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自然格局述略

2021-01-31 22:46赵九洲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滹沱河平山县平山

赵九洲

(青岛大学 历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一、地形地貌

(一)县域

平山县最古老的沉积地层可追溯到太古宙新太古代,距今约28亿年前。此后至7 000万年之前,地层虽多有变动,但一般都是滨海、浅海环境。7 000万年前燕山运动使得太行山隆起,平山县西部逐渐成陆,到200-300万年前,随着砾石、砂、泥土的不断堆积,平山中东部也逐渐演变为陆地,形成了现在的地貌特征。

平山整体地形格局为由西北向南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而向东敞开的簸箕形状,整体地貌属于山地类型,主要有亚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山前平原五大类型。

海拔2 000米以上的亚高山集中在西北角,面积0.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0.1%,最高峰为驼梁(又名南驼山),海拔2 281米。

海拔1 000-2 000米的中山主要位于县境西北部与东南角,面积52.1万亩,占全县面积的13.1%,比较有名的有海拔1 252米的王母观山(又称房山)、海拔1 054米的天桂山、海拔1 789米的君铺岭山等。

海拔500-1 000米的低山主要位于县境西部,面积140.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35.3%,为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较有名的有海拔960米的草垛山、海拔795米的马蹄山等。

海拔111-500米的丘陵地区主要位于县境东部,面积为104.8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6.4%,也分布有若干以山命名的坡岭,如海拔482米的林山、海拔462.2米的西梁山、海拔460米的南梁山、海拔385米的光禄山等。

海拔111米以下的平原、谷地则零星分布于山间、河流两岸,面积为99.6万亩,占全县面积的25.1%。①以上分析主要依据河北省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山县志》,第131-137页。

(二)西柏坡周边

今西柏坡镇辖区地质主要受阜平帚状构造影响,出露之岩层多为太古界阜平群,岩石种类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花岗岩等变质岩,而丘陵地区大都覆盖有0.5-3米厚的第四纪沉积物。

该区域位于东经 113°53′09″-113°59′22″之间,北纬38°18′09″-38°23′12″之间,区域最长处9.0千米,最宽处8.3千米,横跨低山区与丘陵区,而以丘陵区为主。在44 613亩的总面积中(约29.75平方千米),低山区只有825亩(约0.55平方千米),占比18.5%,其余皆为丘陵。最高海拔为679.2米,最低海拔为200米,相对高差为479.2米。②以上分析主要依据李怀甫主编《西柏坡区域综合发展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

西柏坡附近较重要的山脉有王母观山、驴山、三尖坨山、官山、西梁山、草帽山等。

王母观山,古称房山,平山县原称房山县,即因该山而得名。该山为东西走向,面积5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 252米,位于西柏坡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21.7公里。王母观山,因山上有王母观而得名,是平山境内王母信仰的中心。县志称:“在县西北六十里。汉章帝幸赵,祀房山。《元和志》云山在县西北,一名王母山,汉武帝于山上立祠,今王母观也。隋开皇以山名县。《汉书地理志》记载蒲吾县有铁山,即房山也,亦曰西山。五代梁贞明中,王镕 盛饰馆宇于西山,每往游辄经旬月,即此。”①咸丰《平山县志》卷1《舆地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第10册《咸丰平山县志·光绪重修平山县志·光绪平山县续志·民国宣化县新志》,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下栏。民间流传的王母故事也较多,诸如《星星的来历》《王母娘娘与鲁班打赌》《孙猴子的由来》《王母的鞋子、绑腿带子和谷子》《王母阁的来历》等。②参见河北省平山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编《平山民间故事选》(二),内部印行本1986年版,第1-14页、111-112页、184-185页。

