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核心素养指向

2021-02-13 13:47汤国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浮力概念物理

汤国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21512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好的提问能够驱动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更为高效的构建物理学科知识;不好的提问常常让学生云里雾里,会扰乱学生的学习进程.一直以来,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也都是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视野中,课堂提问往往是面向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得出的,因而具有明确的知识导向意味.今天的初中物理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面向核心素养的落地,教师就要思考课堂提问在其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首先要对核心素养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又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构成,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让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显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一、物理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提问思考

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思考课堂提问,需要做一些基本的对比研究.今天的初中物理教学理念与思想,都是来自于近20年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三维目标,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对应的物理方法,并深度体会其中的科学思想”这样的认识成为主流.在笔者看来,这些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课堂提问;而从当下的核心素养以及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则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物理观念不可能自然产生,科学思维不可能自然的得到培养,实验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帮助,科学态度与责任更需要教师帮学生概括和提炼,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不可能完全包办,只可能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生成.而最佳的引导办法,就是课堂提问.

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来看,由于部分教师已有的课堂提问技能跟不上学科发展的速度,课堂提问仍以封闭型为主.所谓封闭型提问,通常是指教师的课堂提问思路局限在自己预设的范围里,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培育需要.只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研究课堂提问,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清楚自己所设计的课堂提问的出发点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笔者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课堂提问的出发点是学生的认知基础,表现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就是学生关于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建构的前概念与认知方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表现为某一个物理概念或者规律学习的过程中,物理学和核心素养中的某几个要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培养.

二、指向物理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提问

基于上述认识,在物理课堂中的提问就要有明确的核心素养指向.从一般角度来看,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充分备课,有效预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为前提设置问题情境,重视新课开头处设置问题情境,在教学重难点处设置问题情境,在知识关键处设置问题情境,在知识“无疑”处设疑;同时要注意把握时机,适时发问才能保证提问的效果.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营造自由、民主、轻松的氛围,以保护学生好奇心,使学生敢问、善问,教师还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评价,以使学生爱问、会问.将这一观点结合核心素养的培育,来设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有新的思路与做法.下面以“浮力”为例来说明.

浮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最难的问题之一,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上述教学思路,那么就要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浮力之前具有哪些前概念和认知基础?

大量事实表明,初中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积累丰富的浮力经验,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木头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是肤浅的,比如就有学生认为承载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几乎也极少有学生认识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这就是初中学生关于浮力的前概念基础.从认知方式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还是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因此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要想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

第二个问题:学生在浮力知识的学习中可以培育哪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浮力概念建立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关于力的认识,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因为浮力知识实际上就是力与运动的知识在液体中的体现.在利用与改造学生前概念的过程中,科学思维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科学探究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自身前概念的基础上生成新的关于浮力的认识,以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准,对应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基于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对课堂提问可以分两个层面来阐述:

在浮力概念建立的过程中,课堂提问应围绕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比如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木头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沉在水底的石块受到浮力作用吗?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引出浮力概念,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丰富对浮力的理解.考虑到部分学生对第二个问题存在疑虑,教师可以预设好部分问题,如结合游泳的例子,让学生通过体验判断:人浸在水中时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最初的问题是: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细化后的问题是: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吗?(这儿实际上是若干个问题的综合,实际教学中应当逐个提出).教学经验还表明,学生此时是想不到“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一要素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实验设计来引导,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小烧杯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再将这个小烧杯沉到水底,让学生判断两种情况下受到的浮力是否相同,然后再判断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这样学生就容易想到这一要素.

以上问题的设计与提出,可以让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更加丰满,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认识,对问题的回答显然离不开科学思维,因此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三、课堂提问衔接物理教学传统与现代

在上面的例子当中,可以发现课堂提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正是在教师的提问之下,一步步的将自己认识中的浮力概念,改造成符合科学特征的浮力概念,学生对浮力的内涵与外延,都会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而从物理学和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课堂提问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在浮力概念理解过程中的观念生成,让学生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认识到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由此可以发现,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在现代的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够让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得到保证.因此这样的提问就是有效的,而所谓有效提问,其实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提出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能够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很多教学实例当中都可以发现,课堂提问有着永恒的生命力,这与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形态是密切相关的,只要是面向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只要不搞“满堂灌”,那课堂提问总能够发挥促进教学走向有效的作用.作为物理教师要努力的就是,深入发掘课堂提问在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作用,要确保提问提在学生的疑惑之处,又或者提在学生自以为正确、其实却是错误之处,通过课堂提问来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可以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而学生一旦有了这个动力,那物理学习过程就必然是高效的,这个高效也对应着核心素养的高效落地.

猜你喜欢
浮力概念物理
只因是物理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处处留心皆物理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