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探究

2021-02-03 04:11姜慧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高校辅导员新媒体时代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已逐步成为趋势和必然选择。高校辅导员正确认识和适应新媒体时代,进而通过构建队伍、创新形式、善用平台等方式开展好网络育人工作至关重要。文章旨在探究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开展路径,切实提升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0-0218-03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已渗透到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新媒体以其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内容的即时性和海量性、形式的数字化和交互化、语境的碎片化和虚拟化、服务的个性化和广泛化,悄然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也深刻地影响着高校网络育人的工作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为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做好网络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浪潮,信息传播因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的逐渐普及而变得顺达、快捷。目前,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新的媒体形式,其以强大的媒体融合能力、前所未有的传播能力和覆盖范围,不断地促进社会的新媒体化,使处在其中的每个人既成为信息的受众,又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人人都能成为新媒体,人人都是播音员和收听者。

网络育人工作是以传统育人工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新媒体技术加持,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是“数字化生存”的最先体验者,是“互联网原宿民”,他们思维活跃、求新求变、追求个性发展,而新媒体的新兴传播方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西方各类意识形态、社会思潮通过互联网渗透,可能影响大学生成长。

因此,研究和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承担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网络育人重要使命。如何在虚拟网络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争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引导大学生沿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轨道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这些都彰显了辅导员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1]。

三、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之一,要求辅导员主动顺应时代变化,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最大限度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增强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育人效果。

(一)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面临的机遇

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早期辅导员的育人素材多是通过书本知识、个人经历以及培训交流而来,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辅导员的个人专业素养和兴趣发展所限,拓展空间小,信息相对滞后,受众面有限,无法针对众多学生开展有感染力的育人工作。而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和拓展了辅导员的育人素材,辅导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便捷地获取各类最新资讯,通过网络分析提取大学生思想状况大数据,有的放矢地向大学生输送图文并茂、影视音文一体的信息资源。

新媒体为高校辅导员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以往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方式一般通过谈心谈话、课堂表现、同学互评、家校沟通等方式,形式单一、主观印象强烈,有一定的滞后性、固化性,往往不足以帮助辅导员做到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新媒体时代教育载体转向多元化,微博、微信、QQ、网站、客户端等平台在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教学通过学习通、腾讯会议等软件发布签到和测评,能够帮助辅导员更精准地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微信、QQ等交友软件能够帮助师生通过表情包、颜文字更生动地进行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热点内容的推送满足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的文化需求,其中短视频的推送形式更是广受大学生喜爱,“微党课”“微思政课”等短视频教育教学形式收效良好。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要求辅导员在网络育人过程中提升媒介素养。传统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话语权。但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界限,海量信息全天候免费开放查询,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易打破学习的藩篱,迅速快捷地找到本专业、跨专业需要的各级各类信息。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息依赖度,他们甚至会对辅导员发布的信息提出质疑和批判。但由于大學生在辨别信息真伪、区分价值好坏等方面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增强调查研究能力,放大格局、扩展视野,既具备快速学习、辨别真伪的能力,又具备据理力争、辩护反驳的能力,在遇事处事的过程中不断扩充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迅速调整知识结构,加快媒介素养培养,增强新媒体技术学习和运用的意识,加强网络监管,掌握“点对多”“多对多”等话语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2]。

新媒体要求辅导员在网络育人过程中提供个性化服务。传统的辅导员育人工作往往注重群体性工作,由于时间、精力等条件的限制,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缺少“一对一”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但随着新媒体以开放、平等、即时、虚拟等特性冲击传统育人环境,大学生个性日益凸显,价值取向日益多元,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网络育人工作中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注重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育人方案,将育人与育心结合,增强自己辩护、导向、互动和渗透的思政工作能力,将线上民主教育与线下榜样教育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路径