驴山为东北—西南走向,面积27平方公里,原名庐山。主峰海拔553米,位于今西柏坡村正南方,隔岗南水库相望,直线距离只有3.1公里,但若驱车绕水库前行,车程长达34.5公里。山上有张果老祠,历史上香火颇盛。③关于张果老的相关事迹与传说,可参看李昉 等《太平广记》卷30引《明皇杂录》《宣室志》《续神仙传》等,第192-194页。史载张果老曾隐居于恒州西山,而县志中亦载:“庐山,在县西50里,上有张果老祠,果老得长生术,唐武后遣使召之即死。后人复见于山中,元帝命李峤往聘乃至,肩舆入宫,帝亲问治道神仙事,颇敬礼之。既而坚辞还山。又名驴山,音之讹也。”④咸丰《平山县志》卷1《舆地志》,载《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第10册《咸丰平山县志·光绪重修平山县志·光绪平山县续志·民国宣化县新志》,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下栏。另可参见民国《平山县志料集》卷1《疆域》,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第18页。当地也有张果老于驴山成仙的民间传说,称其打柴回家路上看到两位白发白须老人下棋,又吃了仙桃,回到村中却发现已更替好几代人了,这个故事显然移植了“观棋烂柯”的故事模式,还提及驴山南边的山沟名驴蹄沟,沟南侧岩石上还留有驴蹄印,而张果老倒骑毛驴的习惯则因其入山时还惦念家乡边走边往后看。⑤参见《张果老成仙的传说》,河北省平山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编《平山民间故事选》(二),内部印行本1986年版,第9-10页。由此来看,庐山称驴山恐也不完全是音讹使然,当也与张果老骑驴的形象有关。⑥在历史的早期,驴的饲养规模较小,随着时间推移,规模在不断扩大。这样的变化也引起了驴的文化意象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可参看拙著《古代华北役畜饲养结构变化新考》,载《中国农史》2015年第1期。

三尖坨山为东西走向,长2.5公里,主峰3个山头并排而立,东南侧的山头最高,海拔679.2米。三尖坨位于西柏坡正北方,直线距离约5.2公里。抗战时期,1944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分区35团特务连战士们曾在三尖坨开展大生产运动,规定每人在山上开垦荒地3亩,种蓖麻10棵、扫帚2棵,战士们都唱着《战斗生产》,在“战斗生产,战斗生产,晋察冀的军民越打越勇敢。一只手拿锄头,一只手拿枪杆”的嘹亮歌声中不断奋战,最后赢得了大丰收。⑦范明堂口述,范文杰、郝军平记录《难忘的“平山团”岁月》,载《百年潮》2017年第12期。另该文还以《难忘平山团》之名发表于《档案天地》2018年第2期和《中国老区建设》2018年第3期。另据何标回忆,这首歌名称为《战斗生产》,完整歌词为:“战斗生产,战斗生产,晋察冀的军民越打越勇敢。生产啊,拿锄头;战斗啊,拿枪杆。敌人来了就坚决地打,敌人扫荡要坚持生产!山岗上,大道边,到处有我们的神枪手和爆破组,打得鬼子人马翻天,打得鬼子人马翻天。田野里,山坡上,到处有我们的突击组和收割手,抢收抢割像暴风卷,抢收抢割像暴风卷。战斗生产,战斗生产,晋察冀的军民越打越勇敢。生产啊,拿锄头;战斗啊,拿枪杆。敌人来了就坚决地打,敌人扫荡要坚持生产!”见何标《神仙山上开荒记——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而作》,载《合声》2010年第7期。

草帽山,又名钟山、笠山,为东西走向,全长5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6米,位于西柏坡正西方向,直线距离约10公里。山势险峻,北侧尤为陡峭,而山顶又较为平坦,还残留有古城墙、营寨、炉灶等遗迹,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官山为东西走向,全长7.5公里,主峰海拔735.3米,位于西柏坡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1.3公里。20世纪30年代以前山上可以开垦的荒地较多,1938年生产开荒运动中,古月村和转嘴村曾为争夺官山上的荒地发生冲突,时任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主任的姜占春曾前往调解,将官山均分给两村而平息了纷争,官山上开垦了不少荒地。[1]71官山原有水利工程缓冲坝,于1938年6月被洪水冲毁,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调拨1 000公斤米,抽调人力炸官山、凿尚家湾石坡,后又多年修筑,建成长、宽、高分别为555米、15米和8米的大石坝,使数十顷耕地避免洪水之害。[2]411

