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演进

2021-02-18 20:23王迎雪
文学天地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国共产党

王迎雪

摘要:中国共产党关于立德树人具体内容的知识演进经历了探索、拓展、完善、进入新时代四个发展阶段,从社会主义劳动者到“四有”新人,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到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的发展始终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论内涵,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了充分诠释,也为新时代里立德树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现代启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演进历程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对人才的培育以及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其中培养什么人更是教育事业的首要问题。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立德树人这一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立德树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述,立德树人之“德”的内涵在不断发展完善,对立德树人之“人”这一目标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要求。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回顾党关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发展历史,对于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初步探索时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1949-1978)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在教育上消除封建思想残留、建立新教育制度取缔旧体制、为新的政治制度提供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1954年2月,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这一论述。1954年,《文化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中提出: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应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培养社会主义社會的建设者而奋斗。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新中国教育工作的重点着重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向社会主义的教育过渡做准备。毛泽东及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总结和吸收了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形成了这一时期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初步论述。

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大规模的需求,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开始明确,教育的重心开始兼顾德育。1957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这一论述指明了德育的重要性,为彻底肃清“帝封官”封建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阐明了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即是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为当时新中国的教育开展指明了方向,成为新中国以来教育方针发展演进的基本原则。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第三次全国工作会议的会议结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直到1961年,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前文中毛泽东的重要论述结合为统一的教育方针,顺应了时代要求,建国以后这一时期关于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也紧紧围绕这一方针展开。

这一时期的立德主要是立政治道德,立社会主义政治道德,这一时期的“德”也被称作“红”,党在十一届五次会议中就明确提出,“红”就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时的“红”几乎等同于“德”。立政治方向的“德”,即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树“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这时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和任务。的。围绕这一任务,学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实践和活动,推动了这一时期立德树人的发展和根本任务的实现。

二、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拓展时期:培养“三个面向”“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78-2002)

在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十年动荡的历史以后,党汲取“文革”时期的教训,对这一阶段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路线。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全国工作重心转移,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也有了新内容、新要求。这一时期的立德树人思想自觉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了满足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教育方针,这是根据这一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提出来的“立德树人”的新内涵。1983年10月,邓小平在景山学校成立二十周年时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个面向指导方针,成为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的必然要求。1985年3月,邓小平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目标,为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完善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加紧了步伐。1985年5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此次会议重点在于教育体制改革,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统一了关于教育的指导方针与目标的认识,认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的基本精神是要遵循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的人才,这一时期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正式确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邓小平将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认为德育为首,这也成为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邓小平认为,十年最大的的失误是教育,尤其是对人民的教育,因此,立德树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的重要部分,所以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推动立德树人,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物质文明发展效果显著,但长此以往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发展,抵制腐朽思想以及对外开放环境下西方价值观念与文化的冲击,建设精神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结合,立足社会现实,提出“四有新人”的发展目标,充分肯定和重视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领域发展的变革与调整,导致了教育事业的重大变化,使得人才的培养成为这一阶段的刚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进一步深化。1990年12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这一要求与德智体并列,德智体美四者并举成为基本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的教育目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牢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更加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理念做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三、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完善时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02-2012)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成就卓著,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与教育结构等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同样不容回避,我国在整体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方面还跟不上新世纪的要求,国内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逐渐走向明显外在的发展。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动了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5年,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曾明确提出“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2012年11月,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党在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青少年阶段是最需要用心引导和栽培的阶段,走对人生的第一步路,才能走对人生之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之才。“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一时期,党着重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融入国民教育的过程,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这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对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拓展和丰富,是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时代内容。

四、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2以来)

经过70年来党和国家进行的艰难探索,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内涵逐渐完善丰富,方向逐渐清晰明确,教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不仅要求坚持,还要求贯彻和落实。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想深化教育改革,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2015年12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十三五规划”都将立德树人纳入其中。2017年10月,十九大提出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在此前的基础上,立德树人思想内涵也进一步丰富。2016年12月,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到“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高度。[ ]这不仅仅是语言表述与提法的变化,而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地位以及作用的拓展和提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视域与境界。[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将“劳”与“德智体美”并列作为育人目标,提出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第一次将“五育并举”确立为教育理念。

新时代的“立德”包括个人和集体两个角度,个人角度又包含三个方面,习近平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 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关于“树人”则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分别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方面阐释和解答了关于教育事业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了党立德树人的基本经验,进一步确立了立德树人的地位作用,阐释了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

结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立德树人教育理论内涵,不仅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了充分诠释,也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现代启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在这一前提下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建国以来各个历史阶段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同,但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和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培养人才,有了这一原则,立德树人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失去了这一原则,立德树人就失去了生命与价值。同时,党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人民的需要来调整立德树人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具体内容,逐步提升党立德树人的水平。所以新时代的立德树人,不仅要继承党的基本经验和总结,而且要结合新时代的鲜明特点,进一步落实和发展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王学俭,王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立德树人的历史回顾、基本经验与时代展望[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27-36.

[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第 23 页。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3年8月1日。

[9]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1).

[1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1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