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地层高吸油膨胀树脂堵漏剂及作用机理研究

2021-02-03 11:47马腾飞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耐温性吸油链段

*马腾飞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6)

前言

井漏是常见的井下复杂事故之一[1]。油基钻井液配制成本较高,当发生漏失时,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常规惰性堵漏材料在页岩裂缝中的自适应性差,吸水膨胀类堵漏材料在油基钻井液中配伍性较差,造成页岩地层油基钻井液堵漏效果也较差。国内外学者针对页岩地层油基钻井液技术,研发了一系列吸油树脂堵漏剂[2-4]。但是油基防漏堵漏材料种类较少,普遍存在承压强度和耐温性能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现场堵漏需求。针对此问题,合成了一种三元复合高吸油膨胀树脂堵漏剂,分析了高吸油膨胀树脂堵漏剂吸油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页岩裂缝性地层高吸油膨胀树脂堵漏机理。

1.实验部分

(1)原料与仪器

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苯乙烯(St)、二乙烯基苯(DVB)、偶氮二异丁腈(AIB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酸乙酯(EAC)、锂皂土。

真空干燥箱,磁力搅拌器,电热恒温水浴锅,三口圆底烧瓶,滚子加热炉,电子天平,多功能粉碎机,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

(2)树脂堵漏剂制备

先将一定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升温至85℃,使聚乙烯吡咯烷酮完全溶解;然后加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苯乙烯,并加入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同时不断搅拌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惰性材料后倒入三口烧瓶,加热至60℃并通氮气30min,再加入一定量的偶氮二异丁腈,反应6h;将树脂置于真空干燥箱中,持续烘干24h后粉碎,使用筛网筛选出不同目数的吸油树脂干粉颗粒。

(3)实验评价方法

①吸油膨胀性能:准确称量质量为m1的干燥树脂堵漏剂,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0#柴油,在室温下静置6h后取出,于筛网上滤去多余油分,多次称量获得树脂颗粒的质量,记为m2,由公式Q=(m2-m1)/m1计算树脂的吸油倍率,评价其膨胀性能。

②微观结构测试:借助SEM扫描电镜装置,将树脂表面进行喷金固化处理,通过放大树脂表面对树脂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③树脂的热重分析:使用热重分析仪,取适量堵漏剂在氮气环境中以20℃/min的升温速率下测定吸油树脂的质量变化,测试温度范围为20℃-800℃,进而评价树脂耐温性能。

④强度测试:将一定量树脂凝胶放入0#柴油中,吸油6h后取出静置滤去多余油分;将树脂置于高度为L的初始位置处,放置砝码垂直拉伸测试堵漏剂的拉伸强度,拉伸距离越长,封堵效果越好。

⑤裂缝性漏失堵漏性能主要通过砂床滤失和高温高压堵漏评价装置,钻井液配方:0#柴油+颗粒堵漏剂。

砂床滤失:向容器中填充沙子至设定位置,注入预先配置好的堵漏浆,拧紧加压,在压力作用下堵漏浆注入模拟漏失通道内,测定滤失量,测试堵漏浆在裂缝中的承压封堵性能。

高温高压堵漏评价装置:通过高温高压动态封堵装置,将一定浓度的堵漏剂颗粒溶液注入到钢柱楔形裂缝岩心模型中,模拟裂缝性漏失地层,测试其突破压力,评价堵漏浆在裂缝中的承压封堵性能。

2.高吸油树脂堵漏剂合成机理

以BA、LMA、St为聚合单体,短链丁酯具有良好的交互结构,长链烷基酯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苯乙烯为硬支链单体,提升树脂骨架强度和耐温性能[5];在化学交联基础上,以自由基聚合为主,合理搭配软硬支链结合使树脂堵漏剂既有骨架,又不易伸展,保证吸油倍率同时提升耐温性。此外,由于本身具有较高强度和耐热性,保证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6-7]。

