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可以敬服的

2021-02-06 10:18谭旭东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孩子美德童心

谭旭东

做孩子最長情的朋友

我是研究儿童文学的,出版过多部儿童教育著作。除了研究者的身份,我还是一名父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我一直认为,如何看待儿童,如何对待孩子,这是做父母的最基本的常识,也是儿童教育最基本的立场。

应邀给父母做讲座,基本上每次讲座中,我都尽量向父母们传达这样一个育儿观: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原野里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每一个孩子都是世界上卓越的个体,都自带天赋和灵气,只要我们给他们合适的成长土壤,他们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一次讲座结束,一位父亲带着儿子来见我。男孩低着头,沉默寡言,不笑,也不愿意说话。父亲说:“我这儿子天生就有些呆。”我立刻说:“不能这样说自己的孩子。”然后我和这对父子做了两个小时的交流。我告诉这位父亲,不要对自己的儿子有成见,不能因为他生活方面犯了点小错误或学习上出了点困难,就认为孩子不行,带着偏见去定义孩子,这是教育中最忌讳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儿童也是。尤其当成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社会规范去衡量儿童时,会发现儿童身上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其实并不是真的缺点,只是一个生命成长时所具有的基本常态。父母应当觉察到孩子和大人的差异,了解成长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所以,合格的父母不是只会给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他们还知道如何更好地陪伴和引领孩子。只知道给孩子做好吃的,买漂亮衣服,多给零花钱,这是最简单的陪伴,不是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人生路上最长情的朋友。

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者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他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对此,我是深深信服的。依我个人的经验及对教育的理解,养育孩子,父母要掌握一定育儿知识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同时还要有童心,有爱心,尤其是要有发现并激发儿童内在潜能的眼光和能力。

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够及时给予关注的目光、信任的话语与有效的帮助,那么儿童心灵里的爱和智慧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最后变成他们日后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与做人的美德。因此,最好的教育,不是去控制儿童,不是去压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去开阔儿童的视野,张扬儿童的想象,激发儿童的创造。

为人父母不妨多问问自己:我和孩子一起在地板上做过游戏吗?我和孩子躲在床头说过悄悄话吗?我和孩子平等对话了吗?我和孩子真心做朋友了吗?当你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你会明白,你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当你变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你和孩子的心才会靠得很近。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

每一次考试,“第一名”一般只属于一个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得第一名,父母要告诉孩子,第一名只有一个,而你永远是我的唯一;第一名不是优秀的代名词,优秀是不断成长,让自己内心逐渐丰富,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拓展,让自己培养起基本的美德。只要自己努力了,一步一个脚印,有了困难想办法克服,也一样是优秀的。每一位儿童都有求真、爱美、向善之心,相信孩子,就是唤起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值得所有人一读。鲁迅认为第一要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适当放手,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鲁迅还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儿童之所以值得成人敬服,是因为儿童身上本来就有智慧和美德,童心是人类的初心,也是世界的良心。做父母也好,做教师也好,都要理解孩子,敬畏童心。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小孩子美德童心
诚实是美德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