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程教育视野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21-02-18 20:16周生辉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周生辉

摘要:新时代高等工程教育要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立足地方产业布局,着力培养优秀人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从行业、企业、职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深度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可持续竞争力。随着市场、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发展及“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的加快实施,对设计型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工程教育视野下,高校应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强、核心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應用型设计人才,是一项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工程教育视野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

当前,设计学科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新是设计创作的灵魂,创新实践应用能力成为衡量设计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探索有效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可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沟通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突出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环境设计人才。

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市场就业需求的匹配度不足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高素质专门人才主要供给渠道的本科院校,如果按照传统以设计学科为基础、以设计理论知识为核心培养的人才模式,则将很难培养出适应国家现代化需要、能够胜任室内外设计一线工作岗位要求的工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第一时间与企业中的相关岗位无缝接轨,就业难的问题也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

(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碎片化现象严重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设计方案落不到实处、工程实践等相关能力素质培养呈现碎片化的现象。长此以往,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产业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工程逻辑思维、项目组织管理、工程意识、专业核心能力、实践实操应用能力等得不到系统完整的培养,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也对新建本科院校提出了“两个突出”的人才培养要求,以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的“需求侧”变化正倒逼本专业人才培养向工程应用型转变的“供给侧”改革。

(三)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高校环境设计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师相对缺乏,这与其学科特点有一定的关联。普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偏重理论,所以很少有教师讲授实践内容。在推广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师资力量的缺乏是一个重要问题。

二、工程教育视野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

环境设计专业涉及的学科范围相当广泛。从广义上理解,环境设计是对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从狭义上理解,其关注的是对人们生活与工作场所的营造。环境设计专业具有艺术性、设计性、多元性的特点,是一门注重实效的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一方面具有工科的严谨性,另一方面强调艺术性,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需要具有创新思维。

三、工程教育视野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基于融合理念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整体规划。师资队伍在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方面应该具备专业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梯度教师队伍,在专业能力结构上实现衔接与层次递进;师资队伍在专业实践经历上应配备密切对接节能环保产业需求,具备环境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及生态修复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师;在人员结构上应建立数量比例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具有如下特征:以教学与培训融合为典型特征的职责搭配交叉融合;人员来自学校、政府、产业协会、环保企业,实现校政行企混编。通过以上建设,使师资队伍围绕专业技术领域产品生产及技术开发、专业教学和行业生产实现双向交叉覆盖、融合,既满足了岗位工作任务实施需求,也能使队伍技术“保鲜”。

(二)以工程能力为导向优化课内外教学活动,完善其评价体系

以项目工程设计为主线,将各课程知识分化成若干个小教学项目,借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将实际工程设计项目引入课堂,师生一起探讨和设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从中灌输给学生最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智慧教室、线上学习平台等智慧教学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采取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研讨等多种教学手段。以线上线下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依据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n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工程教育理念,按照真实工程逻辑,通过课题研究、实地考察、设计讨论、设计制图与实物模型制作、总结汇报、专家评图、落地方案追踪总结等教学环节,切实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进一步拔高。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考核评价也应不断调整和更新。参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基于过程的考核管理评价体系,并贯穿于学生专业培养的始终。教师在专业课程中系统安排课程的课内外活动,制定课程课外任务单,明确任务与要求、完成情况作为课程成绩的组成部分,并设置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突破传统纸上谈兵的设计方案这种期末考核形式,加大工程能力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实际参与度、团队协作、工程技能、课前课后自主学习的内容,并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的分析功能和学生日常使用数据来支撑课程考核,建立以环境设计专业学科竞赛、专利申报、行业标准、企业用人需求能力标准或职业资格等级标准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三)建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对接行业全产业链的协同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产业链上不同层次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各类建材生产实践基地、项目施工现场体验基地、家具公司实践基地、灯具公司实践基地、设计公司实践基地等。这里我们提出的全产业链上的实践基地建设,是基于过去许多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上只重视设计公司实践基地,而忽略了全行业的存在。以前这种单一的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全面性,无法满足对学生实训、实践全方位的体验和提高。全产业链上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立,使得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实践上与专业、行业、市场及社会相关联,一方面能塑造学生较强的设计实践能力,一方面也能增进学生对于行业的认知以及市场的了解。“实践条件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的路径之一就是进行课程的实践条件建设,即建立起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对接行业全产业链的协同模式,其将有效地促进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创新发展,也将反过来积极地影响行业产业链上各类公司的发展。

结束语

工程教育视野下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新桃换旧符的复杂工程,需要循序渐进地系统推进。结合当前工程教育发展趋势,高校要以开放的思维,调整专业定位,凝练专业方向,吸收和借鉴一流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通过重构专业课程,创新实践教学,优化课内外活动,完善考核管理评价体系以及打造“双师”队伍新模式等策略,将学生培养成实用性和工程技术性人才,能够真正满足当前产业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陆文龙,魏岩莉,王鑫垚,岳俊辰.卓越工程师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04):25-28.

[2]战友,李立欣.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体系建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153-154.

[3]杨国丽,李润玲,代学民,曹璟.浅析工程教育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43):10-11.

[4]王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的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7):107-108.

[5]匡丽春.环境设计专业创客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2):18+20.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