西梁山为南北走向,全长2.5公里,主峰海拔462.2米,位于西柏坡正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2.6公里。⑧以上山脉情况还参考了河北省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山县志》,第135-136页;平山县地名办公室编《平山县地名志》,第117页、120页、128页。

在岗南水库兴建之前,西柏坡村北边是分别被称为坛坛垴和柏坡岭的两座山坡,南边则是6 000余亩的庄卜滩,另有芦苇丛生百余亩的苇塘,再向南则是蜿蜒向东流淌的滹沱河干流,常年不绝的流水提供了灌溉的便利,沿岸是大片富饶的稻田。

自柏坡岭延伸出一南北走向的深沟,名为恶石沟,将老西柏坡村分为东西两个区块。恶石沟全长1里有余,最后注入苇塘。恶石沟刚出柏坡岭时分为东西两分支,西支又称石窝沟,因沟中可开采石头而得名,沟底常年流水,旁有几亩水浇地,地旁边有打麦场和小树林,为全国土地会议会址。东支又称小恶石沟,中共中央入驻后称后沟,沟中无水,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招待所、朱德住所均位于此地。恶石沟以东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原来只住着七八户村民。北靠老鼠岭,南临苇塘,东侧亦有高岸,东南北外缘另修3道围墙,易守难攻,墙内称中央大院,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杨尚昆、彭真、廖承志等人都住在这里。防空洞南北横贯老鼠岭,总长度232米,南侧开3口,北侧开1口,直通中央大院。恶石沟以西面积较大,绝大部分村民居住于此,村中主干街道长1里有余。①参见范文杰《西柏坡搬迁纪实》,载平山县政协《大搬迁——平山县水库移民纪实》,第68-69页。

1959年,岗南水库即将蓄水时,西柏坡村民大搬迁,留下16户迁至柏坡岭,原村址已被大水淹没,其真容已不复可睹。

二、气候

(一)县域

平山县整体上均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整体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多雨,冬季严寒,年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降水不多而集中,总的特征是干、冷同期,雨、热同季。此外,由于平山境内高差较为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较为明显,还可细分为温凉湿润亚高山区、温凉湿润中山区、暖温半湿润低山区、暖温半湿润丘陵区和暖温半干旱丘陵区。

平山县气温的整体特征是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全县年平均气温12.7℃。最热月为7月,平均温度26.3℃,但极端最高温却出现在6月份,为1961年6月10日和12日,高达41.8℃。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为-8.2℃,但极端最低温却出现在12月份,为1976年12月26日,低至-17.9℃。气温两极值间差距达59.7℃。从地域上看,低山丘陵地区年均气温最高,一般在12℃以上;中山区域居中,一般在11℃-10℃之间;亚高山区域最低,一般在10℃-8℃之间。

平山县降水总量并不是特别丰富,1960-1991年间全县年均降水量为543.8毫米。降水的季节性较为明显,一般是夏秋多雨,冬春干燥。统计资料显示,每年降水集中在7月份、8月份,这两个月的降水可达全年降水的65%-70%;而12月、1月降水最为稀少,这两个月降水仅占全年降水的2%-3%。降水年际变化显著,如1963年总降水量多达910.2毫米,而1972年总降水量仅240.9毫米,两个极值间相差669.3毫米。降水还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差异,一般来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平原丘陵与河谷地带,降水一般在530-590毫米之间;自低山区向中山区到亚高山区,由于迎风坡地形迫使暖湿气流抬升而形成的降雨量也不断增加,一般在620-690毫米之间。

霜冻对农业生产也有重要影响,其中尤为重要的指标是无霜期,无霜期越长,作物生长期越长,农田产量相对更高;反之反是。无霜期与地势高低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同纬度地区,地势越低,无霜期越长;地势越高,无霜期越短。平原丘陵区的初霜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山区最早可出现在9月下旬;平原丘陵区的终霜日一般在4月中旬,而山区则可迟至5月上旬甚或中旬。具体的无霜期长度,县域东部为180天左右,低山区为170天左右,中山区少于130天,而亚高山区域不足100天。②以上分析主要依据河北省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山县志》,第137-147页。