利用SEM电镜对堵漏剂表面结构进行观察。树脂空间网状结构由软硬链相互交联,构成骨架,表面分布众多孔径大小不一的微孔结构,增加了树脂表面和油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油分子进入内部空间。树脂堵漏剂吸油前后微观扫描如图1所示。

图1 树脂堵漏剂吸油前后微观扫描图

从图片中看出,吸油后树脂堵漏剂表面凹凸不平,有沟壑结构,树脂内部吸油链段类似于海绵结构,油分子进入微孔后,不易从树脂内部溢出。吸油初期阶段,主要依赖油分子扩散作用,随着树脂内部油分子不断增加,吸油分子交联链段缠结部分伸展[8],当油分子充分填满孔隙后,分子链段伸展达到极限,达到溶胀平衡。

图2 树脂堵漏剂热重分析曲线

树脂堵漏剂结构在初始升温阶段缓慢失重,这可能主要与树脂堵漏剂存在少量结合水或残留水分子蒸发有关。对于堵漏剂来说,侧链的分解主要出现在300℃左右,300℃-700℃之间失重属于主链的断裂,800℃之后停止分解且不再失重,可能与难以分解的残留物有关。由上图可知,树脂堵漏剂在300℃之前比较稳定,当温度达到300℃后,迅速失重,这是侧链分解所致。由于苯环的加入与主分子链之间形成较强的共价键,树脂的链段长度不一,侧链逐渐分解完毕后,烷基酯开始分解,造成持续失重。550℃-700℃之间,分子间交联的共价键开始断裂。

3.高吸油树脂堵漏剂吸油性能评价

堵漏剂作用于地层裂缝,考虑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测试分析堵漏剂吸油性能和吸油膨胀后韧性差异。表1为树脂堵漏剂强度性评价表。

表1 凝胶强度评级

将合成的树脂堵漏剂烘干、粉碎,用筛网按照不同粒径大小进行筛分,分别放入300mL的0#柴油中,根据数据绘制不同时间下树脂堵漏剂的吸油膨胀曲线图,考察不同时间下的吸油速率。

由图3可知,堵漏剂在0#柴油中吸油膨胀。在吸油初始阶段,堵漏剂的吸油倍率逐渐较高,2h后,吸油倍率逐渐降低,6h后,曲线趋于平缓,吸油树脂逐渐达到饱和状态[9-10]。在进入裂缝性地层时部分达到溶胀平衡,有适当的膨胀体积,可以有效架桥封堵孔隙和裂缝。

图3 不同时间下树脂堵漏剂的吸油膨胀曲线

称取适量堵漏剂,固定粒径加入400ml 0#柴油,放入老化炉中滚动加热,分别测试堵漏剂在60℃、80℃、100℃下的体积溶胀倍数,评价堵漏剂的耐温性能。

表2 树脂堵漏剂在不同温度下强度测试

如图4所示,温度升高,堵漏剂的吸油膨胀倍数逐渐增大,吸油倍率初始阶段先增大后趋于平缓,100℃下拉伸强度3.7cm,强度中等。温度升高使内部分子吸油链段伸展,克服化学交联点束缚力,链段伸展性变大,体积膨胀,分子链段间空隙增大[11-12]。堵漏剂在进入裂缝性地层时未达到溶胀平衡,有适当的膨胀体积,惰性材料的填充使得主链和侧链耐温性得到提升,可以有效封堵裂缝和孔隙,达到承压封堵效果。

图4 不同温度下树脂堵漏剂的吸油膨胀曲线

4.高吸油树脂堵漏剂堵漏性能评价

(1)对不同目数砂床堵漏效果

砂床滤失实验是对流体侵入能力进行评价,观察流体侵入砂层深度,反应钻井液在地下滤失情况,选用吸水前平均粒径为300μm~400μm。下表为不同粒径下的砂床滤失情况。