(一)完善网络育人机制,构建思政育人团队

高校网络育人是一个有意识、有规划地利用网络及各种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其中既凸显了信息性、知识性、学术性,更承担着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大责任使命。完善网络育人协同机制,要求从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角度看待育人环节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通过信息研判、科学决策、资源共享、协同培育和反馈调节,增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整体意识与大局意识,着眼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从宏观上协调网络育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顶层设计上规划子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同步性,下“一盘大棋”,辐射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推动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质增效。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线指导者和管理者,不仅要率先树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意识,还要善于发现网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高辨别热点话题的敏锐度,拓宽识别新问题的视野,增强网络应用和网络管理能力,能够及时学习和处理新媒体信息,运用“网言网语”开展学生工作,发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育人内容,尽可能用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既要防止控制过度,又要防止舆论失控。同时,辅导员应该创新工作思路,除了要努力探索构建网络端思政育人新高地外,更要最大限度推动高校大思政队伍建设,在教育团队建设上探索学校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全社会全员共同参与的育人队伍;甚至不仅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基层榜样群众、相关的政府组织或机构团体都可以纳入网络育人队伍中,充分盘活各方优势资源,搭建互联互通发展平台,加强队伍互动渗透,凝聚强大的工作合力,使用如高校辅导员等各类微信公众号平台、家长咨询反馈等各级咨询反馈平台、警民合作反诈宣讲等各种功能宣传平台,包含各级各类数据库、信息库、资源库等形式拓宽育人思路,强化信息整合的深度和广度,凝聚共识,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氛围[3]。

(二)利用媒体运营合力,创新育人工作形式

网络巨大的育人潜力是高校辅导员增强网络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而主动占领高校网络育人的高地,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新媒体时代,面对思维活跃、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现代大学生,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和教育整合能力,规划好各类新媒体的力量分布图,按照自身知识结构体系调整信息发布流程,在应对不同时期出现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有的放矢进行正能量的舆论引导。在利用新媒体优势学习、研究、宣传正能量的同时,净化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新媒体环境。

当前各类网络育人资源平台层出不穷,水平参差不齐,育人工作力量相对分散,不同的育人资源主体之间缺乏长效沟通机制。要想切实增强高校网络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充分整合育人资源建设力量,加强对资源的管理、监控、开发和利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精选网络育人队伍,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技术水平扎实、知识结构完整的高素质网络育人队伍,确保能通过“传、帮、带”源源不断为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人力、智力支撑;第二,去伪存真,筛选优质的育人资源,创新创优传播内容,揭示创新路径,探寻创优规律,助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助推新媒体保持内容定力,提升内容质量;第三,做强传播平台,强化传播矩阵,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阵地作用,增强平台的公信力,抓住“关键少数”和引领“最大多数”的统一。部分高校借助已有的信息管理平台,已经可以实现媒介资源整合,通过流程化、规范化、透明化的信息操作平台,引入“学习强国”等官方媒介宣传平台,精选精推合适的网络思政育人素材,打造出有特色网络架构、高质量内容供给、有一定传播和影响力的校园公信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给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带来的影响不是片面的,而是全局的;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性的。因此,在整合媒体运营合力的同时,更要聚合人力发展,推动构建大思政工作理念,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新媒体育人格局。

(三)調动育人主体需求,优化实践育人效果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个别大学生身上存在信仰缺失、价值观扭曲、道德失范、政治意识淡薄等现象,这警醒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要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主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牢牢把握话语权与领导权,抵御和防范“黑天鹅”事件与“灰犀牛”事件在高校发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点在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更科学、完备的技术手段了解大学生在各个层次、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自我价值,将教育与引导相结合、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个人实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最终达到塑造和坚定学生信仰,既满足大学生个性化且动态发展的精神心理需求,又实现思政育人的初心使命。网络育人工作脱离了传统的面对面形式,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空间开展育人工作,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学会理清脉络、把准学情、精准助力。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内容以其巨大的吸引力、传播力、引导力挑战传统的教育思维,辅导员必须跳出思维的藩篱,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营造民主自由的言论氛围,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平台吸收知识、解决疑惑,增强其主动运用网络融媒体资源的内生动力,进而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双向互动,牢牢把握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方面,首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学生组成媒体试运营中心成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真正融入网络育人结构的架设和内容的选择中。其次,通过创新多种活动形式,迎合学生对思政育人的个性需求,如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和专栏活动进行网络展播,引入竞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等各级各类网络遴选活动,加强相关方面的策划采编能力建设,加强对思政教育新闻报道、网络文化作品的选题研究,深耕细作出精品,让网络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五、结语

新媒体盛行为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辅导员必须主动顺应新形势发展,改变理念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探索育人新路径,切实提升网络育人工作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汪庆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创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8):3-8.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11-22.

作者简介 姜慧晶,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高校辅导员新媒体时代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