程设置方面能够突出重点,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将学习内容量化和实践化,实现学生的交互式学习和实操性学习,将理论学习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再者,课堂的教学质量把控者是教师,因此,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高校的师资队伍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和授业解惑的作用。所以,高校应当将大力培养一批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作为一个长期努力的方向,坚持与强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规范者的职责和作用。

4 总结

互联网的兴起与日益发展带来了社会乃至全球各个国家在方方面面的新变化,并且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全面改变了社会的生产规则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必须要进行创新,从人才培养的思路到人才培养的内容,从人才培养的策略到人才培养的方法都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发展格局。而当前的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人才需求多层次化和高素质化带来的就业难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不匹配问题。而本文立足于当前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多个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对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和分析,以期能够提升当代地方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互联网+人才
人才云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呼伦贝尔地区蒙医专业人才需求与教学改革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