表3 树脂堵漏剂分散液在砂砾不同粒径下沙床滤失量

砂砾粒径为20-40目时,钻井液迅速侵入砂层,砂砾粒径过大导致钻井液全部漏失;减少砂砾粒径为40-60目,钻井液已无砂砾滤出,堵漏剂能进入砂层起到承压层度的效果;砂砾粒径为60-80目时,砂层侵入深度大幅减少,堵漏剂浓度增加,除加压时少量初始侵入深度,迅速形成密封层,侵入深度明显降低,有良好的承压封堵性能[13-15]。

(2)对不同缝宽缝板堵漏效果

选用高温高压动态测试装置,进一步评价高温状态不同缝宽缝板下堵漏剂封堵性能。使用长度为20cm、进口缝宽为5mm、出口缝宽为1~2mm的平行缝的钢柱岩心模型模拟裂缝性漏失。测试树脂堵漏剂在温度为90℃下、平均粒径为500μm、质量浓度3%和5%下堵漏颗粒分散液裂缝中最大突破压力。表4为缝宽为1~2mm下的漏失情况。

表4 树脂堵漏剂分散液在不同缝宽下封堵性能

堵漏剂在不同缝宽下的封堵性能如上表所示。出口裂缝宽度为1mm,堵漏剂加量为3%时,承压封堵能力为3.2MPa。出口裂缝宽度为1mm,浓度为5%时,承压封堵能力为4.7MPa。出口裂缝宽度为2mm,堵漏剂加量为3%时,承压封堵能力为2.4MPa。出口裂缝宽度为2mm,堵漏剂加量为5%时,承压封堵能力为4.0MPa。实验结果表明,高吸油树脂堵漏剂在不同裂缝宽度下承压堵漏效果良好[16]。

5.高吸油树脂堵漏剂的堵漏机理分析

树脂颗粒堵漏剂在吸油膨胀后具有一定粘弹性、强度和良好的可变形性,在内外压差作用下根据孔隙发生形变,在孔隙的滞留力和颗粒之间的挤压力下,压实封堵,具有良好封漏效果。由于裂缝通道壁面是粗糙、非均质的,在水平上受钻井液液柱压力、地层孔隙压力和裂缝壁面摩擦力,竖直方面受裂缝挤压力和重力作用,在外力综合作用下,刚性大颗粒堵漏材料能够在裂缝在孔吼处滞留堆积,形成触点架桥;裂缝通道中流动空间降低,流动阻力增大,树脂颗粒堵漏剂颗粒受黏切力和压力共同作用下,逐渐充填堆积喉道,最终形成致密承压封堵层[17]。

6.结论

(1)与常规的吸油树脂堵漏剂相比,三元高吸油膨胀树脂具有较为致密网状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承压堵漏能力。(2)随着温度升高,高吸油树脂内部分子吸油链段伸展,克服化学交联点束缚力,链段伸展性变大,体积膨胀,分子链段间空隙增大膨胀性能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因此膨胀性能随之增加。(3)高吸油膨胀树脂堵漏剂在吸油膨胀后具有一定强度和自适应性,在漏失通道中通过吸油溶胀、充填堆积等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致密封堵层,最大突破压力可达4.7MPa。

猜你喜欢
耐温性吸油链段
●一种服用阻燃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2011602594.5 公开日 2021-12-17 申请人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软硬链段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对PA 6基弹性体结构的影响
双组分硅酮结构胶耐温性趋势研究
新型可压缩吸油拖栏设计
提高驱油剂耐温性的对策研究
硼酸酯—丙烯酰胺共聚物耐温抗盐性能的初步研究
丁腈橡胶中丙烯腈链段的分布特性对其与三元乙丙橡胶共混的影响
有机磷阻燃剂DOPO-HQ改性吸油聚氨酯泡沫的研究
接枝梳型高分子的SCF理论模拟
核壳结构高分子吸油微球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