(二)西柏坡周边

今西柏坡镇辖区属于平山县五大气候分区中的暖温半干旱丘陵区,四季分明,降水不丰,蒸发旺盛,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191毫米,平均降雨量为567.2毫米,前者高达后者2.1倍,干燥度为1.5。降水高度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汛期降水量400.9毫米,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0.5%。8月、7月降水最多,分别为177.3毫米和155.7毫米,占全年比重分别为31.3%和27.5%;12月、1月降水最少,分别为2.6毫米和2.9毫米,占全年比重分别为0.46%和0.51%。有记录的最大年降水量为1 047.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11.2毫米,相差836.2毫米。历史上水旱灾害发生也较多,1957年与1963年各发生1次洪涝灾害,均导致当年粮食减产30%;1965年与1991年各发生一次旱灾,分别导致当年粮食减产70%和50%。

西柏坡镇多年平均气温12.5℃。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6.1℃-26.4℃;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3.6℃-3.9℃。极端最高温为38.3℃,极端最低温为-17.4℃,两者相差55.7℃。多年平均始霜日期10月14日,终霜日期4月22日,无霜期185天。多年平均封冻起始日期12月21日,解冻日期2月23日,封冻期64天。冬季较为寒冷,据赵行杰回忆,“西柏坡这个村子,前面是河,后面是山。到了冬天,风格外地硬,天格外冷。特别是到了傍晚,更是寒风刺骨”,晚上站岗时“寒风好像故意欺负我,拼命地撕扯我的衣服,一个劲儿地往我的袖筒里钻。风裹着沙土,打得脸生痛。站了一会,就被冻得够呛,我又是搓手又是跺脚”[3]86。室中需要取暖,一般用火炕,燃料则兼用煤炭,中央领导也常努力节省燃料,据张连英回忆,“冬天,西柏坡的天气是很冷的,为了取暖,当时每个房间供给30斤煤。为了节省煤,董老号召我们出主意想办法,何莲芝同志还同我们一起上山挖树根捡树枝。这样不仅解决了取暖问题,还节省下了煤,支援其他首长办公取暖”[4]97。

学界一般以≥10℃年积温作为重要的气温区分指标,因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是保证禾本科作物籽粒成熟所必需的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形成作物产量的同化物也主要是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10℃的时间段中积累的”[5]400-402。西柏坡镇的≥10℃年积温为4 330℃-4 460℃,农业生产条件良好。①以上分析主要参考李怀甫主编《西柏坡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第10-11页。

三、河流

(一)平山

滹沱河为海河流域子牙河两大支流之一,而平山境内所有河流均属于滹沱河水系。滹沱河干流自山西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一带发源,自盂县阎庄流入平山县,经过杨家桥乡、小觉镇、下槐镇、西柏坡镇、岗南镇、西大吾乡、两河乡等地,先后汇入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在黄壁庄水库进入鹿泉区境内。在平山境内,滹沱河干流总长110公里,河床宽度300-600米,年径流量11.63亿立方米。

