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脑与社会心智”专栏主持人语:

2021-01-31 18:34陈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智重塑决策

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断言:“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凡是不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间,或者能够自给自足而不需要生活在社会中间的人,他不是一头野兽,就是一位神祇。”与之遥相呼应,在同一时期的东方大陆,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作为社会性的生物,人类文明中的大部分成分都与集体的行为有关。我们会想要维持一段浪漫的爱情;融入学校、工作单位与社区;笼络人心与避免权力被剥夺;与家人分享好消息;为你钟爱的篮球队加油,以及查看微信朋友圈等等。这些事件激发了我们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系列想法、行动和感受。这些都是社会心智(social mind)的表现形式。

今天的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许多社会行为与其他哺乳类动物具有相同的神经生物和心理机制,问题也随之产生:人类与其他物种究竟有何不同?例如,人类尤其擅长重新利用手头的物品,无论是把梯子变成书架,把废弃的火车站变成博物馆,还是把一把五颜六色的贝壳变成项链。毫无疑问,大脑是社会心智的根基。随着新挑战的出现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进化会以神奇的方式重塑大脑——重新调整现有神经回路的用途,以完成新的任务。应运而生,人类大脑在进化中产生了一个专门用于理解他人,并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皮层网络,我们称之为“社会脑”(social brain)。我们高度发达的社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对现有神经回路的适应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新的回路实现,这些适应、复用(reuse)和重塑建立在人类出现之前就长期存在的深厚生物进化基础之上。我们设立本专栏的目的,是希望在哲学关怀与科学证据的迭代互惠中推动社会心智与社会脑研究,并为其提供一种大纵深、厚基础的交叉学科视域。在本期专栏中,鲁仙仙等综述了内感受与自动社会认知(共情、自我认知)、控制社会认知(心理理论、模仿、认知重评)相关的行为研究,重点分析了内感受影响社会认知的神经机制。周珲等的文章以言语与动作能力的关系为入口,着重探讨动作对儿童言语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借助进化同源性解释了儿童语言发展与动作理解能力在大脑神经机制层面上的复杂关系。张引等的文章对自我控制的决策过程及其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了决策是元决策与自我控制的观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学问之道,求其放心。我们相信,即便再微末的雨滴,只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下落,都必将浇灌出丰收的曙光。

猜你喜欢
心智重塑决策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重塑未来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李沧:再造与重塑
重塑灵魂
爱是开启幼儿心智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