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21-02-13 13:47朱莉莉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法概念数学

朱莉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仙城中学 225202)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所涵盖的知识点不集中,呈量多且分散的状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差,缺少积极的热情和动力,从而限制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开拓.“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以及主动尝试,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问题导学为依托结合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是使知识点以活泼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老师会让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各个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其在实际中的运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而问题导向的运用,可以使这种教学法更有成效,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掌握.具体来说,就是以问题作为基础,组织学生自发地对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情景的背景下,让学生提高参与感,使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主动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我们将问题导向法和情景教学融合运用,可以设计成以下的课堂内容:在空旷的大教室内,老师准备一个旗杆,然后安排同学进行模拟测量(不要让学生实际去测量),在学生和旗杆之间x米处设立一个较矮的标杆,然后使标杆和旗杆的距离处于x米,然后设定学生的眼睛和地面的距离和学生与标杆的距离各为x、y米,在场地布置和数值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互动,最后提出问题:“在测量旗杆的情况下,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在展示中老师也可以同步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不同的距离长度所代表的信息是什么,同时引出三角函数概念,利用贴纸和图片的形式,标注上符号,并代入到计算公式中,解出该情景下题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情景模式的展开,被带入到问题的内部,使其充分了解问题的信息,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步骤.

二、通过问题情境来使教学趣味化

在数学教学的问题导学法中,问题是整个模式的灵魂与核心所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课堂教学时,应当积极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通过创新问题形式将其呈现,比如游戏活动、多媒体展示、生活案例等,都可以用来导入问题,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并且能够充分的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得以点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进行问题导学法时可以运用分组教学的方式,由教师规范小组内部分组方法,首先,教师需要制定小组合作准则来对小组合作流程进行制约,小组成员不能够不参与活动,同时也不能够随意而为之;其次,教师应当对小组成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合理分配,即一部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另一部分学生进行成果评测,两者之间不能够一成不变,需要不断的进行轮换;最后,小组合作时,应当安排一个核心的发言人,以此来代替小组其他成员来发言或讲解,核心发言人也应当持续变换,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保证其公平性.在对小组成员进行问题导学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和交流,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勾股定理》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解答,比如:“在很久以前,一位南方的商人来到北方城市,他为了能够赚钱,便想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他设计了这么一道题,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以此拼装成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那么斜边的长度是多少?如果有人能够回答出这道问题,商人就会把商品免费送给对方,而如果有人回答错误,那么就要付两倍的价钱进行购买,如果是你们,能够将这道题解决吗?”提出问题后,教师再让小组合作探讨,最后让代表来表达小组成员的解题思路及结果,之后挑选出思路最为清晰和准确的那一组成员进行肯定与表扬,同时对其它小组加以激励.这种趣味化问题情境设计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从而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问题导学为基础进行概念教学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概念的具体背景为出发点,学生才能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价值.教师在陈述性概念引入的环节,如果忽视了学生对材料的感受,直接给出概念定义,学生虽然能对概念的定义进行准确的陈述,但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和设置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如课桌、文具盒等实物图片或播放幻灯片,此外,情景教学中通常使用的直观语言,让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能举例生活中类似图形吗?”导入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让学生初步认识,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矩形概念,理解矩形在生活中具体的应用;同时对数学概念背景进行了解,帮助学生对概念学习进行定位,基于概念背景,要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学习能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明确目标后,就很自然的引出概念.例如在初中数学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教学中,设置问题:“小华今年14岁,老师年龄与小华年龄的和是84,你知道老师现在的年龄吗? ”(让学生分别用算式和用方程)问题: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算式与方程两者的区别和优越性,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突显出方程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原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新旧概念知识之间关系,从中培养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数学思想.例如:分析x(x-1)和(x-1)(x+1)式子的形式以及结果有什么区别之处?在整式乘法的前提下,学习因式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延伸了知识的脉络层次,增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条理和有逻辑的概念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是为了优化学生问题思考与问题探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相互学习.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对学生的差异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进行问题导学法教学时,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与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来设疑质问,使得问题的设计变得更有层次性,进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代数式的值》中,教师首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已知a=3,a-b=1,那么a2-ab的值是多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讨论,由于问题的导入起点并不高,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算出得出该问题的结果,之后教师让挑选代表进行发言,即“已知a=3,将其带入a-b=1中,便能够得出b=2,之后再将a和b的值带入a2-ab,即32-2*3便能够得出结果.”教师通过几次询问之后,如果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与这个相同,教师便可以继续深入引导,“大家在进行讨论时,难道解题思路都是一样吗?其实还有一种更简单的解题方法大家都没能想出来,大家再思考思考,看谁能够更快将这种方法研究出来.”学生经过刚才的合作探究,都以为这是个顺理成章的最好方法,而教师现在告知学生还存在更简单的方法,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刺激学生的求胜欲望和求知欲望,使得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的氛围更为热烈.由于学生的定势思维,一般只会考虑求出a,b值,之后再代入到题目中的解题思路,因此不易想到其它方法,而这时教师便可以适当给予提升,“大家都知道a2是代表什么意思吧?”那些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受到点拨,在明白a2=a*a之后,立马就能够得出相关结论,并且开始与他人商讨和讲解,即“a2=a*a,因此a2-ab可以转化为a*a-a*b,利用分配律来算,a-b便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值来进行代入,从而不必要再求出b的值.”教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情境中来,通过以优带差,能够使学生获得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示.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问题导学法可以让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丰富课堂学习内容,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转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以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来实现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法概念数学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幾樣概念店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