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报平安 否极泰来
——从“泰来壶”看紫砂竹器的花器特征和文化内涵

2021-02-16 05:45范忠君
江苏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泥料宜兴紫砂壶

范忠君

(宜兴 214221)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汪柏文在赞扬宜兴紫砂时候的文字,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今天许多紫砂艺人的证书上面都会印有这么一句,一方面说明了紫砂泥料的珍贵性,另一方面则是证明了紫砂壶的原产地特征。紫砂在我们生活之中总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惹得许多的爱壶之人总是跑来宜兴一探究竟,因为紫砂泥料只有在宜兴才能够“一睹庐山真面目”,其它地区也宣称拥有紫砂,但是透气性和可塑性都无法和宜兴正宗的黄龙山矿料相媲美,加之现在紫砂矿料的开采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所以紫砂壶的珍贵性也就凸显出来了,让我们在使用和收藏的过程之中更加的呵护有加。对于宜兴的紫砂艺人来说,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必然是全手工成型,泥料的选用没有丝毫的马虎,艺人们只有非常熟悉泥料的特性,才能够胸有成竹地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紫砂造型,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1 紫砂壶“泰来”的花器特征

紫砂作品“泰来壶”(见图1)采用了传统的竹器结合提梁的形态来演绎其中的艺术效果,可谓是匠心独运,令人耳目一新。紫砂竹器是传统经典器型里面比较常见的器型,许多的紫砂艺人也都曾经设计制作过与之相关的作品,一直到今天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受到了广大紫砂艺人和紫砂爱好者的大力追捧。此壶壶身浑圆饱满、力道十足,线条流畅;壶底置足,以竹段的形式呈现,秀丽细腻,细节满满,凸显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壶嘴弯流,出水非常爽利,竹节的设计浑然天成,从端口蜿蜒而出的一枝竹贴合于壶身之上,清风徐来,竹叶仿佛随风摇曳,观之令人心旷神怡;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壶钮也是竹节圈卷而成,拿捏称手,非常得体;此壶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提梁的设计,如同竹型扁担一般的提梁从两端延伸出来横跨其上,营造出虚实结合的空间特征,特别是上面的竹节,还有纹理的设计和制作都是惟妙惟肖,把竹器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整体的形态也是非常的和谐自然。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泰来壶”,把我们对于竹子的美好情感和紫砂的艺术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竹子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凸显出紫砂艺术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希望我们在喝茶把玩,亦或是陈列欣赏此壶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造型之中独特的花器特征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图1 泰来壶

2 紫砂壶“泰来”的文化内涵

竹子,在紫砂的故里宜兴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南部的丘陵山区,江浙皖三省交汇之处,千亩竹林郁郁葱葱,成为天然的分界线。在许多农民们的山前屋后,竹子也是最好的经济林木,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在《严郑公宅同咏竹》中写道:“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把竹子外形之美和顽强生长的品质展示出来。其实我们对于竹子的情感除了观赏实用之外,更多的还在于其过去的功能,作为记载文字、传递消息的载体,竹简的存在使得大量的文字和历史的史实被记录下来,起到了特别巨大的作用。“竹报平安”的成语我们也非常熟悉,原来是指报告竹子的生长情况,演绎到后来,“竹报平安”指代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竹子也因此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民间还有以竹为题材的吉祥图画,也称“竹报平安”,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好运的来到。这件紫砂作品“泰来壶”就是把我们非常熟悉的竹子通过精湛的技艺融合在紫砂造型之中,然后赋予它吉祥如意、否极泰来的美好祝福之情,希望通过传统的紫砂工艺,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对于我们的艺术审美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忙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得到了暂时的放松,在禅茶一味的艺术氛围之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 结语

当我们回味紫砂带给我们的玉液琼浆和人文艺术享受的时候,怎么能够想象到紫砂最原始的灰头土脸的形象,正是经过一代代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和传承创新,紫砂从简单的实用器,经过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和陶刻装饰等等的手法,最终成为了影响我们生活的精神寄托和情感伴侣,一把好的紫砂壶可以在长时间的泡养之下形成温润如玉的色泽,令人爱不释手,而其中的每一段线条、每一个装饰都在广大壶友们的欣赏品鉴之中成为永恒的经典。

猜你喜欢
泥料宜兴紫砂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