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红色文化理念 渗透思政教育

2021-02-16 01:08黄可欣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政教育音乐

黄可欣

摘 要: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道德品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音乐课堂,践行红色文化理念,对学生渗透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红色文化;思政教育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人们沉浸在音乐中,可以增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音乐源于生活,音乐作品凝结着作者对特定环境、特定人物和事物的认知、态度以及感受,同时配以相应的旋律、节奏等要素,呈现出优美的音乐。通过体验音乐能够增强人们的特殊情感。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促进小学生的思政教育发展,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音乐作品践行红色文化理念,渗透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一、鉴赏具体形象,引发思想共鸣

形象是在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中树立起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向学生展现出作品内容所歌颂、赞美的人物、事物或者故事的形象,让学生能在聆听音乐时结合生动具体的视觉感受,有效地引发自身思想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义勇军进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和学唱,对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有初步了解。学生基本会唱了之后,为了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感情,让学生能够坚定地、铿锵有力地、充满激情地演唱国歌,就需要将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展现出革命烈士们英勇无畏、顽强杀敌的英雄气概。学生在演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同时,脑海中出现战火纷飞的场面和前赴后继的革命英雄形象,能有效地引起他们的思想与歌词和旋律的共鸣。

二、解析创作背景,理解旋律情感

音乐创作背景就是一首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原因,无论是作者结合所处的人生境遇或者是根据历史事件创作与其相符合的音乐作品,都是依据背景进行创作。因此,通过音乐的创作背景可以更深刻地认知音乐作品的旋律、情感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解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旋律情感。

例如,在教學《扬鞭催马运粮忙》的过程中,在学生聆听之前,教师可以先讲述《扬鞭催马运粮忙》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通过体验农村生活,目睹丰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粮食的大车,喜气洋洋地向国家交售公粮的情景,感受到农夫丰收的喜悦,以此编创乐曲。以模仿马鞭声、马叫声,从而把乐曲推向高潮,使乐曲在一片欢欣鼓舞、奔腾向前的镜头中结束。让学生明白了这些创作背景,再次聆听时就会有明显的目的性,从而能更好地解读出乐曲所表现的旋律和情感。因此,通过解析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旋律和情感。

三、探究传统乐器,激活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积累,沉淀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其中传统乐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乐也成了其中的主角,充分展现出了我国民乐的超强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探究传统乐器的魅力,来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罗嗦》的过程中,在学生学会了这首歌的视唱之后,教师可以为有民乐基础的小学生搭建一个演奏的平台,让学生运用传统乐器进行演奏表演。学生为了能够在演奏中一展自己的风采,会努力地练习传统乐器,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演奏练习,掌握了这些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在演出过程中体验到传统乐器演奏的乐趣,最后会喜欢上传统乐器,这份喜爱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学生深深地爱上自己所擅长的传统乐器演奏。观看乐器演奏的其他同学也会潜移默化感受到传统乐器的魅力,学生对传统乐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四、开展主题活动,传承不朽精神

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主题活动形式比较灵活,也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主题活动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和观点的认知和体验。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举行红色主题活动,让小学生在积极主动地表演红色作品的过程中,体验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不朽精神。

例如,在教学《我爱中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组织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为班上每位学生安排一个简易民族服饰创作任务。这样,学生在通过查阅民族服饰特点,运用纸板、塑料布等材料绘画创作少数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特点,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穿着自己精心准备的少数民族服饰共同合唱和律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各族人民是一家”的认知,传承“中国人民大团结”的不朽精神。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全力练习,倾心演奏,从而传承我国不朽的红色精神。

五、拓展乡土资源,重塑价值观念

民间音乐是在历史进程中由劳动人民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有着显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民间音乐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青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乡土资源,整合当地的民间音乐进入课堂,可以拉进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亲切感,通过乡土音乐的学习和体验,增进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对音乐作品的亲和力。

如,在教学《茉莉花》这首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两种乡土乐器演奏,可以鼓励学生用喜欢的乡土乐器进行学习,也可以将歌曲改编为粤语歌曲进行欣赏。学生通过这种学习和欣赏方式,可以对乡土音乐元素产生更深的感情,激发小学生对乡土音乐的热爱,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乡土音乐资源,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空间,通过让学生体验和学习乡土民间音乐,深刻融合红色音乐作品的灵魂,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音乐是反映人们对具体生活体验的听觉艺术展现形式,可以寄托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人们通过体验音乐作品可以增进对生活的特殊体验,音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功能。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对小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熏陶和思政德育的发展,教师通过鉴赏作品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解析背景理解旋律与情感,探究传统乐器以激活学生民族自豪感,开展音乐主题活动以传承不朽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生助.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德育中的运用[J].新教师,2019(12).

[2]韩明德.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德育的策略研究[J].教书育人,2020(29).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思政教育音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