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分析

2021-02-04 07:52秦燕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元杂剧历史人物形象

秦燕南

内容摘要:元杂剧属于古代叙事文学的重点组成,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成熟,在元杂剧中,塑造了大量经典人物形象,而历史人物形象是其中的重点组成,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让元杂剧更具可读性。本文基于此,针对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以及元杂剧中特殊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因。

关键词:元杂剧 历史人物 形象 分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诞生了多元化的文学形式,如诸子散文、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每一种类型文学形式的诞生,都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处处彰显着时代的特征。元杂剧是一种颇具影响力的戏剧形式,被称之为元代“一代之文学”,元杂剧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审美取向的变化,元杂剧中的人物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阶层,人物形象完整、有个性。在元杂剧中,有大量经二次创作的历史人物,其形象立体、丰富,类型包括武將、文人、神仙等等,对于此类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元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面貌息息相关。

1.元杂剧的历史人物形象类型

1.1文人

文人即具有政治作为、文学造诣的读书人,也是元杂剧中常见的历史人物形象,根据文人身份、地位、命运经历的差异,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爱情追随者:爱情追随者是元杂剧常见的历史人物形象,如白居易、柳永、吕蒙正、梁鸿等等,在这类历史人物中,有的人物命运坎坷,几经沉浮,最后,与心爱之人终成眷属;有的对官家小姐一见钟情,却受制于封建礼教的影响,遭到反对,后来,他们发愤图强、拔得头筹,终于抱得佳人归。在元杂剧中,爱情追随者的结局往往是圆满的,这类文人在开始出场时,大多家徒四壁、壮志难酬,最后,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时来运转,这类形象符合当时人们对因果报应的想象,最终否极泰来,获得了圆满的人生。

谋士:自古以来,对于谋士,国人都非常推崇,尤其是在纷争和混战的时代,谋士的作用不言而喻。元杂剧作者,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自恃文采非凡,却无处可用,眼见乱世,只能扼腕叹息,于是,他们将谋士作为作品中的主人翁,以其人生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抱负,为时代对人才的埋没而深感不公。元杂剧中的谋士人物形象类型丰富、多元,大多是德才兼备,代表的人物如蔺相如、诸葛亮等等,如《保成公径赴渑池会》,便是由人们口口相传的负荆请罪故事改编而成,其语言更加偏重生活,塑造出一个发散图强,为保护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谋士形象——蔺相如。

官吏:元杂剧中的官吏形象有清官、奸臣两类。在古代社会,人们期望有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清官,而元杂剧作者一反以往的常态,清官往往并非剧中的主角,但是,在关键时刻,他们却能够扭转乾坤,如范仲淹、包拯等,他们不畏强权、为官清廉,范仲淹、包拯都是人们心中的清廉形象,他们公正严明,深受百姓们喜爱。总之,在元杂剧中,文人形象颇具特征,个性鲜明,十分饱满,通过文人形象能够看出,元代文人希望达到理想和抱负,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却苦于时代禁锢,抑郁而不得志。

1.2武将

在很多元杂剧中,武将都是其中的主角,其涵盖秦汉、三国、隋唐、北宋等各个时期。

元杂剧中三国时期的武将形象主要有张飞、关羽、吕布,作品类型较多,剧情有虚、有实,人物特征也各具差异,张飞光明磊落、粗犷豪爽,非常接地气;关羽则具备儒家风范中的仁、义、礼、智、信,是正义的化身,也是百姓的精神寄托。元杂剧中隋唐时期的武将形象更具特色,主人翁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如薛仁贵英勇善战、武功高强,凭借自身高超的军事技能和拼搏的意志,成功的光耀门楣,这与元代文人的理想也有密切关系。在元代社会,科举制度被废除,汉人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元代文人也经常会在作品中添加曲折、悲剧的武将形象,实际上,这也是文人们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

1.3神仙

在元杂剧中,神仙的形象有两类:第一类是由凡人经过点化修炼成仙;第二类,则是宠辱不惊、超脱外物的凡人,他们不为功名利禄,其心态达到了神仙境界,其中,又以前者为主,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有吕洞宾、庄周、钟离权等等。如在元杂剧中,吕洞宾是一个风流才子的人物形象,他看破了红尘,经过点化幻化成仙。第二类神仙实际上塑造的是各个时代的隐匿者,在完成大业后,他们功成身退,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神仙生活,他们追求性情和人格,虽然形象并非真的神仙,但是,在人格魅力上,超脱万物,胜似神仙。

除了上述人物类型之外,还有很多类型不突出的人物形象,如义士、帝王等等。义士形象如霍光、介子推等,他们忠君爱国,为了报效国家,不惜牺牲自我,其形象的塑造也大多带有悲壮色彩。以介子推为例,在国家危亡之际,他舍身取义,强忍着丧子之痛,护送重耳逃亡,最终还是被大火烧毁成灰烬,令人惋惜。重孝、重义,是儒家思想的传统美德,在元代社会,伦理道德教化薄弱,而元杂剧作者将古人的美德通俗呈现在作品中,弥补了当时道德教化的缺失。

