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研究

2021-02-11 10:05刘洪彩蔡鑫韩腾云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界面设计石窟莲花

刘洪彩,蔡鑫,韩腾云

(河北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天津 300132)

响堂山石窟作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因自然、人为因素遭到严重的损坏,亟须对其进行妥善保护与合理开发。莲花纹是响堂山石窟艺术中的主要装饰纹样,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思想,展现了北齐佛教石窟装饰艺术特色。在数字信息时代,以响堂山石窟莲花纹作为切入点进行APP界面设计研究,能够有效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使得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开始不仅限于功能和质量,而是逐步拓展至自我情感需求,对产品的需求由可用性拓展至使用的愉悦性和情感共鸣。将情感化设计概念引入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的研究中,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增强文化推广效果。

一、响堂山石窟莲花纹饰

在佛教传入前,中国便有着以莲花作为装饰图形的历史。随着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快速传播,莲花纹成为了该时期最为兴盛的佛教装饰纹样之一。响堂山石窟是我国佛教艺术史中代表性北齐石窟,虽然近代部分造像流失到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伍斯特艺术博物馆、克里夫兰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但是石窟型制、遗存的造像与装饰都典型地体现了佛教的时代艺术特色。莲花纹是响堂山石窟中极具代表性且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纹样,展现了北齐高超的雕刻水平,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

莲花纹在响堂山石窟中主要运用在佛像台座、背光、石窟地面、藻井、柱子等处的装饰中,其装饰形式各有不同。根据纹样采集及纹样类型分析可发现,响堂山石窟中的莲花纹组合形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独立式莲花纹,即莲花纹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形式呈现,主要有正面视角的盛开状莲花纹和侧视视角的莲花纹两种形式,其主要运用于藻井、地面、台座、石柱等位置。第二类是二方连续式莲花纹,即以单个的莲花纹或花瓣为单位以二方连续的方式横向排列组合的样式,其样式结构为横向带状结构,主要运用于石窟窟顶与窟面连接处、龛楣、壁面等位置。第三类是组合式莲花纹,即莲花纹样与其他纹样组合在一起进行装饰,其多与忍冬纹等纹样进行组合,纹样结构多为S形串联结构,整体纹样由S形曲线串联,莲花纹和忍冬纹穿插其中,纹样具有律动感。石窟门拱、佛像头光外侧等处的装饰主要为此类纹样。

从莲花纹瓣形特征分析,北齐时期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整体形态简洁、自然写实,曲线动态优美自然,打破了北魏的瘦长硬直的风格,石窟藻井、头光、莲座、莲柱中莲花纹瓣形规则对称,窟壁、门拱等位置莲花纹瓣形繁缛精美。而后期续凿的莲花纹莲瓣更具民俗特色,形态逐渐变得抽象,装饰意味极强。

莲花纹是响堂山石窟等佛教艺术中最为普遍的装饰纹样之一,这源于莲花的品性与佛教的思想高度契合。佛教常常用莲花来比喻佛教教义等,为莲花赋予了独特的佛教精神内涵。如莲花清洁不染的特性,象征了佛教的超凡脱俗;其生长过程象征着佛教所主张的解脱的过程。

二、基于本能水平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

情感是由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所产生的情绪和态度,它能够激发人的心理活动,促使人产生行为动机。用户在对产品进行使用时,会因使用感受而产生各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从而左右用户对产品的理解和印象,影响用户的决策。将情感化设计运用于产品的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情感化设计就是在产品的设计中融入用户的情感,使用户在获得愉悦的操作体验的同时,获得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产生情感共鸣。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提出人类会产生各种情感主要是因为大脑具有不同水平,即本能水平、行为水平与反思水平,每个水平都有其固有特性,在界面设计中需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

本能水平是用户对产品所产生的本能的第一印象,是由人类身体器官所感受而产生的最初始也是最直接的反应。本能水平所产生的情感主要由人的知觉引起,在其设计中,应充分利用人的感知特性并针对人的感知喜好进行设计。在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中,本能水平对应着界面的视觉要素带给人们的最初感受,设计时需根据用户的本能需求,使界面更容易吸引用户目光,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中,本能水平对应着用户对界面视觉的本能反应。界面应充分利用视觉感知特性进行信息传递,带给用户舒适、愉悦的视觉体验,促使用户继续浏览页面。

(一)色彩的情绪设计

通过人类长期以来生活经验的累积,不同色彩在人们心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规律。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的用户群比较宽泛,不宜使用过于个性化的色彩,色彩的设计应符合大部分用户的情感需求,因此应选取冷暖协调、色相明快、纯度适中的色彩,给用户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图标的符号化设计

优秀的图标设计应在满足用户审美需求的同时,具备可视性、易读性和易用性,使用户在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能够高效、快速地了解功能接收信息。出于信息时代用户快速、有效获取信息的诉求和审美需要,界面图标应以符号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图标应尽可能地贴近现代设计风格和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将图标图形进行概括、提取、抽象、简化,将其演变为符号化图形,以线性或面性的形式进行展现。同时还要保证图标的可识别性,要易于用户的识别和使用,因此图标形式不能过于抽象。

(三)布局的层次化设计

本能水平的界面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舒适度,帮助用户快速地查看和理解信息,保证用户的阅读流畅,在此基础上兼顾界面的整体美感。界面的布局由多种视觉元素组成,各视觉元素如果在界面中进行无层次的堆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便很难获取有效信息,易出现理解和使用操作偏差,将界面布局进行层次化设计有利于用户的浏览和操作。进行界面布局的层次化设计需要按照用户的视觉浏览规律进行主次信息的排列组合设计,以此形成清晰明确且具有视觉层次的界面布局。