滹沱河古有滹池、陡骇、恶池、亚沱等名称,也以善决善徙著称。在历史时期,滹沱河南北摆动幅度较大,最北曾流经白洋淀、文安洼,最南曾流经宁晋泊,南北摆动极限之间的滏阳河干流、潴龙河、唐河下游等,都曾经是滹沱河干流河道。②关于滹沱河摆动情况,可参看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8-144页;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7-170页。笔者发现,河北省邢台县有滹沱村,河南省濮阳县、卫辉市、内黄县均有滹沱村,河南省滑县与淇县均有大滹沱村、小滹沱村,河南省滑县还有沙滹沱村,或许也都与滹沱河的频繁改道有关。滹沱河的频繁改道,在历史上给沿河居民带来了很多苦难。夏季暴雨引发的水灾,对平山影响也颇大。魏晋北朝时期,史籍记载,大量山区树木被冲到平原地区,如“常山崩,水出,滹沲盈溢,大木倾拔”[6]卷29,“大雨霖,中山、常山尤甚,滹沲泛溢,冲陷山谷,巨松僵拔,浮于滹沲,东至渤海,原隰之间皆如山积”,“大雨霖,中山西北暴水,流漂巨木百余万根,集于堂阳”[6]卷105。这些树木自然也有出自平山者。但整体而言,平山位于滹沱河中游,地势较高,河谷深切成“V”字形,并未像下游地区那样形成半地上河或地上河,遭遇的灾难相对较少。某种程度上说,滹沱河是平山的母亲河。自古即有“滹沱百害,唯富平山”与“阜平不富,平山不贫”的说法,水量充足的滹沱河为平山农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滹沱河两岸在革命年代即有“晋察冀的乌克兰”之美誉。③多数人认为这一赞誉出自聂荣臻,参见范捷《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吕章申主编《刘少奇》,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97页。余不尽举。但聂荣臻在为《刘道生回忆录》所作的序中却称“人们称之为晋察冀的‘乌克兰’”,参见茶陵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茶陵文史》第11辑《茶陵籍将军录》,内部印行本1999年版,第264页。

滹沱河中下游的支流几乎全部集中在平山境内,过黄壁庄水库入鹿泉以后,直到滏阳河,再无其他支流汇入。平山境内较大的滹沱河支流有12条,分别是蒿田河、营里河、卸甲河、柳林河、险溢河、文都河、古月河、郭苏河、温塘河、南甸河、甘秋河和冶河。

(二)西柏坡周边

西柏坡镇辖区范围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均客水量、过境流量、可开发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605.9万立方米、136万立方米、5 351.7万立方米和192.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79毫米。[7]11

西柏坡村紧邻滹沱河干流,水量充沛。兴建岗南水库之前的滹沱河应该位于西柏坡村南数里处,1948年8月,杨成武与聂荣臻自平山县烟堡村骑马去西柏坡“沿滹沱河北上,由南岸到北岸,一上午就到了中央所在地——西柏坡”,返程时“由西柏坡到滹沱河畔,不过蒺藜地,战马舒开四蹄,没多久就踏上了平川大道”[8]33。

滹沱河可供灌溉,西柏坡田地肥沃,物产丰饶,历史上稻米种植较多,“这儿水温高、土地肥、日照长,很适合种稻子”[9]99。柏坡滩上“微风一吹稻浪起伏,稻谷飘香”,“稻田小路又窄又滑,两边稻田里都灌满了水”,完全不同于北方一般的旱田农作场景。①参见河北省平山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编《平山民间故事选》(二),第95-96页。野鸭、家鸭等水禽很常见,如朱德经常“在山边、河边、田边练习枪法,后边总有一个警卫员跟着,打回一些嘎啦雁、板鸡、野鸭”,一次看到河滩里有两只鸭子,开枪打死后才发现是家鸭,赶紧赔偿了老乡20元钱。[10]476滹沱河的鱼也很肥美,1949年 1月31日至2月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期间,中共中央款待苏联客人的除了鸡肉、猪肉、汾酒外,尤为重要的便是从滹沱河里打捞的鲜鲫鱼和虾。②李银桥《跟随毛泽东在西柏坡》,载《西柏坡纪念文集》,第51页;张志平主编《西柏坡画传》,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206页。沿河还分布有大量芦苇,“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苇子地,散发出特有的薇香”,这为日常器具编织、薪柴获取提供了便利。朱德、任弼时经常一起在苇塘边散步,“苇子地旁,水渠边,滹沱河畔都留下了这对老战友的足迹”,毛泽东也间或到“苇子地的清静处去休息”,村中、村旁溪流较多,还可以驱动水磨加工粮食,“纵横交错的大小水渠,哗啦啦的流着水,吱吱呀呀的水磨声把山村气息点缀得更浓厚”[11]39。

