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建构策略分析

2021-02-13 13:47夏秋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建构概念

夏秋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215600)

物理概念反映的是在物理现象中同类事物本质特征,是物理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通过物理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物理思维,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是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掌握物理概念知识,进行概念教学时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分析概念,创设物理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思维更加感性,对于偏于抽象概念化的物理知识在学习难免会比较吃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阶段思维的特殊性进行概念构建,通过对物理概念的分析、解读,结合相关的生活体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内容创设相关的物理情境,尽量使情境更加的真实、贴切能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物理情境创设的过程之中,让学生逐步的理解物理概念,走进物理世界.物理概念是根据客观现象利用物理思维总结出来的,通过将物理概念进行剖析,还原其本质创设与概念本身更加贴切的物理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感性化的认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物理思维,逐步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理性化分析,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知识要点.例如在“物态变化”的知识教学中,首先需要针对物理概念中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存在的状态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三者的存在状态以及之间的相互转化状态,可以借助于水的变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账务舞台变化的知识.

比如以水为例,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且可以参与多种物态变化,因此利用水的舞台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物态变化的概念,更加的形象具体、贴合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带入到实际当中水在常温的状态下是液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把水放进冰箱进行冷冻,在低温的状态下变成了冰块,这时就成为了固体,而这个由水变为冰的过程就叫做凝固,是一个放热、需要降低温度的过程.那么将冰块取出来之后又会变成水,那这个过程就是固体向液体的转变也是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既增加温度.在烧水的时候产生的水蒸气就是气体,无色无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就是汽化蒸发,也是需要吸收热量的.通过简单的将水在生活在应用的几个场景就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建立起对于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质形态的概念理解,并在使用的过程中掌握简单的凝固、熔化、汽化三种物态变化.再结合水的相应转变可以做继续的情境引发,这时候可以让学生举例子,结合相应的物理概念进行物理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联想到更多相关的生活实际,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将抽象化的知识通过情境创设,进行概念的构建,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引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转变课堂氛围,构建理性逻辑思维,结合生活情境增强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数理化的全面发展.

二、打破固有认知,培养物理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认知.在接触物理概念之前,学生对经验、知识的认知更偏向于感官的直观感受,缺乏已有知识、经验的深化、总结,没有形成逻辑思维理念,对知识的理解区域表面化,难以利用已有的认知对新问题已经进行完全的解释和理解,由此会产生思想冲击,逐步打破对固有知识的认知.物理概念的构建就是利用中学生已有的相关认知,通过对学生认知潜力的调动,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运用物理概念的构建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带动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进行知识的延续、创造,从而将复杂、难懂的物理概念知识简单化,培养学生逐步能够在固有的认知上提出新问题,并通多物理概念的构建,逐渐学会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理解的物理能力.

当学生的固有认知被打破,会产生新的思考与讨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带领学生学会运用物理活动、实验等方式,对问题进行重新的认知,进而进行物理概念的建构,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开始前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不同光线在不同介质下的折射下光路的变化,并将讨论结果借助光路图画出来,做好记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借用不同的介质,调整光线的传播角度、距离,对光线的实际光路以及图像的成像结果变化进行研究并记录,与实验前的讨论结果进行对比,找出与自己固有认知有偏差的地方,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在利用自身以往固有认知无法理解、解释相关现象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进一步进行思考课讨论,研究这种物理现象背后的理论本质,教师在学生思考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将物理知识概念进行渗透,逐渐引导学生在固有的认知上逐渐产生新的认知,对焦距、法线、折射角、入射角、成像等物理概念进行建构,通过对固有认知的冲击,引发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延续、进行建构物理概念,通过将物理现象利用逻辑思维进行总结构建物理概念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加强对物理现象的认知,转变传统的认知方式,提高后期物理教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对物理现象进行意义建构,抽象概念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在物理的学习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上述对物理概念的建构中,更关注将物理概念进行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对物理知识概念能够更简单、直接的理解和掌握.在物理概念的建构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将概念形象化,还需要帮助学生从形象化的物理现象中进行总结,进行意义建构,抽象概念,进而真正的实现物理概念的建构.

在物理概念的构建中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是十分关键的,学生需要利用自已原有的认知以及相关有效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思考、分析,进行思想碰撞产生对新的认知的理解,是一个自身对知识同化、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在构建“电功率”概念的构建构成当中,主要是针对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问题的研究,针对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先将如何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这一问题抛出,在相同电功下比较时间的长短,或是在相同时间下比较电功的多少来进行研究讨论,并逐步增加问题难度例如在电功与时间都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比较等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转变问题思考方式,自主发现电功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联想到电功与时间之比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通过对这一些列物理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思维能力将电功率的概念构建起来,抽象概念得出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多少的总结,进一步将具体问题抽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建构物理概念,学生经历完整的概念形成思维过程,也就能够对物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真正的掌握.

四、提炼物理概念,进行知识巩固

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思考下,逐渐发现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并能够进行一定的概念表述.但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的进行概念的提炼精简,对物理现象用抽象化的语言进行概括描述,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最终对物理现象的总结概括,准确的向学生呈现物理概念的内容,并将关键词进行提炼,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加理性化的认知.例如在对“密度”知识的概念构建当中,密度作为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实验比较以及问题思考的过程,比如对于同等质量的铁块与水之间的体积的差距,或是相同体积的棉花与铁块的质量差距等问题的思考,学生会发现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以及体积之间的关系,但并不能够完整的将相关的密度概念进行准确的表述,并且对概念中的要点以及计算方式、单位等还缺乏清楚的认知,那么这是就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共同将概念进行正确的表述,并将其中的关键点提炼出来,以及解答学生某些比较困惑的问题.最后再利用具体的情境使用、练习相关的概念问题,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一个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利用物理概念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实际的知识应用中巩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和热情,通过物理概念的构建,进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物理概念的构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及生活经验将物理概念进行形象化的情境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打破学生的固有认知,培养其物理思维,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抽象的概念总结能力,进而在学生的理解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概念的提炼整合,准确描述,再通过实际的应用巩固知识内容.使学生参与到物理概念的整个发现、思考、提炼、应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建构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幾樣概念店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建构游戏玩不够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