用户浏览界面时,主要遵循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视觉规律,界面的中心位置是用户的视觉焦点。因此在界面布局设计中,其界面的左侧、上侧和中间是界面导航和主要信息优先选择的放置点。界面主要信息可通过提高文字、色彩、图形对比的方式进行凸显,给予用户视觉引导。视觉层次设计可以使界面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帮助用户明确界面信息层级关系,使用户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使用界面。

三、基于行为水平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

行为水平是控制人类身体日常行为活动的层次水平,其主要与产品的使用有关,是用户在与产品交互时获得的体验和感受。行为水平最关注的是产品的效用和性能,这意味着在产品的设计中最首要满足的是功能性,其次是让用户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行为水平的界面设计要素主要为功能性、理解性和使用性。在行为水平的界面设计中,需保证界面易于理解和使用。在行为水平层面,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需结合用户体验,完善界面的功能、可用性和易用性,使用户在使用界面时获得流畅舒适的操作体验。

(一)信息架构的易读性设计

界面的信息架构设计指的是对产品的所有内容信息进行规划和设计,建立产品框架,方便用户对产品的快速理解以及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在行为水平,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信息架构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易读性,帮助用户理解产品,其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类别组织设计。类别组织设计指的是根据响堂山石窟莲花纹的文化内容特性以及用户对文化的认知结构来进行内容的分类和组织,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理解产品结构和信息。

二是扁平层级结构设计。信息架构的层级结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宽而浅的扁平层级结构,另一类是窄而深的锥形层级结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的文化内容结构宽而广,利用扁平的信息架构进行文化展示,能够使用户快速有效地在同一界面内了解文化信息结构,同时也能避免层级过深带来的操作迷失感,有利于用户对界面的理解和操作。

(二)交互操作的易用性设计

行为水平的交互操作设计主要需满足操作的流畅性和舒适性,保证其易用性。在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的界面设计中,主要应遵循以下两点:

一是给予引导。缺乏引导的界面设计会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感到迷茫,无法进行准确的操作,从而产生挫败感,影响使用体验。因此在用户操作过程中,界面要通过图形暗示、文字提示等形式给予用户引导,保证界面操作的易用性和流畅性。

二是及时给予反馈。在界面操作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能够使用户明确自己的操作,提高使用效率,使其获得流畅的操作体验。

四、基于反思水平的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

反思水平是人类通过大脑去分析和解读人类活动及周边环境所富含的信息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对产品的信息传达、操作方式、蕴含意味的领悟和思考,自我形象的表达,以及对设计的象征性、叙事性的解读都是反思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水平的活动不同于本能水平或行为水平直观即时化的反应,它是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一种内心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反思水平的界面设计主要关注用户感官体验和操作体验的愉悦性,以及激起用户的情感记忆和情感共鸣。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作为一款文化遗产类产品,其在反思水平的界面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文化体验需求,增强其对响堂山石窟莲花纹文化的情感记忆,唤起用户与其文化的情感共鸣。

(一)响堂山石窟莲花纹形式的借鉴与再创

在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的图形设计中,对莲花纹的形态进行借鉴和再创造,能够增强界面的文化特色,提升用户的文化体验。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可运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莲花纹形态的直接运用。响堂山石窟莲花纹内容丰富,形态优美,极具北齐佛教装饰艺术特色。在其界面设计中,将具有代表性且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莲花纹样进行直接运用,可提升界面的文化特色。

二是归纳简化。归纳简化就是提取莲花纹最为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形态特征,将冗杂的部分进行简化和规整,突出其主体特征,使图形在体现文化特色的同时符合现代审美特征。

三是抽象变形。抽象变形是将莲花纹的突出特征进行提炼,根据纹样特征将其简化变形为抽象的点、线、面形式。对莲花纹进行抽象变形设计,能够在凸显莲花纹形式内涵美感的同时,给人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使用户在感受文化韵味的同时体会到文化的包容性和传承性,激发用户情感。

(二)响堂山石窟莲花纹内涵的提取与运用

莲花纹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其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意味和佛教内涵。进行响堂山石窟莲花纹APP界面设计时,对莲花纹的佛教内涵进行体现,更能唤起用户对文化的情感共鸣。在具体设计中,主要可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图标隐喻设计。图标在界面中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功能,利用既具有功能特征又具有佛教文化内涵的图形进行图标隐喻设计,既能帮助用户理解功能意义又能体现界面文化内涵。

二是界面留白设计。留白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响堂山石窟莲花纹中所蕴含的超脱红尘、四大皆空等佛教内涵可通过留白的艺术手法进行体现。留白的运用,能够使界面主要信息得以凸显,便于用户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同时还能使界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营造出简单而意味深长的意境,给用户一种虽无胜有的心灵体验,唤起用户对佛教文化的共鸣感,从而进行情感反思。

结语

莲花纹样多型杂,内蕴丰厚,是响堂山石窟等佛教艺术的代表纹饰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信息时代关注用户文化需求和体验需求,从情感化设计中的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三个层次对其进行设计研发,总结出使用户获得感官愉悦、操作流畅、能激起文化共鸣的情感体验的界面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用户对界面的满意度和使用黏性,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推广。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石窟莲花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云莲花灯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莲花湖『变身』
郭峰:以画守持 自见清净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