西柏坡附近还有3条滹沱河支流,分别是古月河、文都河、郭苏河,原本皆直接汇入滹沱河,而今汇入岗南水库。

古月河发源于内沿沟,流域面积32.2平方公里,长12.2公里,河道总落差780米,在北古月入岗南水库,河口到西柏坡直线距离约6.8公里。

文都河发源于碾盘,流域面积152平方公里,长45公里,河道总落差1 300米,两岸多片麻岩层,坡陡流急,上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下游淤积明显。在沙湾入岗南水库,河口到西柏坡直线距离约4.5公里。

郭苏河发源于两界峰,流域面积167公里,长30公里,河道总落差1 040米,河床平坦宽广,以砂砾为主,平均宽达5.6公里,河床淤积明显,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淤高2米有余。在苏家庄入岗南水库,河口到西柏坡直线距离约7.7公里。③以上3条支流相关数据主要依据河北省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山县志》,第150页。

四、植被

(一)平山全域

现代平山县全境属于暖温带华北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具体来说属于冀西山地乔、灌、草类型,主要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千多年来持续推进的农垦与采伐活动,逐渐耗尽了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也只在西北部的深山区还有零星存留。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造林力度不断加大,森林覆盖率又有明显回升。

平山全域的自然植被又可进一步分5个类型,其一是亚高山草甸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脊,集中在南坨山的平缓山顶,主要植物有苔草属、萎陵菜属、大叶龙胆、石竹等。

其二是中山森林灌丛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海拔1 000米到2 000米之间的深山区,阴坡主要有白桦、栎类、山杨、油松、华北落叶松等乔木,阳坡多为山皂荚、六道木、照山白、杜鹃、卷柏等灌木,林下还密布草丛植被。

其三是低山丘陵人工林、旱生灌丛、草本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海拔100米到1 000米之间,自然植被较为稀疏,主要有酸枣、胡枝子、黄芦、铁杆蒿、荆条、远志、萎陵菜等。人工栽培的乔木有洋槐、椿树、杨树、油松、核桃、柿树、枣树等。

其四是河谷滩涂草甸植被,主要分布在平原与河流的河谷滩地上,常见的乔木多为人工栽培,有柳树、洋槐、杞柳、柽柳、杨树、椿树、榆树、枣树、苹果树、桃树、梨树,草甸植被有莎草、蒲草、三棱草、芦苇、野菊、白草、马唐、蒲公英、灰绿藜等。

其五是农田,主要是各种农作物植被。④以上论述参考了石家庄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编著《石家庄市农业资源区划》,第4页;石家庄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石家庄市志》第1卷,第122-136页;石家庄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石家庄地区志》,第121-124页;河北省平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山县志》,第159-160页。

据县志记载,平山的植被中有木本植物46科120种,其中乔木树种19科57种,果树8科6种,亚乔灌木16科27中。藤本3科10种。草本植物84科432种。

常见的乔木有杨树、柳树、榆树、国槐、洋槐、油松、侧柏、椿树、泡桐、桦树、栎树、椴树、漆树等。常见的果木有核桃、花椒、柿子、黑枣、红枣、板栗、苹果、桃、葡萄、山楂、石榴等。常见的灌木有荆条、酸枣、桑树、山皂角、六道木、胡枝子、荆条、绣线菊、榛子、鼠李、锦鸡儿等。

常见的藤本植物有猕猴桃、野葡萄⑤葡萄科植物,学名蛇葡萄,又称山葡萄,古代还有葛藟 、婴奥等名称,味酸甜,传统时代重要的野果,也可入药。、葛⑥平山称葛拉条,葛属多年生藤本植物,传统时代用途很广,可织葛布,可造纸,可编绳,可酿酒,可制粉,可入药。、枸杞、爬山虎等。

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苜蓿、马稍、白草、黄蒿、菅草、稗、蒺藜、马齿苋、蒲公英、菟丝子、黄芩、黄芪、柴胡、车前子等。①平山民间故事中亦有对草类习性的认知,比如《马齿为什么晒不死》提及了马齿苋抗日晒的特点,《黄芩和人参》则提及了黄芪长老了烂心的特点,分见河北省平山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平山民间故事选(二)》,第359、360页。