帝王形象也是元杂剧作品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元代统治者实施的政治举措致使汉族文化分崩离析,汉人的地位低下,生活窘迫。在这一矛盾下,元代文人追忆古昔汉人君王的形象,将其融入到在剧中,赞扬其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品德。以刘备为例,在《襄阳会》、《黄鹤楼》中,都塑造了一个忠厚善良、有仁义之心的帝王形象,他尽管没有高超的武艺,也没有足够高的智谋,但是,他的高尚品格征服了大量追随者。帝王在元杂剧作者的眼中,大多带有浓郁的平民化色彩,有血有肉,与常人并无二致。如,在《符金锭》中,作者塑造出一个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宋太宗。除此之外,元杂剧作家们对于汉高祖刘邦也十分青睐,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汉、宋两朝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特殊的情感地位,在宋代与元代的交替时期,文人的地位大不如前,而文人们显然更加向往礼贤下士的汉人统治者。

2.元杂剧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原因

2.1政治原因

元朝以前,是由汉人作为统治中心,进入了元朝后,一改汉人的中心统治集团,由少数民族建议统一政权,在南宋灭亡之后,以宋朝为主导的经济、政治模式崩塌,元朝统治者将人种分为三六九等,面对统治者的政策,汉人显得无所适从,特别是人才选拔和等级制度上,汉人遭到了极为不公正的待遇。从人才选拔制度来看,在元朝前期,实施的是中央管理机制,废除科举制度,对于官员的录用,主要采用世袭、推举等方式,很多贵族子弟不学无术,却可以获得高官厚禄,他们品德欠缺,执政能力极弱,而很多满腹经纶、为人正直的仁人志士,却受制于特殊的身份而无法上朝为官。尽管后期元朝统治者重新推举科举制度,但是,仅实施了几年,并未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元代的清官严重缺乏,政治环境混乱,不少才华横溢的汉人知识分子为了谋求生计,或者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寄托,将自己倾慕的历史人物用创作的方式加入元杂剧中,为其赋予新的生命。

从等级制度来看,在元朝,民族杂居的问题十分显著,相较而言,汉人人口数量多,文化素养更高,元代统治者为了保护自身的民族,设置了四等人制度,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相较而言,汉人、南人劳役和赋税负担沉重,民族歧视问题十分突出,在这一特殊的时代下,汉人的政治权力被剥夺,任人欺辱,因此,文人们只能通过戏剧的方式来表达对元代统治者的不满。

2.2文化原因

在元代,蒙古人、汉人之间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从根本而言,这种文化差异是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之间的差异,尽管两者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但是,在文化的碰撞下,必然会出现火花,影响彼此,并生成新的文化形式,元杂剧正是在这种文化碰撞下产生的特殊产物。从总体来看,元代统治者对文化是一种兼容态度,这是其他朝代前所未有的。而汉族文人崇尚儒家思想,欣赏道家的自我价值,并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而元代统治者是在游牧文明下成长,对于汉族文化不甚了解,为了促进民族的融合,元代统治者创设国子学,鼓励蒙古人参与汉学研究,他们倡导活力、充实的文化氛围,然而,这并没有得到汉族文人的认可与肯定。对于元朝统治者,汉族文人在内心深处从未屈服过,对于蒙古人,他们在内心是厌恶的,尤其是科举制度被废除后,贫寒文人们失去了上升的唯一通道,不得不俯身屈就,投入了元杂剧创作中,在各种文化的融合下,元杂剧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不仅深受漢族老百姓的喜爱,也得到了元代统治者的推崇,他们肯定了元杂剧这种艺术方式,而元杂剧作者也借由历史人物来讽刺抒怀,塑造了大量经典的历史人物。

2.3经济原因

从经济来看,元旦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商业贸易十分发达,人口众多、房屋精美,不管是达官显贵,外国商贾,还是底层市民,都可以在城市中得到生存机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乐。元杂剧通俗易懂、声情并茂,后来,元代商人抓住了这一商机,创造了一个个的元杂剧表演场所,进一步促进了元杂剧创作的繁荣发展。古人在交通、地域等因素的限制下,要在短时间内搜集奇闻异事,创作出优质的元杂剧作品,难度非常高,于是,越来越多的元杂剧作者将目光投入历史人物,将其与现实人物的生活相结合,让观众可以感同身受。

3.结语

在元杂剧中,有大量经典的历史人物,其形象各异,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元杂剧作家将历史人物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相融合,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也表达出元代文人对于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让受众产生了强烈共鸣,成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类型。

参考文献

[1]黄胜江.论中国古代文人剧作中的君子形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91-100.

[2]赵芊.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J].戏剧之家,2016,11(3):57.

[3]胥斐然.元杂剧历史人物形象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9.

[4]汪文琴.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5]严铭.试析元杂剧中男性人物形象的道德境界[J].四川戏剧,2015,(11).

[6]许秋华.论元杂剧人物命名的民族文化意蕴[J].贵州民族研究,2012,(001):96-99.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元杂剧历史人物形象
元杂剧中的妓女形象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 明代剧坛对元杂剧接受之研究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论曹操由历史人物向文学形象的转化
小议《元曲选》中的“死科下”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人物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