林间还常生有菌类,常见的有蘑菇、松菇、木耳、草耳②笔者按:此为平山本地名称,或即地耳,亦称地皮菜,当为真菌与普通念珠藻的混合体,黑色,形似木耳,口感清脆鲜美,兼具木耳之脆与粉皮之嫩,多生于阴湿的山坡薄土层上,一般在连续阴雨天后出现。、马皮泡③多灰包科真菌,学名灰包,又名马勃,民间亦称马粪包,烹饪方法与口感均同于蘑菇,极为鲜美。阴雨天出现,雨停日出即干枯,内部出现灰粉状的物质,“本品体轻虚,弹之见粉尘如烟”,可以止血消炎,治疗流鼻血、创伤效果明显。见程超寰、杜汉阳编著《本草药名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1-73页。等。

(二)西柏坡周边

西柏坡周边区域兼有低山丘陵人工林、旱生灌丛、草本植被类型与河谷滩涂草甸植被类型。最常见的乔木有洋槐、毛白杨、油松、侧柏、臭椿,果木则有花椒、石榴、苹果、桃树、梨树、黑枣、柿子等,灌木则有酸枣、荆条、胡枝子和小叶鼠李等。最常见的草本植物有白茅草、黄背草和各种蒿类。

在西柏坡,最具代表性的树木即是柏树。而柏树在西柏坡文化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柏树是山野间常见的天然林木,也是行道、陵墓、纪念场所、边塞常见的人工栽培林木。柏木在日常生活中功用也极为广泛,可建房屋,可制棺椁,可造舟船,可做薪柴。而柏树的生理特性也很独特,树干挺拔笔直,寿命很长,经寒冬而不凋零,在中国文化中是坚韧刚强与庄严肃穆的表征,历来受民众的喜爱。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松柏由于与人们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被人们所重视。松柏是人格与情感气质都可以与之沟通的对象,松柏以其风韵感染人,人反过来也将其拟人化,从而形成一种松柏的仁化关系与移情功能。”[12]155

如前所述,西柏坡之得名,即与柏树有关。有人在回忆称:“到过西柏坡的人们都知道,西柏坡,柏树多。一棵棵挺拔的柏树把柏坡岭装点得满目翠绿、生机盎然。”1947年7-9月,全国土地会议召开时,远路而来的干部们大都将马拴在会场旁边的柏树上,不少树被马啃掉了皮。第二年很多树枯死了,刘少奇注意到后要求作价赔偿,可乡亲们不同意,最后机关便买了许多树苗重新种上。[13]254-255而柏树所承载的文化意象还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完美契合,西柏坡纪念馆周边即栽植了大量的柏树。除西柏坡外,用柏树命名的村庄颇多。西柏坡向东不远有柏里村,因“村址南石崖上古柏参天,婉如屏障般掩映村庄”而得名;西北坡西北不远又有柏岭村,因村东“翠柏掩映,河清岭翠”而得名。则西柏坡及其周边地区柏树的分布与变化显然值得探究。又,柏树湾村因“村四周长满柏树,又地处河湾”而得名;柏树庄村“其地古柏数株,苍蔚壮观,更有许多幼柏叠翠成林。本村李氏先祖辟村于柏林之西,遂据此取名”;柏山村“因柏林尖山峰翠柏苍松掩映葱茏,秀气多姿,古该村居其下得名”;柏叶沟村“因地处山沟,柏树成林,沟形似柏叶,交叉纵横,故名”;柏枝会村“村址四周山上柏树成林,故名”④平山县地名办公室编《平山县地名志》,内部印行本1983年版,第292页、第347页、第310页、第315页、第353页、第354页、第414页。。

北方盛行“烤柏灵火”习俗,即用柏树枝点火,取“百龄”“百灵”之谐音,希望祛病避灾、安家兴业,各地时间略有差异,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五至十六之间的某一天晚上举行。石家庄周边地区在正月十六,平山亦如此,“各家在自己门前点燃柏树枝叶,拌烧秸秆杂物,寄意免除灾难,一年四季不生病”[10]820。

在西柏坡,梨树也很常见。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是,这里在院子里种梨树的情形较为常见,如毛泽东居住的院子西侧即有一棵梨树。⑤范文杰《西柏坡中央大院建设与搬迁》,载平山县政协《大搬迁——平山县水库移民纪实》,第58页。周恩来所居住的院子中也有一棵梨树,周恩来与邓颖超入住后细心照顾梨树,中秋时大获丰收,警卫员把梨全部摘下,共装了两大篮,但周恩来一个都不吃,让全部送给了房东。[10]476董必武住在距西柏坡20里之外的李家口村,房东院中也长着一棵碗口大的梨树,有顽童杨二牛偷摘梨不慎砸到了董必武的头,董必武不责怪还送给杨二牛两个梨,杨二牛长大后也在自己院子内种了一棵梨树,可见此种情形在西柏坡周边很普遍。⑥民间故事《董老献梨》,载河北省平山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平山民间故事选(二)》,第105-106页。这或与古常山郡盛产梨有关,卢毓《冀州论》称:“常山好梨,地产不为无珍。”笔记小说中还记载有一种奇异的品种紫花梨,曾是进献唐武宗之珍品,有人作《进梨表》称:“紫花开处,擅美春林。缥蒂悬时,逈光秋景。离离玉润,落落珠圆。甘不待尝,脆难胜口。”[14]卷411唐代的赋税中,常山每年有贡梨六百颗。[15]卷6

此外,庭院中还常种有香椿树,毛泽东居住的院子的东侧即有2棵香椿树,搬迁后复原的毛泽东旧居未重新栽种。⑦范文杰《西柏坡中央大院建设与搬迁》,载平山县政协《大搬迁——平山县水库移民纪实》,第58页、第66页。现在香椿的吃法有很多种,但传统时代普通百姓最常见的吃法是潦香椿,具体的方法是采嫩香椿去老梗并洗干净,用开水焯熟后沥干水并切碎,加适量盐调匀即可使用,也可加些葱蒜、香油。

柿树也很常见。1947年秋,董必武与何莲芝夫妇在西柏坡村中一棵柿树的旁的石碾子上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奄奄一息的孩子,赶紧送到医院抢救过来并送还给了其父母。[16]239

在本文的最后,再简单列举下平山境内常见的动物。在历史上,野兽有豹子、野猪、狼、狐狸、袍子、獾、黄鼠狼、野兔、松鼠、天数、蝙蝠、刺猬等。野禽有麻雀、喜鹊、鸽子、斑鸠、燕子、野鸭、野鸡、石鸡、白天鹅、苍鹰、老雕、猫头鹰、黄鹂、鹌鹑、啄木鸟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壁虎、乌龟、鳖等。两栖类有青蛙、虎皮蛙、蟾蜍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鲢鱼、鲫鱼、鲶鱼、鳙鱼、鳝鱼、泥鳅等。昆虫常见的则有蜜蜂、马蜂、蝉、蚕、蟋蟀、蝈蝈、蝗虫、蚊子、苍蝇、螳螂、天牛、蝴蝶、蜻蜓、蚂蚁、瓢虫、蚜虫、金龟子、松毛虫等。驯养的动物中,较常见的有鸡、鸭、猪、马、牛、驴、骡、羊等。

要之,西柏坡地区的自然环境特质为西柏坡历史的演进变动提供了主要的舞台。相关问题与华北其他区域有较多的共同之处,同时又有显著的独特性。上文就相关问题作了粗线条的梳理,更进一步的专门研究,笔者将另文探讨,此处不赘。

猜你喜欢
滹沱河平山县平山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美丽家乡上封面”公益活动优秀摄影作品选登(一)
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育雏
长输气管道河流穿跨越方案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快乐阅读 伴我成长——平山县图书馆 “2018 全民阅读-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侧记
你来过平山吗
西里寨村 (外一首)
佛心艺境——平山郁夫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